周勁

周勁

北京簡單科技有限公司CEO。

北京大學 MBA。原北大方正電子副總裁、方正阿帕比總裁。

人物簡介

周勁老師
1970年4月,出生於四川。
1987年9月-1991年7月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本科。
1996年9月-1999年7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
1992年至200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方正,22歲成為方正集團最年輕的子公司總經理,歷任北大方正重慶分公司總經理、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雷射照排研究所所長、北大方正電子副總裁、方正阿帕比總裁。成為中國電子書及數字圖書館行業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電子公文事實標準(CEB)的最主要推動者。
2007年1月,創辦簡單教育——旗下簡單學習網發展成為中國最專業視頻網校、中國第一家互動視頻網校、中國領先的中學個性化視頻網校。

方正最年輕高管

1991年北京大學畢業後,創辦北大方正重慶分公司,1992年22歲成為方
周勁老師
正集團最年輕的子公司總經理,期間成功開拓了方正產品在重慶、四川、貴州等省市市場。
1998年成為方正研究院歷史上第一位不曾做軟體開發的研究所所長,協助研究院長、三院院士王選教授等領導,為研究院的開發管理成功地探索出一些新的模式。
2001年方正電子書進入市場期間,正值網際網路冬天,月銷售不足一萬。在此情況下,通過調研,推出了電子書圖書館產品,創造了讀者、出版社、銷售者、圖書館之間的共贏商業模式—“賣水不淘金”,與國內各大出版社、學校、圖書館、網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使方正阿帕比圖書館系統,作為純軟體,成為方正的年銷售億元級產品。
2002年成為方正電子最年輕的副總裁;2004年獲中國(首屆)MBA成就獎;2006年任方正阿帕比公司總裁。從2000年開始,負責方正電子書業務,是中國電子書、數字圖書館事業最主要的開創者、推動者,電子書資源規模居全球第一;是中國黨政電子文檔事實標準(CEB)的主要推動者;方正集團雷射照排之後自主創新的第一代表業務的主要負責人。

創業經歷

2007年,周勁辭掉方正高管職務,創建簡單教育(北京簡單科技有限公司),並得到在美國風險投資的支持。出版行業出身的周勁,一直懷有一個夢想,希望做點什麼去推動中國教育公平化的進程:“我想到了要做教育,要創辦網路課堂,讓身處全國各地的學生都能公平地獲取優質的師資,推進我們的教育公平化進程,彌補很多地區師資力量的不足。”於是,37歲那年他辭去了方正高管職位,毅然決然開始投身網路教育。在簡單學習網堅持“科技使學習更簡單”教學信念的同時,他帶領團隊不斷超越創新:“我希望簡單學習網在傳遞這樣一個教育理念:教育主要不是傳授知識,是以啟發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歸納力、理解力、決斷力,形成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喚醒學生的潛能。”
簡單學習網是簡單教育旗下主打品牌,是中國第一家互動視頻網校,經過周勁及其團隊的用心經營,至今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專業視頻網校、中國領先的中學個性化視頻網校。簡單學習網和北京大學合作研發了“CAT智慧型引領互動教學國家專利技術”,在全球獨創互動封閉高清仿真課堂,讓全國頂級名師的精彩水平“出得來”,讓廣大學生的注意力“進得去”。目前有200多萬學員,近3年培養了23名高考省市狀元。多數學生成績快速提高,客戶滿意度達到96%。
周勁老師
從“一切為了學生”的角度出發,簡單學習網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企業文化。教育理念:傾注愛心,培育人格,激發潛能。公司使命:追求員工幸福感,努力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教育方式。公司願景:做最好的網路教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品牌。校訓:千難萬阻簡單應對,人生必定不簡單!企業文化:愛心、創新、盡心、簡單向上。簡單學習網,堅持認為“賺錢是服務客戶的副產品”。
周勁在多年高新技術產業的工作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戰略管理、產品研發管理和行銷管理的經驗,並總結出一套可行的戰略及行銷理論、教育理念。在每一階段,幾乎都取得重大突破,都為客戶和社會提供了劃時代的產品或服務並推動了行業發展,為企業開創出全新局面。

記者手記

周勁:與電子書的難捨往事
當今數字出版界的許多風雲人物提及電子書(e-book)的種種往昔,仍忘不了一個名字——周勁。9年前,無論對當時的方正阿帕比還是整個出版界來說,周勁可謂一個風雲人物。
他夠激情,不斷為業界描繪著這個新生產業的未來宏圖——“2015年是很重要的時刻,e-book銷售將達到100億元;電子課本、電子書包將被大多數學校廣泛接受;2018年,電子書零售點在書店、機場、火車站、信息亭等地普及,隨處可見。”
他夠冷靜,在網路出版取得很多進展後,鮮明地指出電子書還處在一個非常低級的階段,還有很多障礙,“在我看來它或許不成為產業,或者它僅僅是產業的雛形”。而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突破行業發展的障礙,他往往有獨到見解。
9年過後,周勁離開北大方正,轉做“簡單學習網——中國中高考網路視頻輔導專家”,還在數字出版領域“折騰”,對中國e-book產業發展具備了更多冷靜的觀察和分析。
挺進電子書產業
2000年,大洋彼岸的數字出版業風生水起。這一年,美國“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以電子格式在網上發行了其新作《騎彈飛行》(Riding the Bullet)。作為第一本只發行電子版而不發行印刷版本的圖書,這本標價2.5美元的驚悚小說在短短24小時之內就被下載40萬次,創造了傳統出版界所沒有的奇蹟,更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網路出版熱潮。
而這一年,面對網際網路時代新的發展機遇,國內的探路者們也在尋找機會。2000年3月,方正研究院召集方正十幾位骨幹召開了一次立項論證會,這其中就包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年輕的副總裁周勁。
此前人們所認識的北大方正以排版系統崛起,這家有著良好技術背景的企業曾在整個出版行業掀起一場巨大的革命,把“鉛與火”的舊時代推向了“光與電”的新時代。那么,網際網路的時代方正該乾什麼?
“會上有人談到國外在做e-book的事情,但是e-book究竟是個什麼概念,定義是什麼、怎么運作,誰都不清楚。”當時的周勁意識到由於市場不成熟,做電子書風險很大,在中國可能誰都不成功,但另一方面直覺卻告訴他,如果有人成功了,那第一家應該是方正。“當時的方正是有優勢的,一個是技術優勢,一個是出版社的品牌優勢。而投入又不大,何嘗不試一試?”
那時的周勁對做市場也充滿了興趣,就任方正研究院雷射照排研究所所長的兩年時間裡,他完成了從方正集團重慶分公司總經理——一個銷售管理者到方正最核心的“後院”——雷射照排研究所掌舵人的華麗轉身,參與了一個產品從策劃到實現再到行銷推廣的全過程,學會了怎么去管理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人都是這樣,學到一個新的本領就躍躍欲試,有了行銷管理經驗,開發、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的經驗之後,我就特別希望有個機會去實踐。”於是,方正富有創造力、思想活躍的精英們聚在一起,反覆論證著e-book的可行性。周勁與湯幟,一個人負責研究市場,一個人負責技術研發,兩三個月後,拿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很“幼稚”、但最終決定了方正挺進網路出版的方案,而這一想法得到了王選教授及公司領導的支持。
就在決定開展e-book業務的同時,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此前,方正的管理是“前店後廠”,即方正電子在前端做銷售,方正研究院在後端做產品,這就意味著,周勁們只負責e-book產品的開發,而銷售將由方正電子的某個部門去做。在討論中,周勁發現,電子書這個尚不成型的新業務,如果嚴格地分為前店後廠的話將很難成功。“這樣一個創新的產品、業務需要在第一時間應對市場和客戶的反應,需要有人去統籌前端和後端”,為此,周勁“斗膽”提出了“應該成立一個類似事業部的機構、一個獨立的部門去操作,由專人負責”的機制。
此後不久,周勁成了方正e-book業務的領軍人。
開創閱讀新時代
2000年的網際網路正是最燙手的時候,“只要做出好東西就能淘到金”是那一代網路精英的共識,整個社會的衝動也使周勁更有想法和衝勁兒去實現電子書這個夢想。
而此時的出版界也面臨著諸多難題:庫存的積壓,盜版,利潤率降低,很多出版社的生存要靠倒賣書號……在周勁看來,如果電子書能發展起來,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對讀者來講,這意味著他們能更快、更方便、更便宜地獲取所需的內容。“從閱讀終端的利益上講,電子書一定是有價值的,同時我們有信心把資源、技術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可行的東西。”
於是立項之後,方正集中了優勢的技術力量開始研發e-book相關技術。2001年4月26日,方正正式對外發布了e-book解決方案——Apabi,這短短的5個英文字母體現了方正新軍的良苦用心。Apabi分別代表著Author(作者)、Publisher(出版者)、Artery(流通渠道)、Buyer(讀者,即購買者)以及Internet(網路)。以周勁為代表的新生的“方正派”希望以網路為紐帶,將傳統出版的供應鏈連線起來,而e-book無疑是整個供應鏈中貫穿始終的元素。按照周勁等人的構想,Apabi在網路上還原了書業流程,可以使出版社、報社、雜誌社以低成本迅速進入網路出版,出版電子書;網站則可以迅速建立萬本電子書城;圖書館可以迅速建成電子書圖書館,從而充分發揮各個角色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和特點,實現多方共贏。
周勁對那個盛大的新聞發布會至今念念不忘。“我們預計有300人參加,最後凱賓斯基飯店的大廳里擠了700多人,真稱得上是人山人海。”在這場題為“開創閱讀新時代”的發布會上,周勁和他的同事們對出版界承諾:Apabi系統利用高新加密技術,實現了網上的著作權保護,方正將提供製作出版軟體、發行銷售軟體、圖書管理軟體、讀者閱讀軟體,通過後台支持,與出版社、書店、網站共同努力,發展壯大電子書產業。
但事實上,當時的出版社不是不展望網路出版,他們也希望但是他們更擔憂。“出版社沒有技術優勢,對於傳統的出版他有信心能控制,但是新的網路出版產業自身卻很難去把控——這是很多出版社當時的共同心態。”而當時風行一時的博庫網所以成為“先烈”,不僅是技術上讓出版社覺得難以望其項背,而且其直接購買作者著作權的做法讓出版社更加警覺。因此,周勁意識到方正的任務不僅僅要告訴出版社什麼是電子書、網路出版的神奇之處在哪兒,關鍵還是要消除出版社的顧慮。
而後,方正在策略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首先是“軟體不賣錢”,“美國做電子書的人曾跟我們面臨過同樣的問題,很多技術廠商的產品出來也想賣錢,後來發現根本行不通,他們的策略是把工具免費送給出版社,把資源賣給下家,從而合作分成”,於是方正也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同時,在宣傳上開始注意,把阿帕比定位為出版社的合作方,為後者提供技術和行銷平台。據周勁回憶,當時還形成了一系列的口號及原則:第一是“賣水不淘金”,所謂水就是提供技術工具,但真正的淘金者、銷售方還是出版社;第二是“方正永不做出版”,就是不會繞過出版社直接去買作者的資源;第三是在商業模式上跟出版社形成嚴密的分成體系,方正甚至向出版社開放了查詢後台,使之隨時可以登錄系統查詢到某一本書的拷貝數也就是銷售量等等。
這樣一來,出版社發現原來周勁是友好的、可以合作的,而不是搶飯碗的,電子書因此受到了出版界的歡迎。說服出版社加入網路出版行列——網路出版工作的第一步,周勁走通了。
網路出版第一桶金
周勁坦言,一開始對於網路出版這個被全球廣泛看好的網路經濟贏利“標桿”,其實際的利潤回報遠比IT英雄們構想的少得多。而當時的周勁甚至也不知道網路出版應該從哪裡賺錢。
“那個時候我們這些人對整個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都沒有特別直接的認識,開始的想法是先做B2C,再做B2B。後來證明,當時的B2C特別是PC機的B2C還很不成熟。”
在他的構想中,隨著中國網民的不斷增加,e-book將不斷獲得穩定的讀者群體。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是行不通的,作為技術開發商,方正沒有辦法左右讀者的閱讀習慣。儘管從網上下載圖書僅僅需要紙書1/4或更少的費用,但是飄著油墨清香的紙質圖書對讀者的吸引力更大,更多讀者還是願意掏錢去買中意的紙質圖書,而那些最初做B2C業務的網站甚至已經全線潰敗。在周勁看來,當時網路出版的成熟用戶還不能定位在個人讀者上,e-book的閱讀習慣需要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培養,而網路出版第一階段的終端用戶還是對圖書資料庫有大量需求的圖書館,於是,周勁把e-book的突破口選在了B2B業務上。
根據當年的統計,當時美國已有82%的出版社進入網路出版領域,數字圖書館的發展也如火如荼。但在中國,這些數據還不足以說服人們把目光轉移到網路出版上來。圖書館作為網路出版產業鏈下游的關鍵點,也是關乎勝敗的“橋頭堡”,能否攻克這一關卡決定著未來方正阿帕比的命運。
周勁和他的團隊再次化身“虔誠的傳教士”,一如此前說服出版社一樣,“挨家挨戶”地向圖書館推銷他們的網路出版概念,闡釋網路出版的優勢。整整一年裡,周勁採取了全國巡講的方式,在各省各地疾呼方正的Apabi方案,同時巡講活動在一年多里也持續舉辦了大小60多場研討會。
周勁敲開了圖書館的大門,挖到了網路出版的金礦。
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今天的周勁再提起來方正阿帕比,仍然習慣用“我們方正”。認識周勁的人都知道當年的他是帶著何等的深情做e-Book產業的。
2006年,方正阿帕比在B2B電子商務領域進展迅猛,而多年以來“裹足不前”的B2C也因搜書網平台的推出開始向前推進。
在很多人看來,周勁帶領的阿帕比距離業界“統治者”只差半步,而他卻在此時離開了方正。2006年10月27日,方正阿帕比向媒體發出《關於人員離職的說明》,暗示了周勁的離開,圖書行銷聯盟的未來發展也成為未知數。“客觀地講,當時的阿帕比在全國甚至世界同行業中做得最大,探索的模式是最新的,而且商業上也能夠自我循環,在這樣的情況下離開的確是一大憾事。”周輕說。
2000年,周勁放棄方正研究院雷射照排所所長這一頗為風光的頭銜做e-book,6年間,電子書產業從無到有;6年間,方正成了中國網路出版產業強有力的推動者;6年中,周勁不似一個企業家,更像是一個學者型的專家,不斷向方正、向整個行業描繪著關於e-book的未來。周勁坦言,做這樣一件創新的事情,不論是他個人,還是整個行業都需要一種理想主義的精神,“不僅我們要有理想,而且產業相關的上中下游也需要這種理想,所以我們需要共同來憧憬。”
e-book是周勁的夢,是王選的夢,現在也依然是北大方正集團的重要戰略方向。“我自己希望把它做大,真正幫助中國的出版業把e-book產業做出規模,我們甚至有可能在全世界首先成功。”但是理想的背後,還有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不成熟的業務往往需要企業具有“小公司亞文化”和非常靈活的機制。最終,周勁因為個人發展等各方面原因,選擇了“交棒”。周勁表示,希望也相信北大方正依靠自身的優勢和多年的積累在中國e-book領域將依然發揮重要作用。雖然離開了方正,不過在周勁看來不管是方正還是e-book,留給他的東西很多。“怎么樣經營一個企業,怎么來開拓市場,特別是怎么把一個產品從無到有做起來……如果不在方正,我不知道應該從哪兒學。現在經營簡單學習網,我們信心十足。而信心,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方正的經歷。”
如今,跳出行業看行業,周勁認為電子書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B2C,“過去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產業鏈,強調產業鏈是因為需要做好準備;到現在這個階段,更應該研究市場終端的需求、解決市場問題,應該做一個面向市場的機構,讓大眾來消費e-book。”周勁表示如果自己繼續做下去,會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改進思路,考慮怎么給讀者一攬子方案,讓他們一站式解決問題。“把讀者所需要的出版社的資源非常順暢地組織起來,給讀者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或平台、手段及購買體驗,包括一些傳統閱讀不具備而網路、電子閱讀能提供的增值性的體驗,如有聲閱讀、多媒體效果等等。”
事實上,離開方正的周勁,還是在數字出版領域裡“折騰”。他2007年所創辦的網路輔導機構——簡單學習網,也是數字出版的重要一脈。“這個模式非常簡單,就是讓全國各地中學生坐在家裡收看全國頂級名校教師授課的視頻。而且我從方正出來之後,給自己定了個原則:只做B2C。”在周勁看來,B2B雖然更安全,但很難把人的夢想實現到極致。
“B2C面對著如此多不同的用戶,怎么通過你的產品和服務去抓住那么多人?這很有挑戰。”周勁,這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如今又有了新的目標。

人物語錄

1. 做好網路教育的關鍵是“出得來,進得去”——老師的水平出得來,學生的水平進得去。
2. 思維量決定人生高度——多思考是學習進步的關鍵,也是人生成功的必然要求。
3. 做企業和做人一樣,需要以舍為得。賺錢是為客戶做好服務的“副產品”。
4. 新業務的發展往往需要全新的機制,全世界沒有哪一家大公司在新業務上能順風順水,包括微軟、IBM。大公司做新業務,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建設“小公司亞文化”。
5. 實際上,我們當初做電子書也是有私利的,就是要掌握話語權,這既是需要也是被迫。因為當時沒有人引領這個行業往前走,如果你不起來說話,大家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往前走。出於各種原因,我們不得不每年開兩個大會,一個是每年春天舉行的全國e-book產業年會,另一個是夏天開的中國數字圖書館年會,前者以出版社為主,做上游;後者以圖書館為主,做下游。每次會議都吸引成百上千人,回想起來,那是個做市場的很好的方法。
6. 在產業鏈構建的初期需要各方的參與,因此分工比較清楚,大家各司其職,重要的是要發揮大家的積極性,方正在這個階段是基本成功的,通過自己搭建的平台把出版社、圖書館、閱讀器廠商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包括跟入口網站也有一些合作。
7. 新技術、新產品最大的問題在於客戶很難完全,或者說一下子接受,而如果你提供的服務還被撕得七零八碎,被拆得七零八落,比如用戶需要到津科買閱讀器,到網易買電子書,後台出問題了還要找方正阿帕比——假如是這樣一種模式,對B2C的發展是不利的。應該考慮怎么給讀者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亞馬遜的kindle,蘋果ipod、iPhone的成功,也基本印證了這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