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倫佑詩選

現代詩人周倫佑,他和朦朧詩人屬同一代人,但理論準備卻比許多人堅卓紮實。如果說早期北島們的集團願望更多是建立在普通、樸素的人道主義立場,周倫佑卻更敏感於全球一體化的後現代的文化遷徙大勢。詩集《周倫佑詩選》為《忍冬花詩叢》叢書中一冊。

點擊查看大圖

圖書簡介

- 周倫佑詩選
惠特曼從他的經驗主義出發,強調說:“只有二流的詩歌才能馬上博得人們的歡心。”人們普遍習慣地把閱讀當作一項現成的精神性消費,厭惡咀嚼和思考,因此,一流詩歌的深刻的內涵和獨創的藝術,對他們來說,不免覺得生疏,甚至本能地加以排斥。詩歌一要誠實,二要熱情,三要文采。其實,這些同樣地為其他的文類所需,只是敘事性作品尚可憑藉故事的鏈環緊扣讀者,通過滿足窺私慾,以減少對知識與趣味之外的期待,從而掩蓋其根本性的缺失。而詩歌不然。詩歌是赤裸裸的,連文采也是構成詩性本質的一部分,並非附加的藻飾。從遠古的年代起,我們的詩人即已學會拍馬,撒嬌,逢場作戲;在我們的詩歌遺產中,便有了大量的應制詩,酬唱詩,神仙,節慶詩,看題目做詩,等等。無庸置疑的是,存在著一個僵化的、隱瞞的、閒逸的、淫靡的傳統。這個傳統在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得到滋養和維繫,即使由舊詩而入新詩,從現代及於後現代,日日競逐新奇,只要精神如故,就不能說詩歌的歷史面貌已然改變。“人間要好詩”。無論妙手偶得,或是耽於經營,都有可能產生好詩。但是,當得起一流的詩歌,往往更容易看出詩與詩人的關係;詩人藉此顯示了生命的深度,以及非凡的素質,其中包括藝術氣質,知識修養,道德感,等等。這些主體性因素,決定了詩歌的品質。只有一流的詩人,才配寫出一流的詩歌,而一流的詩歌決不可能出自末流詩人之手。惠特曼評論說:“人人都寫詩,但是連一個詩人都沒有。”其實,這就是詩人大於詩的觀點。真正的詩人具有熱愛人類自由的天性,因此,對於人類的生存處境,便不能不有所縈懷。其中,他們最不能忍受的是專制和奴役,被侮辱者和被損害者的不幸,使他們深感苦痛,但因此,也就容易趨向愛的反面,激起憎恨和反抗。魯迅鼓吹的“摩羅詩人”,如拜倫雪萊等,就是這樣的詩人。也有詩人因出身優渥而尊奉泛愛論者 ,雖然反對革命暴力,卻也並不謳歌罪惡統治。個別詩人的活動極其有限,所愛也僅限於自己、愛人或上帝,如狄金森;但是詩中充分地表現了人性之美,詩人從不勝寒的高處發掘內心,終至超越海平線,出現令人驚嘆的精神奇蹟:湖比海深。自然,所有這些都必須被賦予詩的形式,缺乏個性化的形式,不足以稱第一流的詩歌。而且,形式從分行、修辭、節奏和韻律,一直到風格的確立,都有一種近於曖昧的元素,氣息或氛圍纏繞、瀰漫、浸淫其間。大約這就是生命和生命感覺的外化。詩歌是一種生命現象,而生命是神秘的。倘若詩行與詩行之間特別的平直暢達,猶如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人行道,那么,它有可能是合格的宣傳品,但決非一流的詩歌。基於這種詩觀,《忍冬花詩叢》唯在當今中國的詩壇中尋找自己的目標:優秀的詩歌和詩人。忍冬,屬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灌木,非經名園培植,而長於田野榛莽間。葉對生,呈卵形,有柔毛。夏季開花,初開為白色,稍後轉黃,黃白間錯,故有“金銀花”之稱。花清香而苦澀,陰乾可入藥;藤莖亦可入藥,“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以忍冬邀集詩人,取其性質相近之故耳。是為序。

作者簡介

- 周倫佑詩
周倫佑,詩人,1952年出生。籍貫重慶榮昌。20世紀70年代開始詩歌寫作;1986年為首創立非非主義,主編《非非》、《非非評論》兩刊。自1994年起,參與策劃並主編“當代潮流·後現代主義經典叢書”(已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兩輯共10種)。作品入選《中國百年文學經典》、《自由詩篇》等重要選本。出版有:《反價值時代》、《變構詩學》、《藝術人本論》(與周倫佐合著)、《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燃燒的荊棘》等多部文學及學術專著。此外,還編選數種文集。
【圖書目錄】 - 周倫佑詩選
卷一 刀鋒上的大鳥
想像大鳥
畫家的高蹈之鶴與矮種馬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
看一支蠟燭點燃
果核的含義
石頭構圖的境況
火浴的感覺
染料公司與白向日葵
仿八大山人畫魚
沉默之維
戰爭回憶錄
厭鐵的心情
從具體到抽象的鳥
永遠的傷口
第三代詩人
不朽
當死魚遊動的時候
卷二 鏡中的石頭
鏡中的石頭
貓王之夜
模擬啞語
石頭再現
與水晶對稱
冥想一隻白鶴消失的過程
對石頭的語義學研究
鏡像的損失
讀書人的手
幻手之握
劍器銘
與國手對弈的艱難過程
鄰宅之火中想我們自己
柏林圍牆倒埸日記
羊的二元對立命題
卷三 帶貓頭鷹的男人
帶貓頭鷹的男人
狼谷
白狼
十三級台階
埃及的麥子
第二道假門
畫家:現實2
遲到的風景
梅花第一章
黃金船
卷四 長詩
象形虎
自由方塊
頭像
卷五 論文
紅色寫作——1992藝術憲章或非閒適詩歌原則
附錄 評論
周倫佑:當代詩歌的變構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