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山[高級官員周仁山]

周仁山[高級官員周仁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仁山,原名周翔生,字鳳歧。1912年11月生於甘肅華亭縣,漢族。1936年畢業於北平朝陽大學法律系。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西北工委民族研究室研究員、三邊專署副科長、中共內蒙古鄂托克旗工委書記、伊克昭盟盟委副書記兼伊盟支隊政委。

基本信息

簡介

建國後,歷任中共青海省委民族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省委副書記,青海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共西藏工委副書記,西藏自治區委書記、代理第一書記,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自治區第一屆政協副主席,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委常務書記、第二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第六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顧問。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11月7日溘然辭世。

生平

7歲喪母,1927年上中學時參加過黨在他家鄉建立的外圍組織“中華革命青年社”,在北京陝甘會館的甘肅同鄉資助下,入北京朝陽大學法學系讀書。上大學時,他和在北京的中共蒙古族地下黨員蘇劍嘯(在解放張家口的戰役中犧牲,聽說人們為了紀念蘇,該市仍立有他的塑像)是摯友,受蘇劍嘯的教育和影響,仁山曾參加1935年在北京爆發的“12·9”抗日救亡學生運動。大學畢業後,仁山回到蘭州,寄居在一個醫生家裡,教過幾個月的書。“7.7”事變後,八路軍在蘭州設立辦事處,仁山便同該辦事處取得了聯繫,投身革命,接受該辦事處負責人謝覺哉同志的派遣,拿著謝老親自發給他的100塊銀元,隻身到我國北部邊疆的額濟納旗,以由蘇劍嘯介紹給該旗王爺當秘書的身份作掩護,做爭取、團結該王爺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該旗地處陝甘寧邊區往外蒙古和蘇聯的交通要道上,做好那裡的統戰工作,具有戰略意義。他在那裡工作4個月後回到蘭州,工作情況受到了謝老的讚揚。1938年元月,到延安抗大學習,經楊大易(老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湖南軍區司令員)和黃滌塵介紹加入黨組織。1939年春,他又被中央派赴額濟納旗,很快就把那裡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進一步開展起來了。在該旗成立抗禦日寇的防守司令部時,由於該王爺塔旺嘉布的舉薦,仁山兼任司令部參謀,被國民政府授予中校軍銜。他於1939年冬返回延安,又將在那裡工作的情況,向伍修權等做了匯報,並把塔旺嘉布王爺在他臨行時贈送的馬匹、鑲金和繡制有吉祥圖案的馬鞍墊、中校軍官服等,上繳歸公,得到了伍修權等的稱讚。此後,仁山被李維漢等留在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政策研究室參加調研工作,參與黨中央的《回回民族問題提綱》、《蒙古族問題提綱》等重要檔案的起草工作,1941年他被調到設在三邊的綏蒙專員公署任民族科副科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