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榮珍

呂榮珍

呂榮珍,女,國家級骨幹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汶源學校校長。從教20多年來,呂榮珍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用無悔的青春和熱血,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忠誠。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1984年參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被評為萊城區、萊蕪市教學能手;

1995年評為萊城區教學能手、萊城區優秀黨員、全國優秀教師;1997年被評為萊蕪市首批跨世紀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998年出席萊蕪市第十次黨代會;

1999年被評為萊蕪市“三八”紅旗手、萊城區科技拔尖人才、山東省教學能手;

2000年被推薦為國家級骨幹教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2001年在北京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

2002年出席山東省第八次黨代會,同年,被評為萊城區學者型教師、萊蕪市學科帶頭人,萊蕪市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1月擔任萊城區第十屆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6月獲得萊蕪市“巾幗勞動獎章”;

2005年評為山東省課題研究優秀人員;

2006年7月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兼山東省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山東省第十屆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

人物事跡

讀書學習,提升自己。

呂榮珍深刻地體會到,要給學生一杯水,必須要有一桶鮮活、流動的水。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她對待學習近似痴迷。她靠“勤勁兒”向書本學,幾年的閱讀量達200多萬字,記下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採擷了近萬張的文摘卡片;她靠“恆勁兒”向實踐學,寫下了幾萬字的教學反思。在學習方面,呂榮珍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艱辛。取得泰安教育學院離職進修專科學歷後,她接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曲阜師範大學函授本科中文專業。1990年暑假面授的日子,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邊是一摞厚厚的課本,她哪一個都舍不下,最後還是說服了丈夫,帶上孩子,一塊去泰安參加學習。二十多天下來,孩子身上痱子摞痱子,有的成了瘡化了膿。就是靠著這種韌勁,她終於在1992年順利拿到了本科文憑。在專業知識達到一個頂峰的同時,呂榮珍的專業技能也不斷有新的作為,先後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國家級骨幹教師、萊蕪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山東省特級教師、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情灑課堂,追求卓越。

多年來,呂榮珍堅持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錘鍊自己的課堂語言,逐漸形成了挖掘教材深、教法靈活、感情真摯、語言簡練的獨特教學風格。1994年5月,《一夜的工作》是她第一次在萊城區教公開課。這是一篇頌揚周總理的文章,為了上好這節課,她不僅找來了詩歌<一月的哀思>反覆誦讀,使自己的表情、動作、語調達到一種完美的和諧。這節課,因巧妙地創設情景,生動的語言描述,感人的配樂誦讀,使學生始終置身於悲哀而崇高的氛圍中,收到了極好的教育效果。此後,她又多次成功地在省、市、區執教公開課。

作為學校分管業務的班子成員,呂榮珍在教師培訓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對本校教師,甚至市內兄弟單位的教師進行了“走進新課程”、“教學科學研究”等多場專題培訓,學校被評為首批山東省教師培訓示範學校。工作中,呂榮珍始終把教育科研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水平的原動力,先後承擔了多次國家、省級課題實驗。2005年12月,呂榮珍主持研究的省級課題通過了省專家組的驗收,並確認為達到省級先進水平,她本人也被評為省優秀科研工作者。

“矢志教育終無悔,育人路上不止步”,這就是呂榮珍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人民教師的心聲。

人物評價

特級教師呂榮珍,就是這樣一位充滿詩意地耕耘在國小語文教學一線講壇,充滿詩意地去工作的普通國小語文教師。

和做了官,發了財的同齡人想比,呂榮珍是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卻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

三尺講壇,自有千里馬踴躍奔騰;廿載耕耘,收穫著萬丈巾幗豪情!

工作經歷

職業與事業

1984年,17歲的呂榮珍從泰安師範學校畢業,分配到羊里鎮一所國小當了一名語文教師。從走上講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堅定的信念:做一個矢志教育的有心人,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裡,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後來,她進了城,入了黨,拿到了本科文憑,特別是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後,有朋友好心地勸她,說再教“a、o、e”,“人、口、手”太怠料了,應該往高處走走,向好處調調。呂榮珍深知他們的一番苦心,也深知在國小一線的“本科生”和年輕的“老黨員”並不多。但她卻始終沒有說服自己,改變最初的選擇。因為她難以割捨三尺講台這個人生舞台,她深深摯愛著教師這一甘苦交織的職業,更深深愛著職業背後的事業。她認準了一個理:職業有分工,事業心不能受束縛;崗位有不同,事業心不能分高低。二十多年來,儘管工作單位和職務幾經變換,但她卻始終站在國小講台上,履行著一個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

“傳授者”與“促進者”

執著的敬業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不斷催促著呂榮珍:不能做應付公事,照本宣科的“傳授者”,必須努力成為學者型、研究型教師,成為促進教師、學生自主發展的“促進者”。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面對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呂榮珍對新知識、新思想、新境界的摯愛可以說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她知道,光有一桶水是不行的,還必須擁有常流水、擁有噴涌不竭的泉水。1987年,呂榮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泰安教育學院中文系。在校兩年,她排除了“歇口氣”、“混文憑”等種種干擾,潛心學習、學習,由於成績突出,入校一年,就被納新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89年畢業之際,她又一鼓作氣,考取了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函授學習。此後邊工作邊學習。三年的函授學習,讓她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這期間,呂榮珍結了婚,有了孩子,至今她還清楚地記得:隨著1990年暑假面授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她的心也一天天著急起來。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僅僅五個月的孩子,一邊是一摞厚厚的要深入鑽研、迎接考試的課本。看看孩子,看看書,哪一個她都舍不下。別人勸她:有專科文憑就足夠了,何必再受這份罪呢?她何嘗不想過一種輕鬆、舒適的生活,但“要努力!要拼搏!要體驗到人生的價值!”這發自內心深處的不甘落後的心聲,使她決心說服丈夫,帶上孩子,一塊去泰安參加學習。漫長炎熱的二十幾天下來,孩子身上痱子摞痱子,有的成了瘡化了濃。老人心痛,丈夫責怪,而她又能說什麼?1994年“四制”改革的浪潮把年僅27歲的呂榮珍推到了鳳城辦事處城關學區教導主任的位置上,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負責五處國小、80多位教師的業務,她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不負重託,她認真攻讀,堅持學習,學中乾,乾中學。後來,在她相繼擔任學區校長、花園學校副校長後,更清醒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2001年10月份,呂榮珍在北京教育學院參加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三個月的學習,使她內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覺就是一次“人生的洗禮”。傾聽著專家精彩的報告,用驚奇的目光看著一所所學校,用激動的心寫著一篇篇日記。不斷地反思自己,否定自己,得出的結論是:要成為一名教育教學專家,讀書學習、努力實踐是唯一途徑。三個月的時間,她僅買書就用去了兩千多元錢,寫讀書筆記10多萬字。在新學期的第一次全體教師大會上,她向老師們提出:堅持天天讀書,讓讀書成為習慣。由於她堅持學習,並始終把教師培訓放在首位,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成效顯著。2004年評為萊蕪市首批教師校本培訓示範學校,2005年9月評為山東省教師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學校被命名為市級校本研訓基地。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因此,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對教師來說尤為重要。二十多年來,呂榮珍結合學習,堅持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不斷錘練自己的課堂語言,課堂教學水平也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了挖掘教材深、教法靈活、感情真摯、語言簡煉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多次在萊城區、萊蕪市執教公開課,並兩次執教省級公開課。正是因為能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才促使她一步步成長起來;也正是這一節節的公開課,讓她真正品嘗出:“奮鬥本身就是幸福”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994年5月,是呂榮珍第一次在萊城區執教公開課,也是她第一次面臨這樣大的考驗。當時,她執教的是《一夜的工作》。呂榮珍想:周總理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楷模,一定要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產生對總理的深厚感情。指導思想確定後,她就在教學環節、教具準備、感情朗讀上下功夫。“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到一種無限悲哀的氛圍中,她從萊蕪一中圖書館借來《一月的哀思》,選取最感人的一節,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看自己的表情、動作、語調是否和諧,是否具有感染力。為了結尾時放歌曲《繡金匾》,她跑了萊蕪大大小小十幾個音像店才買到磁帶。“功夫不負有心人”,公開課上得非常成功,以至教研室的領導在多次會議上都當作典型事例來講給大家。

2000年5月,“山東省國小語文雙軌教學研討會”在花園學校召開,這是萊蕪承辦的最高級別的教學現場會,各級領導非常重視,要求不能出現任何漏洞。按照分工,呂榮珍負責落實向現場會上提供學生資料、教師資料,撰寫學校的匯報材料,同時,領導還特別安排再上一節公開課。這樣,她不但要聽、評其他教師要上的公開課,還要抽時間準備自己的課。對於這次公開課,她感到壓力很大。因為她是分管業務的副校長,如果自己的公開課上不成功,受影響的還有其他老師,還有萊城區,萊蕪市!壓力變動力,動力顯威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這次現場會開得非常成功!花園學校提供的4節公開課也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呂榮珍對家長、學生要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同時,作為一位學科帶頭人、一位分管業務的副校長,她又擔負著帶領教職工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任。“授人以魚”,飽腹不過三餐;“授人以漁”,終生受益無窮。為此,她在“授人以漁”上,在教育科研和教改上,傾注了大量心血。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第一生產力,只有大膽創新,努力實踐,不斷進行教改,課堂才會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工作中,她始終把教育科研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水平的原動力,努力把所學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國小語文的教改中,始終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她先後承擔了“整體入手,讀寫結合”、“大量讀寫,雙軌訓練”、“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式閱讀”、“古詩文誦讀”、“研究性學習”等省、市級課題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研究性學習”在花園學校最先實施,自編一本<走進研究性學習>一書,對教師進行了有益地指導,也使學校的研究性學習走在全市的前列。為萊城區提供了現場會,也在全市教學工作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她也先後為萊城區的校長培訓班作了“走進研究性學習”和“走進教育科學研究”的專題報告。為技術學院畢業的師範生和萊鋼全體中國小教師作了“與新課程同成長”的專題報告。

現在,課題研究已成為花園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2005年12月,她主持研究的省級課題“在國小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進行研究性閱讀的研究”已通過省專家組的驗收,由專家組確認為達到省級先進水平。她被評為山東省課題研究優秀人員,並在全市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人生就是選擇,選擇了就要充滿詩意地去工作,去享受工作。呂榮珍說,如果再有選擇,她還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國小教師,仍然要教她的“a、o、e”,“人、口、手”。因為她心裡明白:金錢易聚易散,權勢易得易失,她所鑄造的是充滿希望和生機的美好未來!

山東省特級教師(二)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