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鮈

吻鮈

吻鮈,鯉科鮈亞科魚,體細長,棲息在江河淺水、底質為泥沙或礫石的河床里,分布在長江中上游和閩江水系。

基本信息

吻鮈

吻鮈(Rhinogobio typus)屬鯉形目鯉科鮈亞科,吻鮈屬。俗稱麻桿秋子長鼻白楊魚

吻鮈吻鮈

體細長,前段圓筒狀,後部細長而略側扁,腹部稍平。頭尖,呈錐形,其長遠大於體高;吻尖長,顯著向前突出。口下位,呈馬蹄形。唇厚,無乳突,唇後溝中斷,間距甚大。口角須1對,粗而短,長度與眼徑相等或稍長。眼大。背鰭無硬刺,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側線直。胸部鱗片特別小,一般隱埋於皮下。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白色
棲息於江河淺水、底質為泥沙或礫石的河床里,湖泊中比較少見,屬於底層生活的魚類。主要以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如搖蚊幼蟲、水生昆蟲等,也食少量藻類及其它沉積的有機物質。生殖期在4月下旬或5月初,生長速度較為緩慢。2冬齡的魚體長約為21厘米,體重164克;3冬齡魚體長29-31厘米,體重273-323克;個體最大可長達44厘米,體重500克左右。

分布

吻鮈分布於長江中上游和閩江水系。
生長較慢,個體不大,但分布比較廣泛,常與相類似的魚類生活在一起。天然產量不少,個體肥壯,為習見的中小型食用魚類。

形態特徵

體細長,前段圓筒狀,後部細長而略側扁,腹部稍平。頭尖,呈錐形,其長遠大於體高;吻尖長,顯著向前突出。口下位,呈馬蹄形。唇厚,無乳突,唇後溝中斷,間距甚大。口角須1對,粗而短,長度與眼徑相等或稍長。眼大。背鰭無硬刺,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側線直。胸部鱗片特別小,一般隱埋於皮下。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白色。

生活習性

息於江河淺水、底質為泥沙或礫石的河床里,湖泊中比較少見,屬於底層生活的魚類,背面近似於光唇魚但顯得吻部長而缺須,下唇厚重。主要以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如搖蚊幼蟲、水生昆蟲等,也食少量藻類及其它沉積的有機物質,。生殖期在4月下旬或5月初,生長速度較為緩慢。2冬齡的魚體長約為21厘米,體重164克;3冬齡魚體長29-31厘米,體重273-323克;個體最大可長達44厘米,體重500克左右。

分類學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鯉形目——鯉科——鮈亞科——吻鮈屬

經濟價值

生長較慢,個體不大,但分布比較廣泛,見於江河支流,常與相類似的魚類生活在一起。天然產量不少,個體肥壯,為習見的中小型食用魚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