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氫

吸氫指合金是一種重要的工業材料,具有優越的力學性能、較低密度和良好的耐蝕性。

吸氫指合金是一種重要的工業材料,因具有優越的力學性能、較低密度和良好的耐蝕性而套用於製造航空、太空飛行器件以及現代汽車工業等領域.多年來,影響ZL205A合金鑄件質量穩定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熔體中的殘留氫.近年來,在ZL101~ZL201合金範圍內,對部分合金的吸氫特性雖有過一些研究[1],但未見針對ZL205A合金吸氫特性的報導.常規的測氫方法很多[2,3],如電化學法、減壓凝固試樣密度測定法、氣壓差法、Traube-Pfeiffer法、Telegas法以及第一氣泡法等.這些方法毫無例外地要從熔爐中取樣,使測氫操作變。

簡介

研製了檢測液態鋁合金吸氫量的計算機輔助實驗系統.套用該系統檢測了液態高強度ZL205A鋁合金的吸氫特性.實驗結果表明,熔體溫度、鋁液與環境水蒸氣接觸時間是決定鋁液吸氫量的關鍵因素,並且試塊上氣孔面積率隨兩因素的增強而急劇增大.系統具有良好的檢測精度,可用於線上實時測量。
氫燃料電池車往往“背”著個高壓氣罐,而利用一種白色粉末來“儲存”氫氣,靠它在常壓下放氫,如此一來氣罐可望被“甩掉”。9月20日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獲悉,這一中英能源合作項目已申請2項海外專利,初步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權威期刊《化學通訊》上。
目前,氫動力車靠罐裝方式向燃料電池提供氫氣,氫氣與空氣反應再產生電能,這在儲運和充氣等方面仍有不便。而科學家的理想是把氫氣“藏”在某種氫化物中,並發現鋰、鈉等輕金屬和氫元素構成的氫化物較理想。但這類輕金屬氫化物需要數百攝氏度的溫度才能吸收和釋放氫氣,而車載的理想溫度在120攝氏度以下。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能源室余學斌博士與英國諾丁漢大學沃克博士等科研人員,挑中了最輕金屬———鋰的氫化物“硼氫化鋰”(LiBH4),將這種看似奶粉的粉狀物作為儲氫材料。如果不加催化,它在600攝氏度高溫下僅能放出該物質總重的8%。於是,研究團隊找來它的“兄弟”———“氫化鎂”(MgH2),作為催化劑加入反應。實驗驚奇地發現,這一混合體系中的兩種儲氫成分竟會“互幫互助”。在常壓下,“氫化鎂”的反應溫度從通常的400攝氏度降為300攝氏度,並率先釋放出氫氣,接近其7.6%的理論重量比;其後,當升溫至350-450攝氏度時,“硼氫化鋰”也開始提前反應,並可將全部氫氣釋出,重量比達到18.3%。不但如此,“兩兄弟”不僅能放氫也能吸氫。

據透露,中英雙方事實上已找到另一種物質,可將硼氫化鋰常壓下的放氫溫度降低到100攝氏度左右,完全符合車用要求,該成果已申請專利,相關論文即將發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