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耕民舊居

吳耕民舊居坐落在周巷鎮二塘村,為坐北朝南的三開間六架平屋,每間面寬3.8米,進深8米,檁、椽用材比較粗大。

基本信息

簡介

吳耕民舊居坐落在慈谿市周巷鎮二塘村,為坐北朝南的三開間六架平屋,每間面寬3.8米,進深8米,檁、椽用材比較粗大。除東次間早年被拆外,其餘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谿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吳耕民(1896-1991),原名潤蒼,周巷鎮二塘村人。1910年春,吳考入蔡元培任總理、徐錫麟任經學、魯迅執教的紹興府中學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此校前身為京師大學堂,是當時我國唯一的一所農業高等院校),實現了學農夙願,並改名為耕民。
前院外觀前院外觀

1917年吳耕民抵日本選學園藝,回國後在母校任農場實習和園藝教員,開始了他的園藝教育生涯。1921年春轉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科副教授,9月南京高師改為國立東南大學,在吳的倡導下,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園藝系。1927年,他受聘籌建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並任主任。1929年至1937年間,吳耕民又先後主持了山東大學、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等園藝系的創建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浙大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教授、農業部顧問、中國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吳耕民不僅治學嚴謹,果樹栽培技術精湛,而且在我國果蔬資源的調查、改良及國外優良品種的引進上傾注了非凡的精力。世界水蜜桃的鼻祖——“白芒水蜜”,日本的甘橘、梨、蘋果,英、德、法、比的花卉,“浙大長蘿蔔”,四川的榨菜,山東的大白菜以及造福桑梓的黃花梨等都凝結著吳耕民畢生的心血,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繁榮農村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吳耕民在園藝理論方面造詣極深,一生中撰寫了大量的學術著作,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有《蔬菜園藝學》、《中國蔬菜栽培學》、《溫帶果樹品種分類學》、《栗棗柿栽培》、《果樹修剪學》、《柑橘修剪的理論與技術》、《中國溫帶果樹栽培學》等。
為紀念一代農藝大師,周巷鎮人民政府於2000年投資300萬元,在北環路建造了占地約一萬平方米的“吳耕民紀念館”,使吳耕民的愛國敬業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