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勇

吳純勇

吳純勇,男,融合網創始人兼總編輯,《中國通信業發展分析報告》特約撰稿人。中國三網融合研究專家、中國通信行業觀察家。長期圍繞著國內、外的三網融合/三網合一,傳統媒體,新媒體行業,3G/4G行業的發展現狀、市場行銷、運營管理、人才培養等課題進行關注與研究。多年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半月談》雜誌、《經濟參考報》、《環球時報》、《21世紀經濟報導》、《經濟觀察報》、《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經營報》、《新華每日電訊》等上千家國內外主流媒體長期採訪吳純勇。吳純勇還就三網融合/3G/4G的發展、現狀及其如何“突圍”經常發表相應評論、觀點及文章。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吳純勇吳純勇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行銷類雜誌任首席記者、編輯;

2005年10月~2008年08月,廣電行業機關報、雜誌任首席記者;

2008年08月~2010年09月,時任廣電行業入口網站創始人之一,時任網站主編;

2010年09月~,三網融合入口網站——融合網創始人兼網站總編

研究領域

吳純勇有長達十餘年媒體從業經驗,長期關注、報導並研究國內外三網

融合、新媒體行業(如數位電視、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網路電視、IPTV、網際網路電視、智慧型電視、OTT等)、3G/4G的發展現狀、市場行銷、運營管理模式。

吳純勇對廣電行業、通信行業尤其是三網融合有獨特視角與觀點,其所解讀的三網融合,視角、觀點等完全定位在國家、人民大眾、業務、技術等層面。2010年,中國進入三網融合發展元年,吳純勇對於三網融合/多網融合獨闢蹊徑的觀點與看法,使其受到多個行業部委、管理機構及其相關領導、行業專家、行業研究機構、相關廠商及全國各大媒體的極大關注及認可。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網、光明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鳳凰網、《經濟參考報》《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日報》、香港《南華早報》《華夏時報》《通信世界周刊》《通信產業報》等國內外知名的上千家媒體在不同三網融合專題中就相關話題專題採訪了吳純勇。為此,吳純勇被業內外人士廣泛稱之為三網融合研究專家、中國通信行業觀察家、中國廣電行業專家等。

另外,吳純勇為意見領袖、草根博主,其相關觀點已被業內外人士所認同。

研究成果

吳純勇吳純勇
未來將是一個多網融合的時代

儘管目前台網之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畢竟是一家人。在未來五年的三網融合新政策試點甚至於更長遠的未來過程中,全國廣電系統(如廣電管理機構、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網路公司等)唯有舉全系統之力,方能共進退、齊發展。

目前來看,在全國廣電系統未來五年甚至於未來的發展競爭環境中,除了團結一致共進退之外,還要全國廣電系統與時俱進、審時度勢的根據當前自身發展的現狀,“有選擇、有步驟、有規劃”去選擇自身的盟友。

三網融合背景下複合型人才需求將突顯

按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五年之內,當局者雙方主要以進行著嘗試性、探索性的方式開展相關業務;五年之後,當局者雙方將要真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經受來自市場與用戶雙方面的檢驗。

這樣一個全新市場、全新業務、全新發展模式,對於當局者雙方尤其是廣電運營商而言,並沒有一個很成功的、可借鑑的業務發展模式,也沒有成熟且有效的管理理念。如何更加高效的最佳化、整合、充分利用現有各方資源(如人力、業務、行業特點等),進而打造一個有高效率、有戰鬥力、有強執行力的團隊,是各級廣電機構管理者們面臨最核心問題之一。

有線行業可藉助文化產業共贏

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重點談到了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再加上經過數年的各個層面(如娛樂內容、用戶消費心理與習慣、傳輸通道升級與改造等)的前期準備,尤其近幾年,隨著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規劃的出台,網際網路英豪們及主流資本都紛紛將“眼光及棋子”步在了娛樂產業上,上述運營者們進行了各個層面的娛樂產業布局(如,運營平台的搭建、內容產業層面的整合、衍生產品領域的聯合、資金層面的確定等)。

一個全娛樂、成規模、全新的娛樂帝國,有望在近幾年通過各類傳輸渠道尤其是新媒體的助力變成現實,並真正的走進並服務於每個人。

不可輕視的“十越理論”

融合網經過多年的市場調研、思考並總結了一個“十越現象”,每個生活在現實環境中的個體,在娛樂與勞動兩者間,正在日益形成一個“十越現象”——工作條件及環境越優越,報酬及生存能力會越高,工作時間及強度會越大,通過娛樂形式獲取解壓的需求會越大,對方便快捷的傳輸渠道與媒介依賴性會越強,希望使用的相關設備越簡單、越傻瓜化越好,絕大多數中青年人的父母越來越老、子女教育等成本越來越大,家庭壓力越來越大……

作為一個全新的業務及產品,只要能滿足不同人群的相關需求,自然就會有其存在的價值。

三網融合若成功,僅有線行業就能拉動3000億產值

融合網經過數年市場調研後估算,如果三網融合在業務層面市場化、常態化後,僅中國有線行業及技術所帶來的市場空間就高達1200億~3000億左右,而這個市場空間也僅僅包括雙向網改、高清互動機頂盒、CA卡、BOSS系統等,這並不包括所拉動的諸如電信、文化、內容、娛樂等相關產業鏈。

三網融合產業鏈要有“舍·得”精神

作為電信與有線運營商,不要再把精力糾結在諸如IPTV、網際網路出口等各自傳統的利益業務層面,應聯合起來共同圍繞著大眾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進行全新業務的共同研發。以全球正在面臨的老齡化社會為例簡單說明——目前,生活在21世紀的中老年人希望自身老年生活過的充實、豐富多彩,以便很好解決“空巢”。對於正在進行的中國三網融合而言,這是個很好、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融合網認為,作為電信運營商與有線電視運營商,可充分利用自身網路、專業廣電系統出身等方面的趨勢,在如何為這些老年人提供業務、服務的核心主題下,研發出相應的業務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還可根據實際需求,不斷疊加商業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