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行

吳立行,男,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

基本信息

簡介

吳立行 男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
南開大學文學院任教
吳立行的魔幻表現主義---------彭鋒
在一個世紀之前,機械複製技術就給繪畫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畫家必須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作品無法為攝影所取代。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和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成為畫家擺脫攝影造成的危機的兩個主要選擇。根據科林伍德(R.G. Collingwood, 1889-1943),表現(expression)與再現(representation)的最大區別在於:表現是一種探索,畫家在繪畫之前並不確知自己要描繪什麼東西,繪畫對象是在創作過程中創造性地表現出來的;再現是一種複製,畫家在繪畫之前已經確知自己要描繪的對象,繪畫就是將無論外在物象或內在心象再現出來,這種再現過程並不包含創造性的內容。抽象繪畫和超現實主義,都可以從這種表現理論中獲得支持。同樣可以支持抽象繪畫和超現實主義的,還有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論。根據弗洛伊德,無意識是最真實的精神狀態。我們的無意識通常處於意識的控制之下而無法顯現,只有在夢或者白日夢一般的藝術中,無意識才有可能越過意識的門檻而流露出來,被我們的意識認識到。總之,無論是科林伍德的表現理論還是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都揭示了我們精神生活中有一個深層的、隱秘的維度。由於在對這種深層的、隱秘的精神生活的揭示上,繪畫具有機械複製技術無法取代的優勢,因此即使機械複製技術在不斷得到改善,以至於幾乎無所不能,但繪畫的使命並不會因此而終結。繪畫的意義,不在於對意識世界的模仿,而在於對無意識世界的揭示。就都是對無意識世界的揭示來說,抽象與超現實主義應該是盟友。但是,在美術史上,這對盟友又成了冤家。抽象繪畫常常貶低超現實主義在世俗的圖像領域中墮落,從而損害了繪畫的純精神性品質。超現實主義反過來挖苦抽象繪畫無異於皇帝新衣,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戲。事實上,如果擯棄那些因為歷史原因造成的成見,超現實主義與抽象表現主義結合起來並非沒有可能,而且在我看來,只有當它們攜起手來,才能夠更好地揭示那個深層的精神領域。在現代繪畫史上,有不少畫家通過二者的結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Joan Miró, 1893-1983年),就吸收了不少抽象繪畫的因素。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後來在作品中又重新置入超現實圖像。
吳立行沒有重走西方現代繪畫的老路,而是採取一種拿來主義的態度,廣泛吸收抽象繪畫、超現實主義、水墨、塗鴉、廣告設計等各種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我們可以稱之為魔幻表現主義,它比魔幻現實主義更加奇特而有力。
在吳立行的作品中,有抽象繪畫的成分,不僅有波洛克、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意義上的抒情抽象因素,而且有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馬列維奇(Kasimier Malevich, 1878-1935)意義上的幾何抽象因素。在許多抽象畫家那裡,這兩種抽象因素是不可能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之中的。但是,這兩種矛盾的抽象因素,在吳立行的作品中卻能夠相安無事,而且還能夠相得益彰,讓畫面變得更加富有動感和力量。吳立行的作品不僅綜合了兩種不同的抽象因素,而且將抽象與超現實主義調和起來。無論是抒情抽象還是幾何抽象,都會面臨它們的極限,從而極大地縮小它們的可能性領域。加入超現實圖像之後,畫面的可能性頓時變得無限豐富,因為具象可以隨著畫面的抽象的節奏和韻律而任意變形,進而誕生出新的抽象元素。吳立行之所以能夠駕馭抽象與具象、抒情與幾何等在西方現代繪畫中相互對立的因素,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充分吸收了水墨的變動不居、隨物賦形的優點。換句話說,是具有超強滲透性的水墨,讓西方現代繪畫中那些矛盾的因素達成了和解。同時,由於有了西方現代繪畫因素的介入,吳立行的水墨顯得堅實有力,並且極大地拓寬了水墨的表現範圍,讓傳統水墨獲得了現代形態。
吳立行之所以能夠將諸多不同因素創造性地統一在他的畫面之中,與他具有與眾不同的求學背景有關。吳立行最初學習傳統國畫,後來又學習設計,儘管它們都屬於視覺藝術領域,但在語言和氣質上幾乎完全不同。中國文人畫以反對設計性而著稱,而建立在現代技術基礎上的設計多半不太重視國畫中的人文因素。2006年,吳立行考入中央美院油畫系,師從袁運生先生學習油畫。儘管袁先生主持中央美院油畫系最現代的四工作室,但他最推崇的卻是中國傳統藝術。受袁先生的影響,吳立行作品中的超現實圖像並不是當前流行的淺表的卡通圖像,而是與傳統造型有各種關係的根深的文化圖像。吳立行超強的捏合能力,正源於他遊走於水墨、設計和油畫等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遊走於傳統、現代與未來之間。
但是,吳立行的捏合併不是簡單的拼貼,而是一種強力的融合,是在用一種超強的力量和熱情將矛盾溶解之後而新生的產物。吳立行是一個生命力和創造力極其旺盛的藝術家,他身上蘊含的超乎常人的力量,時刻可以讓奇蹟誕生。在吳立行的作品中,我們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這種力量的衝擊,以及力量製造出來的矛盾和對矛盾的化解。吳立行用他的力量將世界打碎又重寫捏合起來。如果沒有這種超強的力量的統攝,吳立行的作品就有可能因為費解而缺乏感染力。
吳立行用他源自本能的力量,衝破了世界的理性秩序,讓莽撞、無厘頭、不知疲倦的無意識登堂入室,為我們構造了一個魔幻的超現實世界。從表面上看,這個魔幻的超現實世界似乎荒誕不經,但是它所攜帶的那種情緒和感受,卻比任何貌似真實的外表更為真實。當我們透過那些忙亂的表象,而深入到有序的力與節奏,我們開始見證真實的自我,並在其中逗留而滿懷欣喜。
2010年9月10日於北京大學蔚秀園

簡歷

1999.台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組
2004.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2008.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
2006. 中華文物學會(台北)會員
2006. 中國國家大劇院虛擬現實系統視覺規劃視覺總監
2007. 北京奧運選手村三維虛擬現實系統藝術總監
2007. 北京國家網球中心三維虛擬現實系統藝術總監
2007. 北京國家體育館三維虛擬現實系統藝術總監
2007. 北京南站三維虛擬現實系統藝術總監
2007. 北京奧運選手村地下停車場地庫文化創意與規劃總監
2009. 北京德神傳動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2009. 北京魅力印象數碼股份有限公司 視覺總監
2009. 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專任
2010. 北京德神互動文化傳媒責任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2010.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偉大的世界文明紀錄片視覺總監
2010. 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部邀請至博士班博士論文寫作方法講座
2011. 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部邀請至博士班博士論文寫作方法講座
2011. 天津泰達藝術博物館藝術獨立論壇理事
2011.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特聘研究員
2011.“中華世紀壇發展規劃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1.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策劃總監
2011. 台灣新竹市世博台灣館暨風城文創館營運管理顧問案-文化創 意發展顧問
2011. 國家社科基金“文化戰略中的數字博物館建設與藝術設計套用研究”項目負責人
2012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館“天柱-陳嘉仁水墨藝術裝置展”策展人
2013. 南開大學東方審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3.國家級重點科研“中國傳統雕塑複製與中國當代高等美術教育體系建立”.文化部首屆創新獎.參與

獲獎與參展

2004. 第67屆台灣台陽美術展覽銀牌獎
2008. 博士論文經中央美院評定為優秀博士論文
2008. 博士畢業創作獲中央美院評定為優秀作品
2008. 作品《文明.邊緣》之二獲浙江美術館收藏
2004.「演變中的中國傳統繪畫」個展於台北市教育大學
2007.「兩京之間」中國水墨大展於南京
2007.「海峽兩岸五嶽看山」聯展於中央美術學院
2008.「拓展與融合」現代藝術研究展聯展於中國美術館
2008.「愛拼才會贏」聯展於751藝術區時代空間畫廊
2008.「海峽兩岸五嶽看山」聯展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2010.「聚合的視野」國際當代青年藝術聯展於韓國文化院展廳
2010.「浮世繪—城市。片斷」吳立行個人畫展於天津
2010.「十三陵國際文化之旅-三生萬物.首屆十三陵國際藝術家提名展」(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論文發表

2008. 《風格與功能-制度化宗教下對古代工匠製作的思考》發表於中國美術學院主辦「考古與藝術史的交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ISBN:978-7-81083-841-2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范景中 鄭岩 孔令偉 主編 2009年(第一作者)
2009. 風格與功能-以秦俑為例對古代工匠製作的思考》秦俑博物館開館三十周年秦俑學第七屆年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論文集(第一作者)
2009.《經由文化商品化現象對傳統文化保存、延續與發展的思考》 藝術設計研究 2009年 第03期 (第一作者)
2012《從文化創意到文創經濟--市場化思考策略初探》 藝術教育3月 第3期(第一作者)
亞洲文化論壇——10+3主題會議(台灣)觀察員《從文化創意到文創經濟--市場化思考策略初探》(發言)
2012《工匠製作與世俗需求-以祖宗像為例》CSSCI核心頂尖期刊《藝術研究》第4期,第一作者,59-63頁。
2012《用藝術點亮生命中的每一天-寫在陳嘉仁大型水墨裝置展之前”》《中國圖書評論》第10期,103-105頁。(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