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故里

吳王故里

吳王墓,公主墳已隱藏於荒草從林之間,昔日鼎盛的吳王廟已朱顏班駁,廊房碑刻也毀於文革然而,吳山鎮畢竟四方輻輳商旅雲集,穿街而過的206國道不斷給這裡輸送著現代文明的養料,改革開放則為吳山注人新的活力,而“吳王遺蹤”更為古鎮添上一筆歷史文化的色彩。

名稱

長豐 吳王故里

介紹

出合肥城北25公里處,安睡著唐末的一代梟雄吳王楊行密,吳山鎮因此而得名。鎮中的古墓葬、古廟宇、古建築以及眾多的傳說,都與吳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也顯示著小鎮的古樸和神秘。落日渾圓,暮色蒼茫。下車便融入集鎮喧鬧的氛圍之中。過百花街,穿皇巷,向鎮子深處走去。街石上深深的轍印是歷史的刻痕,在蕭瑟寒風中顫動的瓦草,還是晚唐的那顆種子繁衍的么?
獨居夜幕籠罩的鎮邊旅店,翻閱五代十國的史料和吳山鎮歷史沿革的記載,就像打開一幅群雄逐鹿刀光劍影的畫卷。掩卷沉思,耳畔猶如萬馬奔騰。披衣出門.但見蒼穹高遠,新月如鉤,信步來到一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大殿前,院內青松翠柏,偶有寒鴉夜啼. 殿內一座威風凜凜的雕像前,香菸繚繞。 便是吳王廟了。出得廟來,已是銀霜遍地,寒氣襲人。 只見一座高大的陵丘巍然屹立,丘旁有碑,文曰“唐吳王墓”。我敢斷定,稍南那座略小的土堆就是至愛至孝終身為父守陵的百花公主的墳墓了。
行密出身經歷與陳勝極似。 夫之子,戍邊之卒,於末王朝式微,列強蜂起之際,揭竿舉事,崛起於壟畝之間。陳勝敗,而行密勝。其中行密“寬仁雅信,善取人心” 無疑是重要因素。而吳山鎮的民間傳說則賦予吳王更多的鄉土味鄰里情:楊行密總是不忘合肥,惦念家鄉;華誕盛宴,離不開家鄉的白鵝;犒賞有功將士,須用家鄉的美酒。如今合肥市長豐縣的“貢吳王”酒亦是挖掘整理當年供奉吳王的美酒配方研製而成。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 吳王墓公主墳已隱藏於荒草從林之間,昔日鼎盛的吳王廟已朱顏班駁,廊房碑刻也毀於文革 然而,吳山鎮畢竟四方輻輳商旅雲集,穿街而過的206國道不斷給這裡輸送著現代文明的養料,改革開放則為吳山注人新的活力,而“吳王遺蹤”更為古鎮添上一筆歷史文化的色彩。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方可重修人文景觀。整修後的“吳王遺蹤”,為美麗的新合肥增添了一份厚重和深沉。 吳山廟武裝起義紀念碑,位於長豐縣吳山鎮吳山廟武裝起義舊址。
1926 年11月,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蔡曉舟、李雲鶴、聶鶴亭、許習庸.李雨村等領導了吳山廟武裝起義,打響了合肥地區武裝反抗反動軍閥的第一槍,點燃了江淮大地迎接北伐勝利的革命火種。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人,1996年11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吳山鎮隆重集會,紀念吳山廟武裝起義70周年,並為紀念碑奠基,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了碑文。
紀念碑於1997年10月落成,現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