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營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 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工商業開始發展之際,便注定了一段傳奇的開始。

地理位置

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社旗居縣境中部,距省會鄭州220公里,距南陽45公里。城地處豫02線(南駐公路)與豫49線( 方棗公路)交匯處,西鄰焦枝鐵路和豫01公路,南毗312國道和南陽機場,交通十分便利;程控電話與行動電話、光纜通訊等構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大通訊框架;全縣處在華中電網覆蓋之下,50萬伏高壓線路橫貫全境,電力充沛。  社旗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187.8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5.2℃,歷年月平均氣溫最低1.4℃,最高28.0℃。全年無霜期233天,≥0活動積溫5500℃,≥10℃活動積溫4939℃。年平均降水量910.11mm,4—9月降水689.2mm,占全年的75.7%。
下寡味吳氏營村、馬莊、李灣、余莊、高莊5個自然村,人口3060人,耕地面積4920畝,吳氏營是橋頭唯一一個村級集鎮,現有村內、外工商戶91戶進駐,集鎮吸引周圍20里的人群前來趕集。範圍波及方城縣趙河、劉寺等地。2005年發展優質速生楊1000畝,吳氏營境內交通方便,吳氏營境內水資源豐富,趙河環境其境東北流過,綠樹叢林,環境優雅舒適。

歷史蹤跡

社旗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沿,縣城所在地社旗鎮,史稱賒店,因東漢時劉秀舉義兵賒旗而得名,歷史上與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齊名,為全國的四大商業重鎮之一。縣城內七十二條古街道保存完好,構成中原最大的明清建築群。其中規模最大的明清一條街尤為完整。首批國家文物一級保護單位——山陝會館,造型奇特,氣勢恢宏,木雕、石雕、磚雕精妙絕倫,集中外建築雕刻之精華,堪稱全國一絕。  社旗縣在周朝時屬申伯國,漢代設定宛縣,明清時屬南陽府轄。1965年11月,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社旗縣,寓意“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
附:CCTV4——商埠傳奇解說詞(部分)

山陝會館

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在過去一直使用的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賒旗。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樣曾經的皇城。一個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鎮,為什麼會和皇城有一樣的規制?
這座賒旗僅存的邑爽門和這段殘缺的城牆向人們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
[採訪] 徐東 社旗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這個城牆是環城十六里 高三丈六 ,當時是九座城門樓巍然而立,而且城牆上有馬道 有烽火台 裝有土炮 遠近聞名。 為什麼要設九座城門呢,就是因為漢光武帝劉秀親封的緣故。
故事閃回到2000年前的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皇族劉秀為逃避追殺四處流浪,一天,人困馬乏的劉秀逃到一個叫興隆店的小鎮,傳說這裡是中國釀酒業的鼻祖儀狄釀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劉秀信步走進了一家酒館。幾杯酒下肚,劉秀湧起滿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聲載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來不少人馬,可是現在連個旗幟也沒有,誰又會聽自己指揮呢?正在犯愁時,劉秀突然抬頭看見了酒館的酒旗,酒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大大的劉字,劉秀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起事的旗號嗎。劉秀正想買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說買旗,連酒錢也沒法付了。好在店老闆通情達理,不僅免了劉秀的酒錢,還將旗子賒給了劉秀。於是劉秀扛著酒旗上路,人們一看見“劉”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後代招兵呢,紛紛跟著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推翻,恢復劉姓江山,建立東漢王朝。
劉秀稱帝後,想起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酒旗,便改興隆店為賒旗店,簡稱賒店,並下旨改建賒旗店,修建城牆,仿皇城的樣子建九座城門。
然而據考證,賒旗店的城牆和城門始建於清鹹豐年間,是鎮上居民自籌資金修建的。也許,這個流傳已久的美麗傳說給了建設城池的人一個心理的暗示,要以九門來彰現一段傳奇的開始。讓人們留有疑問的是,這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知的小鎮如何有財力自己來建設如此規模的城池呢?
古城牆旁邊,一條已近乎乾涸的小河溝並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專家告訴我們,正是這條原本的古河道,在幾百年前,開啟了一段改變了整箇中國商業格局的商埠傳奇。
[採訪] 徐東 社旗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這個潘河原來很深很寬,他是裝卸大宗貨物的碼頭,為此當時這個碼頭船連船,白帆相接,有人形容是白天千帆過,晚上萬盞燈。他形成輻射南北方圓數百里的一個重要的集散地
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水陸交接處,潘河與趙河在這裡交匯匯入漢水。南方水路來貨到賒店改走陸路,北方陸路到賒店轉水路,使這裡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碼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工商業開始發展之際,便注定了一段傳奇的開始。
清雍正年間,正是晉商在商界叱吒風雲之時。一天,一位山西商人來到了這箇中原小鎮,他看到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以將自己的生意擴展到全國,於是便在這裡設立商號,構築他的商業王國。這位商人就是清代著名的萬里茶道的開拓者,山西常氏家族的常萬達,他將賒旗鎮作為萬里茶道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展板上畫出的這條線路,就是清代有名的茶葉之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賒旗所處的重要位置。
以常氏家族為首的晉商壟斷了中國南方數省轉運俄羅斯、外蒙的茶葉貿易。從南方採購的茶葉,形成批量後,大都由水路運抵漢口,再由漢水北上達賒旗,從賒旗改陸路,用馬匹馱運至洛陽,入太行,再經太原、大同分別到張家口或歸化,然後穿越戈壁大漠到達恰克圖或庫侖,最終到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在歷史上這條茶葉之路中,賒旗是最重要的中轉站。

農村經濟

全縣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於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素有“豫南糧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綠豆、芝麻、棉花、菸葉,紅薯、花生等農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花、優質綠豆生產基地縣和全國聞名的黃牛開發基地,也是重要的優質花生、芝麻、油菜生產區。
社旗為南陽黃牛主要養殖基地
近年來,全縣確立了“壓縮低效糧食,主攻優質煙棉,壯大三粉、畜牧,發展林果套種”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菸葉、棉花、小辣椒等高效經濟作物面積達55.5萬畝,培育發展的以畜牧、“三粉”為主的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以牛羊為主的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豬牛羊飼養量達到162萬頭(只),年出欄90萬頭(只),畜牧業產值達6.8億元;以“三粉”為主的加工業獨具特色。

教育機構

吳氏營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