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嘯

吟嘯

吟嘯,第一層意思是高聲吟唱;吟詠,出自宋 蘇軾 《定風波》,第二層意思是悲嘆;哀號,出自漢 王遵 《喻牛邯書》。

拼音

yín xiào

引證詳解

1、高聲吟唱;吟詠。
①《新唐書·崔鹹傳》:“ 鹹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間游終南山,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
②宋 蘇軾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③金 元好問 《潁亭留別》詩:“壺觴負吟歗,塵土足悲咤。”
④元 張可久 《梧葉兒·山陰道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嘯寄幽情。”
⑤清 揮敬 《前濟南府知府候補郎中徐君遺事述》:“時 山東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嘯自如,得詩數十首,真健才也。”

2、悲嘆;哀號。
漢 王遵 《喻牛邯書》云:“前計抑絕,後策不從,所以吟嘯扼腕,垂涕登車。”

3、猶呼嘯;呼叫。
①漢 李陵 《答蘇武書》:“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
②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少游 居 維揚 雄藩脂膏之地,十萬之師,吟嘯可致。”
③冰心 《寄小讀者》七:“繁星閃爍著,海波吟嘯著,凝立悄然,只有惆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