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鰻

吞噬鰻

吞噬鰻(Gulper Eel)是一種深海魚類。吞噬鰻通常指兩種魚,一種可以長到6英尺(1.8米),另外一種只能長到30英寸(75厘米),在世界各地都有棲息,棲息深度最深至5,000-6,000英尺(1,524-1,829米)。

基本信息

詳細信息

特徵

吞噬鰻 吞噬鰻

這種典型的深海魚是大洋深處樣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松松垮垮地連在頭部,從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鬆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被吞的獵物就如同被鵜鶘吞進的魚一樣被放到下頜的袋子裡,所以在西方也有人叫它鵜鶘鰻。這種鰻魚沒有肋骨,它的胃伸縮性非常大,可以撐大放下獵物。不過不要因此誤會它以吃大動物為主,其實它最主要的食品還是緩慢遊動的小魚小蝦等,吃大餐的時候還是少數。吞噬鰻的眼睛很小。

生活習性

吞噬鰻 吞噬鰻
吞噬鰻 吞噬鰻

這些鰻魚在世界各大洋的深海中生存,棲息深度是3,000-6,000英尺(914-1,829米),也有資料說它們棲息在5,000- 9,000英尺(1,500-2,750 米)的深度,但可以確信的是深層帶是它們的家園。由於深層帶非常黑暗,視力並不重要,所以它們的眼睛非常小。這種鰻魚還有一個長長的鞭狀的尾巴,那些被拖網撈到海面的寬咽魚經常會被發現尾巴被它們自己打了好幾個結。

其它

同許多深海魚一樣,它們也在尾巴尖上有個發光器,可以發出紅光,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可能常把尾巴舉在口前來當誘餌引誘獵物。對它們的觀察發現它們喜歡繞圈游,也許是想追逐那些追它們尾巴的的獵物,或者是用它們的長尾巴把獵物纏住。

幼年的寬咽魚生活在100米到200米深度的光合作用帶,成年後則游向海底。成年的雄性寬咽魚身體上會有一些變化,包括嗅覺器官增大,牙齒和下頜退化,雌性的寬咽魚則不發生變化。

鵜鶘吞噬鰻是吞噬鰻中的一個主要品種,它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溫帶和熱帶海域。它們還有一個別名叫“傘嘴吞噬者”,意思是它們可以用傘一般極限張大的嘴咬住大型的獵物。鵜鶘吞噬鰻的下顎長有一個小肉囊,這個囊與鵜鶘嘴下儲存食物的肉囊非常相似,名字中的“鵜鶘”二字就由此而來。

吞噬鰻的身體像蛇一樣細長而柔軟。它們的體長大約為1.8米,尾部長有可發出紅光的發光器官。捕食的時候,吞噬鰻會沿著環形軌跡遊動,用尾部的紅光來引誘獵物。當獵物進入捕食範圍時,它們先用長長的尾巴纏住獵物,之後再將獵物吃掉。與大部分深海魚相同,吞噬鰻也喜歡大張著嘴在海中遊動,並會吃下一切漂入口中的東西。

吞噬鰻 吞噬鰻

十大外表恐怖的惡魔魚

除了少數幾種食肉的品種外,大多數魚類都是沒什麼攻擊性的。能引起人們顧慮的也就是,在烤著吃它們的時候,會擔心火大把肉烤糊了。不過,也有少數幾個品種,別說是吃了,就是光看到它們的外表就能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它們一些長著鋒利的尖牙;另一些則長得像從遠古的泥漿中爬出來的妖怪。儘管我們不想和這些駭人的怪物有任何聯繫,但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看,我們這些脊椎動物卻和他們是遠親。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外表恐怖的“惡魔魚”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