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庵

向日庵

向日庵(第40號文化遺產)是四大觀音廟之一,公元644年,即韓國百濟義慈王4年由新羅元曉大師主持興建,原名圓通庵。

簡介

向日庵向日庵
向日庵(第40號文化遺產)是四大觀音廟之一,公元644年,即韓國百濟義慈王4年由新羅元曉大師主持興建,原名圓通庵高麗光宗9年(公元958年),尹弼大師將其改名為金鰲庵,後朝鮮肅宗41年(公元1715年),仁默大師將起改名為向日庵。壬辰我亂時期,曾助抗倭將領李舜臣一臂之力的僧侶軍就在這裡揭竿而起。大雄殿、觀音殿、七星閣、讀書堂以及醉醒樓重新經過修繕以後,這裡恢復了原來的面貌。向日庵與金鰲山遙相呼應,山上的懸崖峭壁之間,冬青樹和亞熱帶植物鬱郁叢生。從村子通往向日庵的山路十分陡峭,中間一段需要攀岩前行,最後要通過兩座巨大的岩石中間的石門,才能到達向日庵,攀登路線十分驚險刺激。

歷史

據悉向日庵是公元644年新羅善德女王時期,由元曉大師所建,當時被稱作“圓通庵”。公元950年●光宗時期,在此修煉的允弼居士取金鰲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金鰲庵”。後來因為其外形酷似爬向大海的烏龜樣子,所以就從風水地理的角度而命名為“靈龜庵”。現在的名字是1715年肅宗41年,仁默大師取“面向太陽”之意而命名的。順著石階上去就有宗務所,旁邊有大雄殿。2009年12月20日發生縱火事件時,大雄殿、宗務室、鍾閣等3座殿閣都被燒毀,現在正進行修復工作。雖然黃金色的大雄殿不幸消失了蹤影,但是還有幾個殿閣倖免災難,不能不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建築構造

向日庵和洛山寺紅蓮庵、錦山菩提庵、江華普門寺一起被譽為4大觀音祈禱道場。但向日庵有一點不同於其他寺廟,那就是這裡有兩個觀音殿,一個是被稱為龍王殿的觀音殿,另一個是有海水觀音像的觀音殿。這裡傳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向日庵有7處狹窄的岩洞,傳說若能順利通過這7處洞,就能實現一個願望。大雄殿左側有2個、觀音殿路上有2個、搖晃石入口處有1個、寺廟入口石頭底下還有2個。若有機會,不妨試一試享受別樣的情趣。

旅遊小貼士

觀音是普惠萬民救贖眾生的菩薩。也稱為觀世音菩薩或觀音菩薩。而我們所謂的“六觀音”指的是聖觀音、千手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供奉有觀世音菩薩的殿閣稱為觀音殿、圓通殿。人們相信向觀音像祈禱會夢想成真。

海水觀音像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印度一個叫補陀的地方有珞珈山。珞珈山東側大海有海水蕩漾的洞穴。這個洞穴就是“白衣觀音菩薩”住過的聖地。但是因為波濤太高,沒有人可以進去。神秘感也油然而生。從此以後,觀音像遠遠立在大海上,保佑著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無數船隻和寶貴的生命。

地址

全羅南道麗水市突山邑栗林里山7

相關條目

韓國,古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