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617,朝鮮~686,朝鮮) ,新羅僧人,他的中心思想是“一心”“和靜”,致力於佛教的大眾化,著作眾多,為當時佛教的普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人物簡介

俗姓薛,兒名誓幢,法名元曉,意為使佛教散發新的光芒。出生於押梁郡佛地村(今慶尚北道慶山市慈仁面北部)。

650年(真德女王4年)元曉與 義湘為了向唐玄奘學習從印度學到的《新唯識》,兩人前往中國唐朝的路上被當作間諜抓捕。661年(文武王元年)元曉又與義湘前往唐朝,在唐項城(今京畿道華城市)夜晚遇大雨,所幸路旁有一洞穴,二人便進去避雨。洞穴中黑漆一片看不清楚,兩人就歇息了。半夜元曉覺得口渴難捱,起來意外摸到身旁有一瓢水,便端起來喝掉了,當時覺得是此生喝過最香甜的水。他謝過菩薩後繼續睡去。次日早上醒來一看,不禁一驚,原來二人所在的洞穴是一個很大很舊的墳墓,旁邊還有一個頭骨。元曉這才意識到,昨晚喝的水原來是頭骨里的污水,不禁胃臟翻騰起來。從此事他也領悟到菩薩的話“心生則種法生心滅則骷髏不二”的真正含義,即:一切唯心造。他意識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無法,胡用別求;世界上並沒有極樂世界,此生也有極樂可尋,因此不需要去遙遠的中國學習佛法。於是當日元曉與義湘分手,回到了新羅。

此後他心境空靈,身居芬皇寺,研究佛經,著作無數。此間與瑤石公主生下一子,即薛聰(新羅學者),自稱“小性居士/卜性居士”。他走入百姓生活,致力於佛教的大眾化,還寫出了以減輕苦痛嚮往自由為內容的“無礙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