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峨鄉

向峨鄉

向峨鄉因場名。向峨場於1942年6月竣工開場,因場處二峨山東麓,故取名向峨。鄉域原屬蒲陽鄉,1950年10月劃蒲陽鄉所轄第15至第20保新建向峨鄉,與蒲陽鄉同屬灌縣第一區管轄。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向峨鄉位於市區東北部 ,東西最大橫距10.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2.2公里,東連彭州市,南接蒲陽鎮,西與西北靠金鳳鄉和虹口鄉,北臨彭州,幅員面積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341畝。地處高山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最高峰二峨山海拔1804米,最低處獅子橋海拔720米。1999年末,轄鹿池、蓮花、石瓮、棋盤、石碑、茶房、月耳、龍竹、石花、火石、東

向峨鄉向峨鄉
林、紅花、海紅、花龍、虹槐15個行政村、102個村民組和1個居委會、4個居民小組。2000年4月,經市政府批准,增建居委會1個。全鄉總人口133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7人;農業人口12793人。鄉政府駐向峨場,西南距市區14公里。
向峨建場前除有一藥鋪和兩個燒房(釀酒)外,無其它商業。1980年後,商貿逐步發展,集市貿易日益興旺。交易品種以蔬菜為大宗,日上市量逾萬斤。至1999年,集鎮面積已發展至0.4平方公里,有街巷8條,其中水泥路面2條,長1500米;瀝青路面2條,長500米。建起了總面積2700平方米市場2處。場鎮有日生產能力500噸的自來水廠1座,有醫院郵電所、廣播電視站、文化站等設施。
向峨鄉境有大三公路縱橫東西,有紫寬路在鄉境和彭州市交界處與大三公路交匯,另有廠礦企業專用道9條與大三公路相接,公路總里程5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2公里。有村道12條,總長48公里,一般寬3.5米,1981年,已實現村村通行汽車。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

環境

向峨鄉向峨鄉
向峨鄉境有山溪和人工河道8條,山平塘11口,水庫2座及提灌站等設施,農業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為主。1998年以來,先後確定了以獼猴桃、“三木”藥材、“乾果”、“四瓜”種植,高腿小尾寒羊飼養為主,帶動其它產業發展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1999年調減糧食作物面積5091畝,為改革開放以來調減總面積的1.09倍。新發展獼猴桃3661.6畝、三木藥材800畝、乾果630畝,引進高腿小尾寒羊230隻。全鄉已有獼猴桃5606.6畝、三木藥材2000畝、“乾果”2137畝,建成了石碑村“乾果”示範基地和虹槐村獼猴桃示範基地。全鄉新調減5畝以上的236戶;規模在10畝以上的70戶,20畝以上的8戶,棋盤村二組岳勁松利用承包土地和荒山發展獼猴桃、板栗、核桃34畝;鹿地村5組賈正富收穫南瓜12000斤,收入6000元,採摘、出售茶葉收入7000元,帶動該組30多戶人家戶戶種南瓜,僅南瓜一項人均增收600元。實現農業總產值30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1元;糧食總產6573噸。

經濟發展

向峨鄉積極克服地理位置偏僻,土壤條件差的不利因素,積極按照縣委提出的“五個圍繞”,立足鄉情、民情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先後發壯大了展了花生、桑蠶林業畜牧四大主導產業。花生面積達到4萬畝,桑園面積達到2萬畝,(全部與花生間作)優質速生楊面積達到4萬畝,肉牛存欄達到2.5萬頭,達到人均一頭牛。同時,個體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形成了多業並舉、齊頭並進的經營生產體系。2002年全鄉完成多種經營總收入1.5億元,純收入3200萬元,2008年有民營企業17處,固定資產總值5000萬元,從業人員2700人,個體工商戶629戶,2002年個體民營經濟總產值達2.3億元,利稅1300萬元。

向峨鄉向峨鄉
向峨鄉加快小城鎮建設,實施了鄉政府駐地的改建工程,投資500萬元,完成了安頭街的綜合開發改建,完成拆遷面積1.1萬平方米,新建1.3萬平方米,樓房687間,於今年秋季完成了小城鎮的亮化工作,新安裝高標準路燈40多盞,並計畫於明年春天將商業街兩側全部鋪設花磚,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全鄉新建了兩處數字基站,實現了中國移動和聯通CDMA網路的無縫覆蓋,徹底解決了手機盲區和信號弱的問題。投資700萬元,於2002年進行了農村電網改造,現已全部完成,能充分滿足照明及動力等各種用電需要,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向峨鄉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小城鎮發展的區域特色和主導功能,推動人口、資金、項目向小城鎮集中,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向峨鄉成立了花生批發市場,產品有黑花生、紅花生、特大花生、白沙系列花生、魯花8、花育22等十幾個品種,全鄉種植面積1萬畝,平均畝產量達800市斤,06年每畝純利潤1600元以上。

在對花生市場考察的基礎上,向高唐、章丘、聊城、河北等地的花生批發客商發出邀請函,村里給客商提供攤位、公秤,不收任何費用,並負責協調客商交易時發生的應急問題,在此基礎上,建立向峨鄉京東村花生批發市場,花生種植戶在花生收穫季節與外地客商自由交易,提高了花生的經濟效益,促進了花生種植戶的積極性。通過市場交易,由京東村委會與河北邯鄲客商簽訂了花生種植銷售契約,形成訂單花生,品種有魯花8號、花育22,面積為300畝。當前市場規模小,批發市場交易時間短,僅為每年的秋冬季節,沒有形成全年都經營的批發市場。

黨政建設

向峨鄉健全乾部教育培訓機制,提高了幹部素質。向峨鄉從健全幹部教育培訓機制入手,確保了幹部培訓實效,提高了幹部隊伍素質。一是實行了辦班審批制度化。針對以前部門單位多頭辦班、重複辦班、管理無序的培訓狀況,每年年初,由幹部培訓領導小組擬定部門辦班年度計畫和幹部輪訓計畫,明確相關辦班管理機構及工作職責,強化了村委黨校在幹部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並建立了幹部培訓管理台帳,進一步規範了部門辦班行為。二是實行了幹部教育培訓期間現實表現考察制度化。培訓期間,由村委組織部委派組織員全程跟蹤管理。並採取班主任、學習小組、班委會共同管理的模式,重點完善了學員成績考核、學員出勤考核、學員表彰獎勵等制度。三是實行了幹部教育培訓成果運用於幹部選任制度化,對達不到《幹部任用條例》中規定的參訓期限的幹部,一般不予提拔重用。

向峨鄉向峨鄉
開展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月活動,改進了幹部作風。從2006年開始,向峨鄉在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活動月中,深入開展了“千名幹部下基層,排憂解難促發展”活動和“十佳一把手”評選活動。集中時間、人力、物力解決了一些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全方位監督幹部,維護了幹部隊伍的形象。針對一些因領導失職或工作失誤,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而紀律處分有關條例沒有明確界定的問題,我們制定並實施了《關於對重大負面情況責任人員實行備案登記和組織處理的暫行規定》,三年來,共蒐集負面信息24條,備案登記13人,組織處理7人,對6名違紀違規一般公務人員及時移送縣紀委立案調查。通過全方位監督幹部,達到了增強幹部監督工作權威,提高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選人用人水平的目的,有效防止了行政不作為和反作為,維護和樹立了幹部隊伍形象。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激發了各類人才的創新熱情。全村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牽頭抓總職能,重點推進了以下三項工作:一是積極組織了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的選用工作。二是大力選送優秀人才外出參觀學習。近三年來,我村選派了11名領導幹部到經濟發達地區掛職鍛鍊,組織了14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到香港、廣東浙江學習企業管理。三是加強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06年來,我們通過種養技術培訓、農業經紀人培訓、農村遠程教育及文化下鄉等多種形式,重點對45歲以下的農村勞動力展開培訓。

社會生活

向峨鄉向峨鄉
向峨鄉一是以“誠心”宣傳教育民眾。通過面對面的誠心交談,仔細地了解民眾的思想狀況,及時收集民眾的各種需求信息,有的放矢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二是以“熱心”服務民眾。通過心貼心的方式,用親切溫馨的話語,積極開展對民眾的優質服務和各類諮詢,使民眾感受到家的溫暖;三是以“公心”處理民眾違法違規的問題。堅持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公正執法,不徇私情,合理合法地處理好每一件計畫生育案件;四是以“愛心”幫扶困難民眾。積極開展對實行計畫生育的困難民眾獻“愛心”活動,通過募集捐款、提供信息、幫助就業等多種方式,使他們及早脫貧致富,儘快走上小康之路。

向峨鄉發動機關、村、組乾群和沿街民眾,對路邊下水道、垃圾和影響村容村貌的“四堆一圈”(即:糞堆、柴堆、垃圾堆、土堆、豬圈)及亂貼亂畫的廣告、標語等認真進行了清理,並對路邊破舊廢棄的房屋和違法違章建築、違法占道經營的商販攤點進行了拆除和取締。向峨鄉參加環境衛生突出整治活動的乾群總計1500餘人次,共清理下水道25000米,垃圾800餘噸,“四堆一圈”367個,刷掉亂貼、亂畫的標語300條,拆除廢棄和違法違章建築35處,占道經營攤位67個,按統一色調粉刷沿街建築立面35萬立方米,建造垃圾臨時存放池和長久性垃圾存放場及公共廁所等,使全鄉8個自然村基本做到了有公共廁所等“六有”。趙樓村從全村選聘了10名年齡較大,忠厚老實的村民擔任垃圾清理工,清理工每月工資300元,從每月每戶拿出的2元清潔費中解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