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評論艾治平著作

名家評論艾治平著作

《名家評論艾治平著作》 是時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ISBN是1894946496488X

書籍簡介:

書名:名家評論艾治平著作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字 數:228千字

頁 數:160

版 次:第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22元

本書序文:

我和早年的老戰友艾治平教授兄失去聯繫55年。最後一次見面是1954年秋天,廣州上演一出寫工業題材的話劇《生命的呼喚》,寫廣州大生銅廠因為韓戰的影響失去銅原料供應,轉產鋅片而有廣州鋅片廠的誕生。那時候我們都已經解甲轉業為民,滿懷激情地投入第一個五年計畫的經濟建設,他在為廣東人民出主意想辦法吶喊助威的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文藝部當記者,我在全廠職工為加速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甩開膀子大幹特乾的廣東苧麻紡廠任代廠長(原廠長“三八式”老同志魏林在中共中央中南局黨校學習,按規定學習期間不能免職)。艾治平大概是想到要“利用”一下我的廠長身份說話,客氣的帶了小汽車到我家來接,親自陪我去看《生命的呼喚》演出,目的在於約我對這齣戲寫一篇評論。我寫了一篇題為《描寫了一個廠長的基本品德》的評論,他在收到稿子翌日即安排在報端發表出來。我卻是在55年後的最近,才結集於我的第3本書《檐間的積雨上集》。回味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趕上人民解放戰爭年代的轟轟烈烈是幸運,可也趕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頭30年的“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不管怎么說,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幾個55年?我們失去聯繫的年月,真可謂太久,太久!

2009年10月,共和國開國60周年,他從《書屋》雜誌第10期上,看到我的文章《白雲山頭松風石》;那是一篇懷念我們的老政治部主任陶鑄同志的文章,大概是由此勾起他對我這個與他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四野”兼中南軍區政治部時期共事過的老戰友的懷念,因而設法打聽到我的地址,試著給我寫了信,寄了可供我了解他這55年生活和工作大致情況的兩大本自傳式著作:《人生自是有情痴》、《人生自是有情痴(續編)》。可是,他寄的是我10年前的地址,好在一段時間以後,他的來信和書都還是轉到了我的手上。

我先是選擇約一半的篇章,草草看了這兩本各500多頁的大書,準備等時間充裕再從頭到尾細看。倒是細看了這兩本書的4篇序,那是因為這4篇序的作者,不但在軍中和艾治平曾是同事,大概沒有和他失去聯繫,會更了解他;而且這4篇序的作者我也都認識,同是我的老戰友。他們都是頂兒尖兒的詩人、作家、老報人,如離休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的著名詩人李瑛,1945年就和艾治平認識,解放前和他在北京大學同學,一起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動“蔣管區”的學生運動,1949年北平解放,又立即一起參加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南下工作團。“東野”大軍在“平津戰役”後,接受新的命令:“打過長江去,解放全國”,改稱第四野戰軍,那時候他們同在新華社“四野”總分社做記者,年中進駐武漢,組建“四野”兼中南軍區,他們繼續在前線隨軍採訪,如艾治平隨軍採訪了南中國大陸最後一戰的粵桂邊追擊戰;共和國開國後的解放海南島戰役。李瑛可以說是了解艾治平不止60年的老同學、老戰友,既深深的了解,又具有詩人的眼光,他的序寫得蠻漂亮。另一位序作者林劍,離休前是《解放軍報》副總編輯,也是軍旅作家,當年他也和艾治平同在新華社“四野”總分社、後來又同在“四野”兼中南軍區政治部《戰士報》任記者,如果說“四野”總分社時代李瑛、艾平治等還都是“新記者”,林劍就已經是“老記者”。他1945年參加革命從山東跨海來到東北,從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的《自衛報》、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四野”兼中南軍區政治部的《戰士報》、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解放軍報》,終生孜孜于軍隊新聞工作,他的序以老報人的深刻見解、老兵的“嘎崩朗脆”(我故鄉東北土話:十分乾脆)率真語言,評述老戰友的一生經歷和作品,說到關鍵處,一針見血,黃鐘大呂般鏗鏘之音,對我也都有一定的啟迪。再一位的序作者著名詩人柯原,也是和艾治平從“四野”南下工作團起就是戰友的幾十年“老交情”,相知、相識非一般,所作的序自然也非一般。著名作家韓石山,我早就知其名,而迄今也還不識其人,從他所作序的字面上看,他和艾治平的相交好像沒有李瑛、林劍、柯原那種漫長的日月,像是稍後才結下的交情,但是對艾治平的相知、相識,同樣何其深,他的序,似乎是從讀艾治平的著作,進而識其人,論其作,篇幅不長,卻是同樣的不失灼見。

治平兄從我的覆信中得知我的確切地址,一個多月里陸續給我寫來5封信;還未計我80歲初度之日收到的、由他題了熱情賀辭的漂亮賀卡。另外分3次給我寄來他手頭還有多餘的一部分著作:《花間詞藝術》、《詩美思辨》、《藝妓詩事》、《清詞論說》、《詞人心史》、《艾治平解讀名詩》等6本500、600頁至800頁的大書。當時他正在著作約43萬多字的《藝妓詩釋》;這項研究“藝妓”詩作的課題,連43萬字的《藝妓詩事》已經完成86萬多字的學術作品。《藝妓詩釋》12月末殺青,他隨即又要編輯《名家評論艾治平著作》一書,計畫2010年4月完成。不意他竟先行寄來該書目錄,讓我為此書作序!幾位老戰友都有求有應,我該怎么辦?

書籍目錄:

艾治平著作書目

一篇難作的序

——序《名家評論艾治平著作》 蘇 晨

文學傳略

①今日的北大 自序

(再版本) 自序

②七五前後 自序

③初訪五指山 自序

④血的友誼(劇本)

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日南方日報社人事科搜查擄走,今無此書

⑤談通訊寫作 自跋

(增訂本) 自跋

⑥再訪五指山 自序

⑦邊防之鷹

⑧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序

一九八一年湖南《芙蓉》月刊、《暨南學報》季刊

自跋

自序

介紹一本“頗有價值”的書《古典詩詞藝術探幽》 雁 楓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一日香港《文匯報》

詩林詞海探驪珠

——介紹《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及其作者 陳仿粦

《語文教學與研究》一九八二年八月號

⑨現代散文選讀 自序 原題“寫在前面”

⑩詩詞抉微·序 從《探幽》到《抉微》 陳仿粦

《煮字齋文札》(湖南文藝出版社一九七七版)

“綠葉成蔭子滿枝”(介紹艾治平新著《詩詞抉微》) 聞 思

一九八五年九月六日香港《文匯報》

臧克家等讚揚《詩詞抉微》

湖南人民出版社總編室《編輯參考》總第一百七十四期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唐詩選析 自序

宋詞的花朵 自序

湖南《求索》雜誌一九八四年第五期

《宋詞的花朵》介紹

《北京書訊》第四期、《南方周末》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日

歷代絕句精華鑑賞 自序

秦牧評傳(合作·領銜) ·序

婉約詞派的流變 自跋

《羊城晚報》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一日

詩品辨析 自序

自跋 原題“後記”

詩美思辨 自序

《羊城晚報》一九九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自跋 原題“後記”:一本書問世的艱難歷程

北京《中華讀書報》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深圳《特區文學》雜誌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清詞論說 自跋

香港《大公報》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

湖南《書屋》雜誌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廣州《詩詞》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清詞論說》讀後

二零零一年十月五日香港《大公報》

《清詞論說》問世

廣州《詩詞》一九九九年九月第十七期

花間詞藝術 自跋

賞評精湛新意疊出

廣州《詩詞》二零零三年三月第五期

人生有情·序

《北京大學校友通訊》第三十三期,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自跋

一代人命運的寫照

原文摘錄:

……

在選準了正確方向以後,聰明和勤奮,對於一個人的事業來說,好比一輛“小車”的兩個輪子,光是聰明不勤奮,“小車”推不了多遠;光是勤奮不聰明,“小車”也很難推出什麼名堂。看艾治平的兩本共90.7萬字自傳式散文著作《人生自是有情痴》和《人生自是有情痴(續集)》,可以知道他從小到大到老,一直是一個既聰明又勤奮的人,所以他的“小車”才推得又遠,又有名堂。2009年他已經滿84歲,可是還在不捨晝夜地堅持焦裕祿堅持了一生的信念:“小車不倒只管推!”而且也可見這位耄耋之年的離休小老頭,兩手吃力地架著他的“小車”,還在呼哧呼哧吃力地喘息著,不停地往前推著,而且越推越推出名堂……

我寫下《我看艾治平的聰明和勤奮》這個小題目,並且開了頭,本來是要按預定構想寫下去。可是我忽然感覺頭暈,很暈,知道是又出現腦供血嚴重不足。2007年我趕著出版我的“07左岸5錄”5本書:《左岸遐思錄》、《左岸讀書錄》、《左岸憶往錄》、《左岸消夏錄》、《左岸思人錄》,不知道腦供血嚴重不足、感覺頭暈應該注意,繼續死撐,結果出現腦梗塞,腦里還積了水,不斷地嘔吐,站也站不穩,到“鬼門關”轉了一圈兒,才被醫院的醫生強拉回來。所以我覺得現在我已經不能再按原來的構想寫下去,只能道出原來構想的大體!

我以為“聰明”這兩個字,是哲學味道蠻濃厚的兩個字。“勤奮”這兩個字,也關係到人的本質,如大哲學家叔本華就說:“人的本質就在於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個追求滿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遠不息。”我在“文革”中7年沒有自由,大看各種各樣的書,在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里,看到多處關於“聰明”這兩個字的哲理性論述,“文革”過後我曾經在《粵海風》雜誌上發表一篇題《“聰明”這兩個字》的文章,談論我的相關心得。“文革”期間我曾經在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鄭誦先老人家裡(他是漢代大儒鄭康成的後人,取名“誦先”有“誦先世之清芬”的意思),也和他談論過“聰明”這兩個字。他聽了我的囉嗦,曾經以“蘇晨同志,近讀《史》、《漢》,意有所會,擇書其言……”為小序,給我寫了一張4尺“玉版宣”對開的條幅:

《史記》有“反聽曰聰,內視曰明”;“聰以知遠,明以察微”;“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漢書》有“聰有所不聞,明有所不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聰明疏通知戒於大察”。蓋不可偏廢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