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下的南京

南京 南京的魅力 游移的玄武湖

基本信息

作 者:陳安吉,馮亦同
出 版 社:南京出版社
ISBN:9787806141175
出版時間:2007-09-01
版 次:2
頁 數:265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學 > 散文/隨筆/書信

內容簡介

南京是一座英雄的、美麗的歷史名城,是社會主義祖國的江南重鎮,更完整深刻地認識她是人們迫切的願望,也是人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者簡介

馮亦同(1941-)江蘇寶應人。1963年畢業於南師中文系。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作協顧問。著有詩集《相思豆莢》《男兒島》,詩歌評論集《紅葉詩話》,散文集《鑲邊的風景》,傳記文學《郭沫若》《徐志摩》《鎮海的女兒--朱楓傳》等。編有詩與散文合集《秦淮戀》《金陵詩叢》《左手的掌紋》(余光中著)《負暄絮語》(張中行)等。

目錄

可愛的南京(代序)
南京
瑣記
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梅園新村之行
初游燕子磯
玄武湖憶舊
金陵猶記著丹青
我飛到南京的時候
躑躅於政治舞台布景間
南京解放的一天夜裡
我和南京
南京的魅力
游移的玄武湖
石縫中的運河
春到白鷺洲
三上雨花台
散步雨花台
石城花樹
雞鳴寺
秦淮河上的遐思
枝帶晉時春
秦淮何處媚香樓
文德橋畔兩分月
秦淮百姓家
魁光閣小憩
貢院街之戀
秦淮水依依
雨花石里看秦淮
秦淮河邊拾瓷樂
我有一塊明代城磚
周處台到芥子園
初游烏龍潭記
莫愁湖遇雨
路過漢中門
櫻花大道
桃雲東效的風韻
青銅鑄造的公民
鐘山之麓林中林
得意忘形謂之神
……
編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這時的玄武湖,一直通到京都的遠郊。
朱元璋修了一道城牆,把玄武湖拉到了城牆根下。切斷了玄武湖通向長江的進出河道,又隔斷了湖水流入城內的若干水路。破壞了水系,玄武湖移到了南京城近郊。
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玄武湖還是相當荒涼,一面緊貼著城牆,三面是荒郊野外。
現在,九十年代的玄武湖,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湖四周,圍滿了現代高樓。一家聯一家的商店,學校,醫院,研究所,銀行,賓館,舞廳,公共車站,一排一排成群結陣的居民住宅樓。現在的玄武湖圍周,沒有田地,沒有村莊,沒有鄉野。圍在玄武湖四周的,全是典型的現代大城市的建築物,玄武湖遷移進了城內,變成了市中心的一方池塘。
古代的玄武湖,曾經是水軍的練武之地。但它更經常是南京人遊玩散心的地方。這裡有山有水,是天公恩賜的人間樂園。連綿二三十里,濱湖的雞籠山覆舟山上下,一向是古代人游宴歡會的佳地美園。北岸的紅山,曾是王公貴族打獵遊樂的圍場。
玄武湖也曾有過滄桑歲月。頭一次使玄武湖大大改變面貌的,是北宋王安石出的餿主意。他給皇帝打了個實用主義的報告,說玄武湖是前人的遊玩之地,“今則空貯波濤,守之無用”。他不贊成把玄武湖變成花園,他要以糧為綱,圍湖造田種糧食。
作為詩人的王安石,他寫過許多在南京遊玩的詩詞。他歌頌過南京優美的山水景色。但作為官僚的王安石,他又正兒八經地反對遊山玩水。他曾十分欣賞過的山山水水,此時又變成了空貯無用波濤的荒湖。詩人兼俗吏,一個人格分裂的偽君子。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