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白頭無藉在,朱紱有哀憐。 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對芙蓉古城而言,文化不是標籤,而是靈魂。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春風自信牙檣動,
遲日徐看錦纜牽。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盪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卷224_35 【贈田九判官(梁丘)】杜甫

崆峒使節上青霄,河隴降王款聖朝。宛馬總肥春苜蓿,
將軍只數漢嫖姚。陳留阮瑀誰爭長,京兆田郎早見招。
麾下賴君才併入,獨能無意向漁樵。

卷224_36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杜甫

獻納司存雨露邊,地分清切任才賢。舍人退食收封事,
宮女開函近御筵。曉漏追飛青瑣闥,晴窗點檢白雲篇
揚雄更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

卷224_37 【送韋書記赴安西】杜甫

夫子欻通貴,雲泥相望懸。白頭無藉在,朱紱有哀憐。
書記赴三捷,公車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蒼然。

卷224_38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山林在韋曲西塔陂)】杜甫

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平生為幽興,未惜馬蹄遙。

百頃風潭上,千重夏木清。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
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露翻兼雨打,開坼日離披。

旁舍連高竹,疏籬帶晚花。碾渦深沒馬,藤蔓曲藏蛇。
詞賦工無益,山林跡未賒。盡捻書籍賣,來問爾東家。

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興移無灑掃,隨意坐莓苔。

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
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沒有大師出現的年代是寂寞的。從錦綉花園到領秀別墅,成都別墅江湖喧譁而躁動的表象下面,是歐陸風的勁吹,是最初的蹣跚學步的別墅開發迎合著市場最初萌動的別墅居住夢想。
本土原創精神的缺失,使得成都別墅“歐風美雨處處同”,直到芙蓉古城、清華坊等建立在有著厚重歷史的中國園林、傳統民居建築基礎上的中式別墅的出現,成都別墅從此由自發走向了自覺的成熟階段。
芙蓉古城
現代都市的一道傳統偏方
如果建築大師梁思成能夠活到公元2001年,這位畢生致力於在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中尋求到一條融合之道的老人想必能得到安慰:因為他早在1930年《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中真誠希望的“今日中國之建築……勢必有一種最滿意之樣式,一方面可以保持中國固有之建築美而同時又可以適當於現代生活環境者”,這樣的夢想恰好在老人曾經生活過的四川,在四川成都的芙蓉古城,得到了現實地印證。
投資上千萬、規模達40畝的意境區,40多萬人的參觀與考察,開盤上千套院落住宅在數天內售出95%……從最初的業內人士的懷疑到成為外地開發商到成都必看的兩個特色樓盤之一,芙蓉古城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對住膩了“筒子樓”、厭倦了現代公寓“另一種鋼筋水泥籠子”建築形態,渴望在傳統園林建築中尋求到現代慰藉的都市人而言,芙蓉古城成為了一道有效而且對路的“良方”。
“浪漫主義+偏執狂”的勝利
提到芙蓉古城,就不能不提到楊毫,正是這個在芙蓉古城身上體現出“做作品的偏執狂”的老總的強大意志,這個生於浪漫的作品才沒有在最初普遍的質疑聲中半路夭折,從而最終修成正果。
據最初就加入到芙蓉古城開發、如今一路做到副總的置信老員工朱猛介紹,建芙蓉古城最初的構想,來源於楊毫董事長兒時曾經住在大慈寺大院的經歷。那種院落生活鄰里之間和睦融洽的記憶給了他構建芙蓉古城最初的自信,而傳統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對現代都市人的撫慰則成為了這個項目強大的底氣所在。
2001年5月,投資上千萬、占地規模達40畝的芙蓉古城市內意境區開園,兩個月內接待來訪人士3.5萬人左右,這種創舉讓眾多業內人士瞠目結舌。隨後,古城正式開建,按照1:1複製修建已經蕩然無存的成都古皇城、至公堂、明遠樓,為老成都、為老成都人的記憶尋根,這種非營利的舉措讓置信贏得了尊敬。
出發點是浪漫的,作品是浪漫的,但過程和細節卻是“極度魔鬼”的。據朱猛回憶,在整個古城打造的過程中,楊毫對細節的苛刻近乎偏執,例如,一個局部的綠化在投了上百萬、業主們都很接受的情況下,楊毫一定要再追加上百萬的投入以達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對一些建築細部推倒重來的事例在芙蓉古城比比皆是。
時至今日,當芙蓉古城成為了置信乃至成都地產的一面旗幟,我們或許可以下這樣的定論,正是“浪漫主義的偏執狂”,成就了一個堪稱偉大的作品。
園林住宅的回歸與創新
2001年8月,芙蓉古城一期開盤,數天內上千套庭院住宅售出95%,川西民居、蘇州民居、雲南民居、唐風民居四大各具風格的現代民居受到了它忠實擁躉的熱烈追捧。有媒體對之譽以“新民居的復興”。其實,深度解讀芙蓉古城,我們以為,正是對傳統園林建築的薈萃和創新,折射出了本土地產老大置信的勃勃雄心或“野心”。
樓閣掩映、曲水環繞,中國傳統園林建築“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的人居之妙,通過古典詩詞的浸潤,鮮活地存在於每個備受傳統文化薰陶的國人心目中,並構成了我們每個人精神源頭的家園最初夢想。“園於水,水之上下左右,高者為台,深者為室,虛者為亭,曲者為廊……”明代鍾伯敬在《梅花墅記》里的描述,生動地再現於芙蓉古城。而治園專家們慨嘆的“千畝之園,難以緊湊”在上千畝的芙蓉古城,卻迎刃而解。馬頭牆、女兒牆、美人靠、亭、榭、廊、前庭、後院、中天井等傳統建築符號的生動運用,大面積玻璃等現代建築材料的合理運用,使得芙蓉古城在傳承傳統建築文化的同時也兼顧了現代人居住的舒適和便利性。
和“萬科·第五園”、“運河上的院子”等比較,朱猛認為,前者走的是簡約之路,而芙蓉古城走的是繁複之路,殊途同歸的是,在對傳統建築的創新繼承上,南北開發商都付出了同等的努力,並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文化不是標籤,是靈魂
在成都地產界,芙蓉古城還創下了一個記錄:這個千畝大盤,沒有專門的行銷顧問,卻有著上百位的文化顧問。對芙蓉古城而言,文化不是標籤,而是靈魂。
朱猛舉過一個例子,在芙蓉古城,上千套庭院門外的楹聯,有很多原創、有很多來自史籍和各地名勝景區,但唯一沒有的,是任何一副楹聯的重複。朱猛說得輕描淡寫,但可以想見的是,對這個細節的雕琢,置信曾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園專家認為,詩詞和楹聯為園林的點睛之筆,僅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窺探出芙蓉古城於置信,確實也是一場“文化苦旅”。
一個地產項目,要給自己貼上文化標籤容易,但要真正讓挑剔的文化人接受並成為業主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芙蓉古城,有上百位作家、畫家集體自發地成為了其業主,業主之一著名作家麥家還曾經毫不掩飾對自己古城新居的熱愛,這不能不說是芙蓉古城的另一道奇觀。
清華坊
地產川軍的“南征北戰”
成都乃至全國的媒體記者有個共同的體會,要採訪清華坊的開發商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業界來說,塗志明通常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個一向低調的老總的緘默不語和清華坊一道,構成了樓市傳奇。
和塗的低調構成強烈反差的是2002年清華坊開盤的強烈轟動:是年9月19日,這個讓塗志明埋頭做了三年的樓盤在城南紫薇東路掀開了“神秘”面紗,反響之好超乎想像。開盤僅15天,銷售率達到73.28%,銷售面積3.93萬平方米;開盤不到70天,129套房子一搶而空。
清華坊在成都大獲全勝之後,塗志明的另一個驚人之舉是南下廣州,打破了地產川軍富不出川的“盆地宿命”。向中國樓市市場發源地的南粵大地進發,體現出了四川開發商過人的勇氣和膽略。事實證明,塗的自信並非盲目:2004年4月,位於番禺華南板塊的廣東清華坊面世,半個月內就有90多位購房者交了首付款,首批業主基本上都是大學教授、建築設計師、畫家、企業老總等高知人群。當地媒體這樣評價清華坊的成功———“這座包含著中國人夢中情結的‘情感建築’,已經獲得了對傳統文化有深厚認同的文化人的垂青”,而塗志明也以此創舉被當地開發商視為了“過江龍”。
按照塗的構想,對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廣州清華坊而言,廣州也不過是個驛站,清華坊的步伐將邁過成都和廣州,接下來的目標是上海和北京。
在成都樓市中海、萬科、綠地等外來巨頭雄霸江湖的現實背景下,清華坊逆勢而動,“南征北戰”屢屢成功,其成功意義,不僅作用於成都別墅,也給本土地產企業如何“個性化”生存,提供了現實的摹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