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師範

吉安師範

井岡山大學國小教育師範分院是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以吉安師範學校為基礎成立的,培養大專學歷的國小(幼兒)師資的學校。保留的吉安師範學校主要舉辦中等職業教育。 原校占地120840平方米,2014年搬至城南,新學校占地面積1098畝,建築面積39.8萬m2,投資總額9.8億元,坐落於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 江西省吉安市廬陵新區,東瀕後河,與白鷺洲中學城南校區,上海市東方醫院吉安醫院僅有1.5公里;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擦邊而過。校園內樹木參天,綠草茵茵,亭台樓閣,風景優美。2014年9月與吉安市高級技工學校、井岡山套用科技學校、井岡山大學附屬藝術學校合併為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後搬遷至吉安市廬陵新區吉安南大道133號(13路公車終點站)。原址建築完全拆除至此建校97年的學校喬遷新址!原址一幢幢高層住宅,一個著名居民小區即將拔地而起!新校秉承“山水校園、廬陵書院”的理念規劃建設。湖邊春色,青松滴翠,廬陵風貌等美景盡收眼裡,可謂景色怡人,處處育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為“府立陽明初級師範學堂”,創建於1917年。

•1918年,學堂由省接辦,命名江西省第七師範學校。

•1927年9月,改為省立第五中學高中師範科。

•1930年後,高中師範科中斷三年。

•1933年秋,復辦吉州十縣聯立陽明師範學校。

•1934年7月易名吉州十縣聯立陽明鄉村師範。

•1936年8月更名為江西省吉安鄉村師範學校。

•1946年9月,學校改稱江西省立吉安師範學校。

•1949年8月,學校吸納省立吉安女師、吉安縣立簡師、吉安實用職業學校,取名省立吉安聯合師範學校。

•1953年1月,定名為江西省吉安師範學校。

•1968年11月,改名井岡山師範。

•1970年7月,改稱井岡山地區教育學校。

•1975年易名井岡山師範。

•1982年4月,恢復江西省吉安師範學校校名。

•2005年5月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在保留吉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設立井岡山大學國小教育師範分院,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2014年9月與吉安市高級技工學校、井岡山套用科技學校、井岡山大學附屬藝術學校合併為吉安市職業技術學院後搬遷至吉安市廬陵新區吉安南大道133號(13路公車終點站)。

辦學條件

教學設施

學校本著“知識和能力並重”的辦學思路,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和考核,教學設施齊全,擁有微機房六個,多媒體教室兩個,報告廳一個,語音室三個,實驗室三個,美術畫室四個,音樂教室四個,排練廳三個,鋼琴百餘架,手風琴百餘台。學校已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十二個。教學設備能滿足教學需要。為了配合專業教學,學校還建立了電子閱覽室、活動中心、校園網等輔助教學設施。

學校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製度。到目前為止,全校共設國語測試、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資格證書培訓點,所有專業的大多數學生都參加了相關資格證書的考試,取得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高級講師70人,講師61人,研究生學歷者20人。教師中全國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等)5人,省級優秀教師12人(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等)。教師中有3人獲得曾憲梓教育獎,2人獲得張果喜教育獎,3人獲陳香梅教育獎,48人次獲國家級表彰,82人次獲省級表彰,120人次獲市級表彰。近年來,教師出版專著12部,發表論文500餘篇。

教學建設

•招生就業

1、負責當年招生計畫的編制工作。

2、負責招生宣傳、新生錄取審批、錄取通知書發放工作。

3、負責畢業生就業的對外聯繫,向畢業生髮布就業信息,組織畢業生選擇就業。

4、負責考察有關就業用人單位,並適時與有關單位或機構簽定相關契約。

5、負責有關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6、負責畢業生檔案管理和發放工作。

7、負責再籍生專升本的自學考試的宣傳和報考工作。

8、負責辦理畢業生的《畢業生報到證》以及《畢業生就業契約書》。

院系專業

專業設定

•五年一貫制大專;初等教育,英語教育,信息技術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體育教育

•三年制中專;幼師,計算機套用,套用英語,旅遊服務與管理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科研處是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學術研究的管理機構,主要工作是組織學校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審報,對全校科研成果進行管理及登記統計,推動全校教科研風氣的形成。組織全校性科研活動及學術活動、講座等。組織指導學校學科及專業建設,對教研、科研進行獎勵及科研教研成果的推廣套用。

科研成果

我校全國教育發展“十五”計畫重點課題科研項目“三結合對學困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在結題鑑定中被鑑定為具備課題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實效性,經中國中國小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及總課題組專家委員會審核驗收,2006年7月26日順利結題,並獲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 等獎,我校被評為先進實驗校。

社團文化

青杏文學社;

青杏文學社隸屬於井岡山大學國小教育師範分院與吉安師範學校,社團成立於1984年,以“繁榮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生活,提高寫作水平,培養文學新人”為宗旨,二十多年來,在社會各界關心及校領導的支持下,在語文組老師的辛勤指導下,開展徵文比賽、讀書競賽、辯論賽、講座、社會調查、校外採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培養了一批批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優秀學生。曾被國家教育部關工委評為“全國百家優秀文學社”。

青杏文學社現有會員近200名,已成為一塊薈萃校園寫作愛好者,培養文學新人的沃土,社員對外發表作品已達400餘篇,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作文比賽中均獲得好成績,如2006年4月,在全國師範院校語文教研聯合會的學生作文比賽中,社員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4名;2006年10月,在第四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社員獲二等獎3名、三等獎2名。

社刊《青杏文學報》內容豐富,格調清新,形式靈活,編排精巧,共出刊156期,綜合性副刊22期,實習簡報18期,校運快訊33期。

青杏”文學社以其獨特的活動方式,獨具的魅力,受到師生的喜愛歡迎,和國內數十家文學社團有著廣泛的聯繫和交流,得到校外多家單位的高度讚譽。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洪前

黨委副書記、校長:曾榮

黨委委員、紀檢書記:王繼紅

黨委委員、副校長:王凱

工會主席:楊萍

井岡山大學國小教育師範分院(吉安師範學校)是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以吉安師範學校為基礎成立的。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有科技大樓、教學實驗樓、綜合樓、藝術樓、圖書館、多媒體教室、多媒體報告廳、語音室和實驗室、田徑場、各類球場、練功房、體操房、演出廳、美術展覽室等,一應俱全,藝術樓置有鋼琴90台、風琴200台、手風琴50架,有可裝備100多人大型樂隊的管弦樂器以及齊全的體育和美術教學器材,圖書館藏書20多萬冊,期刊300多種。

學校形成了多個層次、多個學科的辦學模式,有國中起點五年制大專(三定向五年一貫制)、國中起點三年制中專的兩個辦學層次,開設了初等教育(國小教育)、英語教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美術教育、音樂教育、體育教育、套用英語、旅遊服務與管理、學前教育、幼兒英語教育等11個專業,其中初等教育、英語教育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學校重點發展的品牌專業。學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大專、中專學生3000餘人。

學校堅持“厚德博學 自強創新”和“勤奮務實 進取和諧”的辦學原則,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生的校園環境,突出“全面合格+專業特長+現代技能”的人才培養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綜合 素質不斷提高。目前,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一次性就業率達80%以上。

近幾年來,學校辦學成績斐然,獲得全國中師生粉筆字大賽組織金獎、全國中師生作文大賽一等獎、全國“迎接香港回歸祖國”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全國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實驗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二、三等獎、全省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省園林綠化達標單位、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省青年志願者服務先進集體、全省中師生文藝匯演暨舞蹈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中職學生技能競賽一、二、三等獎、吉安市中職學生技能競賽一、二、三等獎等國家級榮譽30項、省級榮譽50項、市級榮譽99項,連續20年被評為市文明單位。

井岡山學院國小教育師範分院(吉安師範學校)全體師生將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社會聲譽較高的學校。

原校占地120840平方米,2014年搬至城南,新學校占地面積1098畝,建築面積39.8萬m2,投資總額9.8億元,坐落於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廬陵新區,東瀕後河,與白鷺洲中學城南校區,上海市東方醫院吉安醫院僅有1.5公里;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擦邊而過。校園內樹木參天,綠草茵茵,亭台樓閣,風景優美。2014年9月與吉安市高級技工學校、井岡山套用科技學校、井岡山大學附屬藝術學校合併為吉安市職業技術學院後搬遷至吉安市廬陵新區吉安南大道133號(13路公車終點站)。原址建築完全拆除至此建校97年的學校喬遷新址!原址一幢幢高層住宅,一個著名居民小區即將拔地而起!新校秉承“山水校園、廬陵書院”的理念規劃建設。湖邊春色,青松滴翠,廬陵風貌等美景盡收眼裡,可謂景色怡人,處處育人。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吉安南大道133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