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仁尼格

吉仁尼格(1945.10.22—),男,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人,內蒙古大學畢業,主要從事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蒙文信息處理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巴爾虎土語辭彙》《巴爾虎土語話語材料》《巴爾虎土語》。

基本情況

博導姓名:吉仁尼格
任教專業: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蒙 古 學 學 院
所教課程:"一、蒙古語方言學概論
二、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
"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蒙文信息處理研究與教學等計算語言學領域;從事蒙古語方言研究與教學等方言學領域。同時也從事日蒙語比較研究;從事《蒙古秘史》語言研究;從事各種蒙古文字的編碼、輸入法、轉寫等研究。

個人簡介

"吉仁尼格 男 民族:蒙古
出生年月:1945年10月22日
籍貫:內蒙古烏拉特前旗
職稱:教授
地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
郵編:010021
2、學歷
大學:1976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專業
研究生:1981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3、履歷
吉仁尼格,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太吉家族哈撒爾後裔、borjigin氏,拉丁轉寫名為Jirannige,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蒙古語文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1976年9月--1978年9月在內蒙古語言文學歷史研究所蒙古語文研究室工作。
1978年10月--1981年12月為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導師包祥
1982年1月—至今在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工作。
1984年10月--1986年3月在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留學研修蒙古秘史語言和日蒙語比較研究。導師小澤重男。
1983年3月被聘為內蒙古大學講師。
1992年12月被聘為內蒙古大學副研究員。
1、社會兼職
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蒙古語文學會會員、理事,內蒙古語文學會會員。
科研項目
一、《北大方正蒙文電子排版系統》的研製;1989年——1990年。項目負責人確靜扎布;本人負責協助提供蒙文文字規則、校對、調試等。
二、《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100萬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86年6月——1991年12月完成;項目負責人確靜扎布;本人負責校對、管理工作。
三、《蒙文詞根詞幹詞尾的自動切分和複合詞的自動識別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1年1月——1994年6月完成;項目負責人確靜扎布;本人負責研製複合詞的自動識別系統。
四、《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500萬詞》,國家教委項目,1993年6月——1996年6月完成;項目負責人確靜扎布;本人負責校對、管理工作。
五、《通用多八位蒙文編碼字元集》(國際標準ISO/IEC10646蒙古文、托忒文、錫伯文、滿文編碼)提案的研製;國家民委委託項目,1993年3月——1996年6月;項目負責人確靜扎布;本人負責幫助整理字元集。
六、《對蒙古語語料庫的詞性標註與統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6年1月——1998年12月;項目負責人華沙寶;本人負責編制兼類詞的識別條件。
七、《內蒙古方言調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6年1月——2000年12月;項目負責人呼格吉勒圖;本人負責烏蘭察布土語部分的編寫。
八、《蒙古語方言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計畫”國家級重點教材;國家教委項目,1996年8月——2000年12月,項目負責人清格爾泰;本人負責導論和巴爾虎布利亞特方言、烏蘭察布土語部分的編寫。
九、《蒙古語基礎方言研究》,國家教委重點課題,2001年1月——2003年12月;項目負責人哈斯巴特爾;本人負責支課題《烏蘭察布土語基礎研究》部分的編寫。
十、《蒙文信息處理平台——MIPP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項目編號0102243,2002年1月——2005年12月;項目負責人敖其爾;本人負責編制蒙古文、托忒文、錫伯文、滿文、回紇文字元編碼和提供輸入法文字規則。
十一、《Windows下蒙文文字處理》,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 20010902-11;2001年8月——2003年12月;項目負責人劉彥文;本人負責編制蒙古文字元編碼和提供蒙古文輸入法文字學條件。
十二、《蒙古學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國家社會科學項目,項目負責人清格爾泰;1996年開始;本人負責編寫有關蒙古語方言學著作的介紹條目 。
獲獎
一、本人參加由清格爾泰負責的蒙古語族語言方言研究叢書在1995年曾榮獲國家教委優秀成果二等獎。
二、本人參加由確靜扎布負責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100萬詞》在1993年曾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三、本人參加由確靜扎布負責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現代蒙古語文數據》在1999年11月曾榮獲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
"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著作:"《巴爾虎土語辭彙》、(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
《巴爾虎土語話語材料》、(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
《巴爾虎土語》(合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
代表性論文:"1.“關於烏拉特土語在內格附加成分〈-tar〉”、《內蒙古大學學報》1981年第二期。
2.“蒙古語族語言動詞態諸形式比較”、《內蒙古大學學報》1982年第二期。
3.“關於蒙古書面語連結元音---蒙古書面語動詞自動識別條件之一”、《蒙古語文》雜誌 1989年第3期。
4.“蒙古書面語輔音結尾動詞的特點”、《小澤重男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日文),時潮社平成5年7月。
5.“蒙古語動詞態意義分析”、《蒙古語文》雜誌 1996年第4期、第5期連摘。
6.“蒙文複合詞自動識別系統的研製方法”、《內蒙古大學學報》1997年第四期。
7.“蒙古語主語提示符〈B0L〉的自動識別法”、內蒙古大學第三次蒙古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8年8月。
8.“現代蒙古語文資料庫200個高頻詞的統計”,《蒙古語文》雜誌1999年11期。
9.“〈蒙古秘史〉動詞使動態〈-’ul-/-’ül-〉形式的特點”,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秘史〉與蒙古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1年8月。
10.“行為者與主體的關係”,二十一世紀八省區蒙古語文發展問題研討會暨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2001年8月。
11.“附加成分〈HI、HIN〉和雙重格形式之間的關係”,《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年4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