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合肥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目前有7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工業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交通工程;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工程碩士授權點,4個高校教師系列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實驗室。學院的大部分學科專業已有近60年的歷史,也有部分是新興學科專業。

師資隊伍

全院有教職工24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8人、教授41人、副教授近97人、講師(助研、工程師)有博士學位的61人、讀在職博士的59人。有在讀的博士後4人、博士生164人、碩士研究生717人、工程碩士研究生577人、本科生4100多人、成人教育學生240人。

研究機構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噪聲振動研究所、摩擦學研究所、汽車裝備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研究中心、CIMS(現代集成製造與數控裝備)研究所、特種加工研究所、安徽省汽車技術及製造裝備工程研究所、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製造系統工程研究所、製造過程檢測、控制與管理研究所、新型機電傳動研究所、數位化家電研究所、數位化管理與管理可視化研究所、綠色設計與製造研究所、電動汽車研究所、汽車底盤研究所、汽車動力學與控制研究所、汽車車身技術研究所、真空科學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所、製冷空調技術研究所、能源與動力研究所、液壓氣動技術研究所、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汽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所。

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

Ø 振動及噪聲測量方法與技術

Ø 摩擦學及摩擦設計

Ø 現代製造技術與裝備

Ø 現代設計理論及數位化設計

Ø 綠色設計與綠色製造

Ø 汽車成套製造技術與裝備

Ø區域及城市交通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

Ø 節能環保汽車設計方法及其關鍵技術研究

Ø 高效節能環保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

Ø 製冷與低溫工程

Ø 環保裝備及環境監測工程

Ø 真空工程與裝備

Ø 製造過程監測、控制與管理

概述

學院設有4個系:機械設計工程系、製造與工業工程系、汽車與交通工程系、熱能與動力工程系;有CIMS研究所、摩擦學研究所、特種加工研究所等十幾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還有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實驗室、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等十幾個實驗室。

全院有教職工25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人、教授33人、副教授近100人、有博士學位的35人、讀在職博士的30人。已培養出博士20人,碩士約600人。有在讀的博士後4人、博士生70人、碩士研究生287人、工程碩士研究生156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院279人、本科生3293人、成人教育學生505人。

學院的主要研究領域是:

1)數位化設計與製造 包括CAPP、PDM、ERP、協同設計與虛擬企業、工業設計、數控技術與裝置、生產線、裝配線等;

2)環保技術與設備 包括減振降噪技術與儀器、真空技術與設備、綠色設計與製造、摩擦磨損及耐磨材料;

3)新型齒輪及其加工、試驗設備 包括新型齒輪及裝置、齒輪及其裝置的試驗台、數控齒輪加工設備;

4)光機電磁一體化 包括磁力機械學、精密矯直技術及設備、感測器及其動態性能分析、微位移機電系統;

5)電動汽車與汽車控制 包括電動汽車、ABS、半主動懸架、電動轉向、電子差速器、四輪電驅動;

6)汽車底盤 包括汽車轉向、汽車懸架、汽車後橋等主要總成的現代設計法,及整車匹配與總布置

設計等

7)能源與節能技術 包括、代用燃料發動機、節能空調及其控制等。

近年來,學院在抓好學科建設和學生教育的同時,教學研究和科研工作也穩步發展。目前年均在研的教學研究項目有近2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的有1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的教學成果獎約5項;有科研項目近100項,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多項、省部級以上的項目約30項;科研總經費有2000多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約300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約5項;出版教材和專著近20部,發表論文約300篇。

各系部

機械設計工程系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工程系是由成立於1945年的機械原理零件教研室和成立於1977年並招收了我國第一批機械設計專業學生的機械設計教研室於2008年合併而成,我系也是我校“機械設計及理論”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該學科中唯一面向本科生的單位。

我系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的以教授、副教授為主要力量的教學科研師資隊伍。目前共有教師3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2人。主要承擔全校的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以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模組本科生的專業和實踐教學環節以及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創新設計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基礎,以計算機輔助工程為特色,拓寬基礎,注重實踐”的教學理念,使所培養的學生不但具有堅實而寬廣的基礎知識,而且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和踏實的工作作風,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我系還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多年來,本著嚴謹求實、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系不僅為國家的科技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而且,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為國家和地方的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例如,“機械共性資料庫”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校直技術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獨立開發出了國內首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曲軸精密校直機”。目前已形成了“自動校直技術”、“齒輪及車輛傳動技術”、“數位化設計與製造”、“製造業信息化”、“多目標最佳化設計”、“相似設計理論”、“可靠性設計”等穩定的研究方向。

目前機械設計工程系正依託學科的發展實現其“在科研項目、研究方向、研究水平、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等方面在國內本領域中具有綜合優勢”的發展目標,使得機械設計工程係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並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機械製造工程系

機械製造工程系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人才培養的實體單位,由原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教研室、金屬工藝學教研室、CIMS研究所、特種加工研究所四個單位組建而成。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前身是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是我校最早創建的本科專業之一;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於1982年獲碩士學位授權點,1990年獲博士學位授權點。

機械製造工程系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團結協作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目前在職教師2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教授5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1名。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14人(在讀博士9人)。

經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經形成了穩定且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數控技術及數控裝備;

特種加工技術及裝備;

機器人技術及套用;

環保技術及裝備;

切削加工技術;

數位化設計與製造;

模具設計與製造;

機械系統動力學及狀態檢測。

近年來機械製造工程系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市級、軍工課題數十項,企業委託項目經費達數千萬元以上。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等多項獎勵。目前已經出版學術專著十餘部,其中參編“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圖書一部,該書獲得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其中有多篇被EI、SCI、ISTP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

近年來機械製造工程系教學碩果纍纍,獲安徽省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一項;多次榮獲優秀實習隊光榮稱號;“機械製造技術基礎”和“工程訓練(原金工實習)”課程被評為合肥工業大學精品課程,“工程訓練”課程還被評為安徽省精品課程,該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合肥工業大學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參編國家規劃教材兩部和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兩部。

機械電子工程系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教研室成立於1983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機電一體化教學與科研的單位之一。1984年開辦機械電子工程本科專業,1996年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權,2000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其辦學特色為“以機為主、機電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

目前,教研室有教師26名,其中教授7人(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在讀博士7人。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建立了機電專業模組比較系統的實驗條件,實驗室面積約1200平方米,各種實驗設備200多台套,能開出機電模組專業所要求的基礎課、專業課和相關選修課的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

近年來,教研室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教委博士點專項基金項目、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基金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委託項目等40多項。目前在研項目有20多項,總經費達2800多萬元。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重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30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國際權威檢索機構SCI、EI、ISTP等收錄,出版學術專著10多部。為學科的持續發展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所承擔的教學與科研項目多次獲得不同部門的獎勵,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優秀獎和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各一項。

教研室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曾主辦了“全國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學術會議”、“全國首屆綠色製造基礎研究研討會”等學術會議,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與美國德克薩斯工業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日本上智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武藏工業大學、橫檳國立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人員與學術交流關係。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經過多年發展,本教研室在科研和教學兩個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已形成了多個穩定的、且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機電產品系統與裝備設計

機電產品綠色設計與製造基礎理論研究

製造業信息化與4C融合技術

雷射雕刻套用技術研究

生物機械工程

電子裝備技術研究與開發

機電液氣控制套用技術的研究

基於單片機的機電系統設計性實驗平台的研製

工業工程系介紹

1、工業工程專業介紹

工業工程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美國七大工程學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於一體,對工業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工業工程專業是一門把工程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社會科學的知識相結合,對各種綜合系統(包括生產系統、服務系統、組織系統等)進行設計和最佳化,以提高系統效率和效益為目標的工程技術,是一門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學和管理學為一體的綜合交叉性學科。

工業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堅實基礎理論,熟練掌握工程技術與管理知識,知識面寬廣,能夠從事工程設計、生產運作與管理及工業工程理論研究的,能夠對複雜生產和服務系統進行分析、規劃、設計和運作的高水平複合型人才。

目前,合肥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已具有博士、碩士和本科層次較為齊全的辦學體系,擁有二級學科工業工程專業博士點、碩士點、工程碩士以及工業工程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並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工業工程系師資設定

合肥工業大學工業工程系坐落於合肥工業大學南區機械樓5層。目前,工業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從事相關教學、科研工作的專職和兼職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7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

3、工業工程系科研狀況

合肥工業大學工業工程系以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為科研核心,圍繞現代工業工程基礎、物流工程、製造系統工程、人因工程等領域開展了系列科學研究,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地方政府項目和國內外企業合作項目,每年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主要的研究方向為:

1)企業製造過程監測與控制

2)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

3)設施規劃與物流工程

4)工效學與人因工程

5)企業信息化工程

6)工程統計學與質量管理

7)運籌學與運作管理

8)工程經濟學與項目管理

9)生產現場管理與IE改善

4、工業工程教研室實驗室建設狀況

目前已經擁有或正在籌建的教學和科研用的實驗室有:

1)工業工程網路工程實驗室

2)工效學與人因工程實驗室

3)企業虛擬運作實驗室

4)先進生產系統仿真實驗室

5)企業生產物流實驗室

5、工業工程教研室主要承擔的課程

運籌學;先進制造技術;現代集成製造系統;系統工程;系統建模、分析與仿真;工效學與人因工程;企業信息化理論基礎;管理信息系統;基礎工業工程;運作研究與作業管理;生產計畫與控制;設施規劃與物流系統分析;系統工程經濟學;質量管理與可靠性;成本控制理論;綠色設計與綠色製造等。

工業設計系簡介

工業設計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綜合學科,涉及工程技術、美學、設計學、人類社會與環境等領域,是一門技術與藝術交叉的綜合型學科。

我院工業設計專業是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面向機電產品和汽車工程領域,以產品設計為重點內容,具有明顯的工科設計套用型特色。學生在校期間全面學習工業產品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與知識、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並學習美學原理、繪畫基礎、視覺傳達設計、設計方法、工業產品設計、造型設計、人機工程學、汽車概論、設計前沿研究、市場學和文化史論等專業知識以及社會發展和人類未來的相關學科知識。畢業學生可在輕工、機械、電子、汽車、儀器儀表等行業從事產品開發設計工作,也可從事與產品開發相關的包裝、廣告、行銷等研究與管理或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專業沿革

我院工業設計專業的在國內起步較早,在1982年國家教育部批准試辦工業造型設計專業時,就在機械設計專業開展工業設計專門化教育,並同時參加了於1992年在京成立的全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第一屆指導委員會,多年來一直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湖南大學、江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一批代表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方向的學校同步發展。

學科特色

我校工業設計專業隸屬於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之下,以機電一體化產品和汽車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產品設計中的功能與使用方式、造型與色彩為主要研究內容,套用現代設計理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對現代工業產品設計中的人機工程,造型原理,形態語義,視覺傳達,界面設計等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培養適應機械與汽車工程領域的、具有工科設計套用型特色的工業設計專門人才。

我校在工業產品開發設計方面有很強的學科優勢,目前本學科已擁有人機工程實驗室、數字設計實驗室、模型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教學實驗條件已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在產品開發研究方面有明顯特色。設有工業設計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其中大部分涉及產品設計領域,並承擔過很多工業設計方面的科研項目和產品設計任務。

師資隊伍

我校是全國最早開展工業設計試點教學的院校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一支以老帶新、充滿活力、由長期從事工業設計教學和實踐的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的師資隊伍。本專業師資隊伍年齡、學緣和專業結構合理,現有教授和副教授各1人,講師8人,其中碩士8人,在讀博士2人,學科帶頭人韓春明教授現任教育部高校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

科學研究範圍:

工業設計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數位化 媒體設計。

我院工業設計專業發揮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學科優勢,依託機械、汽車、製造技術等專業背景,與相關專業形成綜合交叉的體系,使工業設計專業具有良好的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基礎,設計對象廣泛涉及工具機、交通工具、生活文化用品、媒體軟體類產品等多個範疇。現已形成包括產品設計與開發(產品開發策略研究、產品市場策劃、產品造型設計、功能設計、 結構設計、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產品逆向工程)、人機工程研究、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與概念設計、媒體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CIS設計、網站設計等多個富有特色的設計和科研方向。

工業設計專業師生與“合肥美菱集團”、“榮事達集團”、“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日立挖掘機公司”、“江汽集團”、“合肥鍛壓工具機有限公司”、“安美達光電機械有限公司”、“安徽金幫電子有限公司”、“安徽華新科技公司”、“安徽迪普公司”、“合肥波林新材料有限公司”、“合肥興田公司”、“安徽力宇公司”、“安徽省公安廳車管所”、“安徽省軍區”、“巢湖軍分區”、“中國驚天液壓設備製造公司”、“上海博浩公司”、“無錫科恩公司”、“廣州海特天高有限公司”、“廣東東菱凱琴集團”等企業合作,共同完成多項叉車、電冰櫃、洗衣機和各種電子產品開發設計,網頁設計和多媒體設計項目。

車輛工程系簡介

車輛工程專業隸屬“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成立於1954年,在多年的發展中,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礎,確立了穩定的科研方向,形成了特色鮮明、復蓋車輛工程主要研究領域的學科。辦學50多年來,車輛工程專業共為汽車行業與交通運輸行業培養4000多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他們中大多數都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和技術或管理骨幹,在社會上得到了強烈的反響,畢業生供不應求。

車輛工程系非常重視學科梯隊建設,已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為主體、結構合理、富有創新開拓精神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學人員33人,教授12名,其中博導8人,副教授8名,講師(工程師)8名,高級試驗師3人,教師中80%具有博士學位。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車輛工程學科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教師碩士學位點授予權,2005年被學校列為示範建設專業和211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特色建設專業。目前實驗室現有面積達5000平方米、具有1500多萬元教學與科研設備。

車輛工程系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電動汽車、車輛動力學及其控制、汽車電子技術、車輛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車輛狀態監控與診斷等方向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近三年在國家核心雜誌發表相關論文20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一批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目前在研的項目有40多項,其中有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基金項目、省“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等,總經費1500多萬,在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和扶持自主創新企業方面做出了驕人的業績。服務於生產一線,與江淮汽車集團、安凱汽車集團、奇瑞汽車公司、星馬汽車公司、二汽集團、北汽福田公司等汽車生產企業聯合攻關,為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受到企業的好評。 科研人員現正加緊對ABS/ASR、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控懸架、電動助力轉向、自動引導車、故障診斷、客車輕量化、自動變速器等方向進行研究並致力於產業化。自行開發的EPS、ASS、ABS原理樣機和EPS/ABS集成控制器,已在樣車上安裝並進行了道路行駛試驗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介紹

(1)現代車輛動力學及控制技術

該研究方向主要承擔車輛動力學建模、系統仿真、車輛電子與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工作。迄今已經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項目和省部級科技攻關等20多項科研項目,同時完成了企業委託的開發項目30項。汽車電動助力轉向與主動懸架系統的集成控制研究獲2007年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2)電動汽車技術

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混合動力汽車關鍵技術、燃料電池的整車集成與控制技術、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汽車驅動電機設計及其控制策略、動力-傳動系及其控制技術、先進能源材料與技術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863計畫項目和省部級重大攻關等20多項科研項目,完成了奇瑞混合動力轎車樣車的研製、多能源控制器的開發、電機驅動器的開發、混合動力汽車CAN匯流排的研發以及大容量薄膜電容器在電動汽車上的套用工作;完成了安凱燃料電池大巴的樣車研製開發,以及純電動汽車的開發及其產業化工作;建成了“電動汽車電控集成系統的試驗平台”,多能源控制器的開發平台,制定了混合動力總成試驗台架的企業檢測標準。

(3)車輛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

該方向一直進行汽車整車及其零部件的先進設計理論及其方法研究,在國家及省部級項目的支持下,深入研究了車輛及零部件的CAD/CAE和虛擬樣機技術,在車輛懸架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車身的設計與系統匹配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處於國內先進水平。2002年以來與企業合作項目超過50項。在20世紀80年代承擔並完成了國家挨七五攻關項目“輪式拖拉機系統CAD開發研究”中3個子項目,於1991年獲國家計委、可謂、財政部頒發的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成果獎和機械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完成的安徽省“九五”攻關項目“板簧承載式汽車懸架系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凱WK47客車輕量化設計研究”獲中國汽車工業進步三等獎。

(4)車輛狀態監控與診斷技術

該方向主要從事汽車故障模糊誤差邏輯推斷、小波分解和神經網路相結合診斷、融合實例與規劃推理的系統診斷車輛故障診斷等新方法研究,在國內較早開展了“機動車安全性能自動檢測”,獲安徽省科學進步二等獎,並為安徽省公安交警系統多個單位採用。在感測器動態性能測定、動態建模、動態力測量與誤差修正、動態性能補償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並轉化為產品。開發的“”獲得2005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目前本方向正在國家863項目和省十一五科技攻關等基金的支持下,進行車用感測器、車身靜動態特性診斷研究。

交通運輸工程系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創建於1998年,通過整合已有的汽車運用工程、道路工程、控制工程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當年在汽車學院成立交通工程教研室。1999年機械學院與汽車學院合併,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也隨之併入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2008年,在交通工程教研室基礎上成立交通運輸工程系,目前主要承擔交通工程本科專業的教學與實踐工作,並負責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培養工作。

經過十年多的建設,合肥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取得較快發展。目前已建成交通規劃與仿真實驗室、交通信息採集與GPS導航實驗室、道路工程及測量實驗室,正在籌建交通安全與事故分析實驗室,實驗室交通工程相關軟體齊全,擁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交通規劃主流軟體,並具有相應的軟體開發能力,完全具備了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的實驗條件。現有教師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級實驗師2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6人,碩士生指導教師5人。教師知識背景涵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道路與橋樑工程等專業,是一支完全能夠勝任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教學及相關科學研究工作的學術團隊。2002年獲得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屬於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權點,2007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正在積極爭取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學歷碩士學位授權點及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十年來,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已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培養480多名交通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和40多名碩士研究生。目前在讀交通工程專業本科生近200名,碩士研究生36名。

近五年來,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多項。目前承擔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美國能源基金會資助項目及眾多地方合作項目等。承擔的科研經費契約金額800餘萬元,近5年來,發表科技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3部。

真空與過程裝備工程系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真空工程系含兩個專業: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真空模組)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現有教授及研究員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學位7人。實驗室現有實驗面積1200m2,裝備有百餘萬圓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可以開展包括真空鍍膜、過程裝備綜合實驗等多項科學實驗。

真空作為一門交叉性極強的學科,其套用領域已經滲透到包括機械、電子、生物工程、材料科學、表面科學等各行各業之中。特別是近年來,一些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真空技術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套用舞台。從各種具有特殊功能的納米材料研製,到集成微機電系統的製造、從大型粒子加速器及受控核聚變的運轉,到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成功上天,真空作為不可或缺的技術和條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充分認識。

真空模組前身是真空獲得技術及設備專業,成立於1974年,是國內僅有的兩個真空專業之一。30多年來已經培養本科畢業生1000餘名。他們在國際國內真空科學技術領域大顯身手、大展宏圖,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其中不乏總工、教授、總經理、董事長。多年來,合肥工大真空專業畢業生不但活躍於國內外高精尖科學研究舞台,更是占據了國內真空行業的半壁江山。

本專業1993年獲得“真空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根據國務院學位辦調整的學科專業目錄更名為“流體機械及工程”。 主幹課程包括:機械學,控制工程,真空技術,薄膜技術等。

學科長期從事流體機械中稀薄氣體(真空技術)方面的研究,造就了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學術隊伍,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獲得國家重大裝備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6項,發明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0餘名。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本學科現已形成5個穩定的、特色明顯的學術研究方向:流體機械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流體測量與控制技術,真空套用技術,薄膜技術,微納米加工技術。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高科技計畫863探索導向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創新、安徽省自然基金,以及多項企業合作項目。

本專業畢業生基本理論紮實,專業口徑寬,實踐能力強,思維活躍,富於開拓精神,社會需求量大,一次就業率高。主要進入國內重點研究院所、信息產業、航天、國家大科學工程以及國有大型企業,大多為京、津、滬、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一個由機械、化學、電、能源、信息、材料工程等多個大類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型專業,主要涉及將自然界的各種物質通過化學、物理處理製成產品的過程中用於傳熱、傳質、化學反應及輸送所需的先進裝備與控制技術。本專業以過程工業為研究和服務對象,具有多學科綜合、集成、滲透和互為依託的特色。培養能夠從事化工、石油、製藥、環保、能源、機電、電子等領域中的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的研究、開發、設計、製造技術和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特點是專業口徑寬、復蓋面廣、工程特色顯著、適應性強等。專業復蓋“過程”、“裝備”、“控制”等工業領域。支撐“過程”的主要學科是“化學工程與技術”,支撐“裝備”的主要學科是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支撐“控制”的主要學科是控制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等。本專業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機械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材料與加工學、化學、化學工程和工藝學、信息技術學科等。

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學術隊伍。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形成3個穩定的、特色明顯的學術研究方向:環保裝備與技術,流體機械控制工程,真空套用技術。目前擁有環保裝備博士、碩士授權點,以及流體機械及工程碩士授予權。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高科技計畫863探索導向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科技部創新項目,安徽省自然基金,以及多項企業合作項目。

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的培訓,本專業的畢業生知識面廣、工作能力和就業適應性強,可以從事石油化工、能源、動力、環保、輕工、食品、醫藥、製冷空調、過程裝備控制及其自動化等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運行和組織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動力機械及工程系簡介

動力機械工程系沿革熱能與動力工程(內燃機)專業,現有教職工1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教授2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6人,高級實驗師3人。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5人。在讀博士3人。

本專業屬於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現有兩個二級學科(分別為: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均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約10名左右。本科生每年招生45人左右,自2009年起計畫招生90人左右。

目前本專業學科承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攻關、國家“863”計畫、安徽省及合肥市重點攻關和企業委託項目20多項,累計科研經費350萬元。近三年來,在國核心心期刊上已發表了130多篇論文(其中:9篇SCI收錄、38篇Ei收錄)。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

自1977年招生以來,已經畢業本科生1500多人。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已有80多人獲得碩士學位。在國內外考取並取得博士學位的有20多人。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長期以來從事動力機械及工程中內燃機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的、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穩定的、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4個研究方向:內燃機高效低污染燃燒及代用燃料;動力機械摩擦、磨損與潤滑;動力機械測試與電子控制和動力機械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分別在在內燃機工作過程、增壓技術、清潔燃料發動機、新能源利用、現代設計技術、電子控制和測試技術、內燃機摩擦磨損等研究領域中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是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單位,安徽省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及秘書處掛靠單位。

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熱能與動力機械及工程的設計、研究、開發、製造、管理、運行和行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本專業適用性強、就業面廣。畢業生可以在與熱能、動力機械及工程、車輛工程等有關的高校、研究所、大中型企業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管理、開發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生社會聲譽較高。近幾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5%以上。

動力機械系內燃機實驗室具備各類測試儀器和設備,以及大型分析軟體,如多台發動機試驗台架、燃燒分析儀、廢氣分析儀、不透光煙度計、多通道數據採集儀、多通道數字記憶示波器,KIVA-3V、CHEMKIN 4.0、FLUENT6.0軟體以及各種高端計算機等。

重點學科

機械設計及理論

我校的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形成於50年代初,86年為機械部重點學科,87年獲碩士學位授權,97年獲博士學位授權,2001年成為安徽省重點學科;98年和2000年,所在的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分別獲準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和獲博士授予權。此外,本學科在國內最早開設了機械設計本科專業。

本學科現包括7個教學和研究單位,有博導9人、教授18人、副教授37人。教師中有博士19人、讀在職博士的15人。現已培養出碩士200多人、博士13人。另有在讀的碩士生80多人、博士生約30人,博士後3人。有實驗室面積4000多平方米、1000多萬元的設備資產、283萬冊的圖書、期刊雜誌266種。

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3項;獲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重要國際學術期刊論文20多篇、國內重要學術期刊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15部。1998年至2002年年均科研經費約500萬。目前尚有在研項目35項,總經費1000多萬元。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863高科技計畫項目2項、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8項。

本學科形成了多個穩定的、且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學科是我校最早創建的學科之一,已有50多年歷史,發展簡歷如下:

1984年:碩士學位授權點

1986年:機械部重點學科

1991年:博士學位授權點

2001年:安徽省重點學科

本學科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建設,已形成三個主要研究方向:①數控技術與系統;②切削加工技術;③先進制造裝備。1998年以來,共完成國家、省部級計畫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1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共6項,其中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在研究項目11項,總經費135萬元。項目來源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及省科技攻關計畫和企業委託。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其中國外主要學術刊物和學術論文30篇,國內重要學術期刊(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等)論文38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30篇,編寫全國普通高校規劃教材1本。培養博士生15人,碩士生50餘人。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1.數控技術與系統 本方向主要研究數控編程技術、數控系統軟體和數控系統。已開發出圖形互動式多維數控自動編程系統,雙刀架數控車削自動編程系統,STAR系列齒輪工具機數控系統和車床數控系統,弧焊機器人控制系統。“九五”科技攻關成果“圓柱齒輪和曲軸準柔性數控加工生產線”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數控工具機用戶加工工藝及自動編程技術”獲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2. 切削加工技術 本方向主要研究難加工材料和超硬材料加工技術,高性能切削刀具技術。聚晶金剛石成型加工獲中國發明專利,超硬材料刀具刃磨工具機獲中國實用性專利,國家“九五”科技攻關成果“納米TiN、ALN改性的TiC基金屬陶瓷刀具製造技術”得到套用,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屬切削過程的數值模擬”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3. 先進制造裝備 本方向主要從事機電產品製造、裝配工藝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尤其是汽車產品的製造、裝備、檢測技術。主要研究成果有:“汽車變速箱準柔性裝配線”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已在安徽、江西、山西多家汽車生產廠投入使用,使汽車變速箱的製造水平顯著提高,並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貨車車廂試驗台”在南京汽車廠投入使用;“轎車制動器性能測試”正在研究之中。

車輛工程

本學科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熔煉,尤其是近20年,學科實力明顯增強,已湧現了一批學術帶頭人和一支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年富力強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16人,博士2人。

車輛工程學科於1984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列為校重點學科;1998年和2000年其所在的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分別獲準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和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獲工程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被教育部批准為車輛工程學科教師培養碩士學位點。此外,本學科是在國內最早開杵?當究譜ㄒ島湍殼叭?所高校開設車輛工程本科專業之一。自90年代末以來,已進入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 車輛工程學科依託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和校其它相關學科,加強本學科與國內同行和國際一些高校、研究機構的關係,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動。以汽車與交通工程系和江淮-合工大汽車研究院為基地,和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安徽(奇瑞)汽車研究中心的汽車企業結合為緊密合作夥伴,同時與世界上在本學科領域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和廠商共同合作,開展相應的教學、科研和高技術的產業化工作,從而提高師資水平,提升科研和科技開發能力。

車輛工程學科現有教授10人,其中博導6人,副教授15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10人。現已培養出碩士40多人,另有在讀的碩士生50餘人,博士生8人。

1996年至2002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刊登在國內外一級雜誌上的論文有30餘篇。這幾年年均科研經費上百萬元。目前,有在研項目15項,總經費200萬,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863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7項,企業委託項目10多項。

本學科形成了多個穩定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下面3個研究方向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學科優勢。

1.車輛電子與控制技術

現代汽車工程在傳統的機械、力學、材料等學科基礎上,增加了電子學、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等,形成了汽車電子與控制技術這個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新型研究方向。我們是國內較早開展這方面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單位之一。早在90年代初,我們即在國內率先進行了汽車底盤系統的智慧型控制、自適應控制等。近些年來,我們承擔並完成了安徽省九五攻關“輕型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研製與開發”、十五攻關項目“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研製與開發”、省國際合作項目“汽車空氣懸架電控系統的研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多感測器信息融合的汽車懸架智慧型控制研究”、國家863項目“混合動力汽車研究與開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汽車電動助力轉向和主動懸架系統的集成控制研究”等20多項在國內有較高水平的科研課題,發表了相關論文30多篇,其研究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2.車輛動力學與現代設計技術

我們在國內較早運用多體動力學方法建立汽車多剛體動力學模型,並進行虛擬樣機的設計。早在80年代,我們就開始套用多種信號處理技術來識別汽車的振動噪聲源,掌握了比較系統的汽車振動噪聲源識別與控制技術;較早提出了汽車故障的模糊診斷、小波包分解與神經網路相結合的故障診斷等新方法。近年來,我們承擔並完成的有安徽省九五攻關課題“汽車懸架系統的多體動力學模型與CAD軟體開發”(此項目獲省科技進步3等獎),省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基於網路框架下的汽車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等項目,發表了相關論文20多篇,其研究成果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現代設計技術是改善車輛性能的重要設計手段。在80年代,我們學科即承擔並完成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輪式拖拉機系統CAD開發研究”中3個子項目,於1991年獲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頒發的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成果獎和機械部科技進步1等獎。在安徽省九五攻關課題“汽車復蓋件模具CAD/CAE/CAM技術的研究”中,採用了基於QYNA-3D動態分析系統的薄板衝壓成型複雜過程的計算機仿真等先進技術,獲得了有關專家的好評。

實驗室

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屬於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科,該學科創建於1945年,有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3個工程碩士點、4個高校教師系列碩士點,有3個二級學科是安徽省重點學科,有博士後流動站,並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同時,學校內相關學科,如“計算機套用技術”、“精密儀器及機械”、“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管理科學與工程”都有博士點。目前本學科可以從事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的人員有近200人,其中博導11人、教授27人、副教授85人、博士25人在職博士27人。

本實驗室涉及的學科基本上都有博士授權,僅在機械工程學科,就已培養出碩士500人、博士26人。有在讀的碩士生250人、博士生60人,博士後4人、為企業和研究單位培養的工程碩士研究生100多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200人。同時,也通過各種培訓班為安徽省的企業培養出了大批CAD、CAM、數控等方面的大批人才。目前,實驗室具有能夠從事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各個方面的研究與培訓工作的人員近百名,有能夠同時開展100多人培訓工作的必要的設備和場地。因此,本實驗室不僅具備了培養從本科生到博士後各個層次學歷教育人才的能力,也具有為企事業單位培訓大批專門人才的條件。同時,實驗室還將對外開放,吸引海內外高校和企業高層次的人才來實驗室工作。

本實驗室的目標是:經過5年左右的建設,使本實驗室成為在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領域有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的創新基地、人才培養基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基地。它能夠為在該領域的創新思想提供實踐的條件,進而不斷地產生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它能夠吸引大批國內外的高層次人才前來工作,並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同時可為企業、研究單位培養各種層次的專門人才;它能夠為廣大製造業企業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並能迅速有效地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通過以上工作,為安徽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實驗室由實驗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負責實驗室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向,學術委員會由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組成。實驗室下設8個研究室:企業信息化單元技術研究室、企業信息化集成平台技術與虛擬企業研究室、數位化監控和檢測技術研究室、數控技術研究室、工業設計研究室、反求工程研究室、綠色設計與製造研究室、自動精密校直技術研究室。

實驗室目前主要在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學院的機械樓內,約有4000多平方米。現有儀器設備總值1000多萬元,包括120台微機工作站的中心機房(上圖是其一半)、配有Pro/E、Solidworks、ANSYS以及工業造型設計等軟體、Dell Precision Workstation 620圖形工件站一、;伺服器2台並形成了與Internet相連的實驗室內部區域網路、ZIPPY-I-b型LOM雷射快速成形機一台、RFMV80 立式加工中心一台(如下圖)、YK3120數控滾齒機一台、XK715F-4數控銑一台、CKN6132和CK6140數控車各一台、消聲室一座,此外,還有用於振動噪聲測量、公差測量等多種測試儀器和分析儀器。

實驗室目前主要有4個重點研究方向:數位化設計、數位化製造、數位化裝備、數位化管理。目前重點開展的工作有:

1、建設高起點的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實驗研究平台

該平台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三維CAD工作站、伺服器,配備pro/E、UG、Solidwofks、CAMworks、ANSYS等主流支撐軟體;

(2)流動式三維光學掃描、雷射快速成形等反求設計關鍵設備;

(3)數控車、數控銑、立式加工中心、數控齒輪加工工具機、精密電火花自動精密校直機等數位化加工設備;

(4)上下料機器人(機械手)、AGV小車、多功能柔性輸送線等物料輸送設備。

(5)Intranet/Internet網路連線到各個研究室及每台數位化設備。

建成後的實驗平台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驗證各種單元技術的性能與可靠性。如典型產品三維CAD軟體、圖檔管理等。

(2)驗證多個單元技術集成系統的性能與可靠性。如3C系統、4C系統等。

(3)作為研究遠程監控和檢測技術的平台。

(4)作為實現車間級生產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平台

(5)作為構建企業級信息化和構建虛擬企業的驗證平台。

在這一平台上,不僅可以開展常規的CAD、CAM、、CAE、CAPP、PDM、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實驗,也能開展基於Internet的協同設計、遠程監控、並行工程、虛擬企業、代理服務等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前沿性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爭取在5年內使研究工作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2、建設數位化裝備及其產品的測試基地

本實驗室將研製數位化裝備、數位化測試儀器、用反求工程快速開發新型機電產品、開發遠程監控的儀器和系統,這些研究開發工作的成果,往往需要經過測試和實驗最終確定其性能。因此,有必要建立數位化裝備及其產品的測試基地。在現階段,計畫重點建設如下測試基地:

(1)儀器信號分析與產品動態性能測試基地

該基地將以現有的消聲室和振動台架為平台,配以先進的分析儀器和分析軟體,爭取在2—3年內使測試能力和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相應的研究開發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2)產品幾何形狀與產品精度測量及分析基地

該基地將以現有的公差測量實驗室為基礎,聯合反求工程的測量設備,在購置少量的高精度測量儀器,使之能滿足利用先進制造技術生產出的產品的幾何精度與誤差方面測試工作。

3、建設服務基地

為了使實驗室能更好的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我們將在一年內使實驗室具備以下服務功能:

(1)為企業提供信息化方面的人員培訓

我們將建設能容納100人以上的計算機房和培訓教室,同時組織出一批能夠承擔培訓工作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將開展三維CAD、CAM、PDM、ERP、數控工具機等多方面的培訓工作。

(2)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諮詢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希望實施信息化工程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但他們對信息化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規劃,不知道選擇什麼的支撐軟體,需要有專業的人員幫助他們。本實驗室將在調研,和廣大軟、硬體供應商廣泛合作的基礎上,編寫一些合適的文字材料,以便為他們提供諮詢服務和編制信息化規劃方面的服務。

(3)為企業選用支撐軟體和開發原型系統驗證

一些企業希望對支撐軟體有較深入的了解,或者需要在自己的硬體環境尚未建立起來時了解別人為自己開發的原型系統功能和可靠性如何。對此本實驗室將建立可以提供為企業信息化系統進行較為客觀評價的體系。

(4)直接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工程服務

對於沒有大量資金而希望實施信息化的企業,本實驗室可以利用自己研製的軟體為它們實施信息化工程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