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人民廣場

合肥人民廣場

合肥人民廣場(原市政府廣場)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南鄰省政府,北靠原市政府辦公樓,既是合肥市政治活動中心,又是合肥商貿、金融和交通網路中心。人民廣場在建築上充分體現了合肥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同時又是一座新興的科技、園林城這一特色。廣場布局突出“一點三軸”,即以市政府辦公樓為基點,引入體現合肥特色的“文化軸”、“科技軸”、和S型“自然軸”,有機地組合成一個中心廣場。而S型的“自然軸”彎彎曲曲,似一條切割線將中心廣場分隔成兩個主廣場。一個是以文化及各種大型城市活動為主的人文廣場,一個是擁有水池、音樂噴泉、小品的休閒廣場。

廣場概述

合肥人民廣場綠色廣場
市府廣場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南鄰省政府,北靠市政府,既是合肥市政治活動中心,又是合肥商貿、金融和交通網路中心。廣場由周邊的四條道路圍合而成,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其中心廣場淨占地25000平方米,分地面廣場和地下車庫兩部分,總投資1.1億元,於2000年3月開始建設,2001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市府廣場在建築上充分體現了合肥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同時又是一座新興的科技、園林城這一特色。廣場布局突出“一點三軸”,即以市政府辦公樓為基點,引入體現合肥特色的“文化軸”、“科技軸”、和S型“自然軸”,有機地組合成一個中心廣場。而S型的“自然軸”彎彎曲曲,似一條切割線將中心廣場分隔成兩個主廣場。一個是以文化及各種大型城市活動為主的人文廣場,一個是擁有水池、音樂噴泉、小品的休閒廣場。
合肥人民廣場合肥人民廣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廣場的“科技軸”。“科技軸”是以廣場旱噴泉為對景,連線花園街北段的“生命、運動”主題雕塑,軸線上以不鏽鋼等極具科技內涵的現代構件、觸控多媒體、音樂噴泉、時鐘噴泉以及現代燈飾來突出表現科技主題。直徑2米的“世紀環球”,表明合肥在地球上人類之間交往越來越頻繁,非常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來此觀光、休閒、旅遊、投資。“百米科技廊”位於“科技軸”的一側,由鋼板單體組合而成,光亮輕盈,主題構圖以反弧線的“飛揚”造型,體現科技“發展、進步”的主題。高9.8米的不鏽鋼雕塑“遠航”,表明新世紀的合肥人有信心、有能力創造美好的新合肥,乘風破浪,駛向光明的未來。科技廊以S型雨蓬板,與廣場的S型“自然軸”相呼應,顯得飄逸流暢,增加了與遊人的親和感。

合肥人民廣場廣場活動
在“文化軸”與“科技軸”的交匯點上布置了大型音樂噴泉,噴泉內以地面拼花形成合肥市區地圖圖案,可謂獨具匠心。大型音樂旱噴泉直徑35米,噴水高度最高可達26.5米左右。每當音樂響起,隨著鏇律的變化泉水高低起舞,氣勢磅礴,為廣場增添歡快、祥和的氣氛。場內國旗台旗桿高21米,象徵我們已進入21世紀。
向右轉便來到廣場的“自然軸”。S型的“自然軸”是廣場的休閒走廊,更好地體現了以自然為本、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整個廣場的綠化景觀力求完整、統一,突出現代城市廣場景觀簡潔、明快的特點。規劃布局以完整開闊的草坪為主,穿插流暢連貫的花帶等,喬木、灌木、草坪層層過渡,高低錯落。樹種選擇了市樹廣玉蘭銀杏桂花等喬木和花石榴等灌木。尤其具有創意的是,沿交行大樓周邊以帶狀布置了一些高大喬木,以阻斷視線,淡化大型建築與廣場的不協調關係。夜晚,從“自然軸”兩側看去,整個廣場在廊柱燈、草坪燈的點綴下,芳草如茵,熠熠生輝。
合肥人民廣場廣場大螢幕
穿過由花崗岩鋪就的石徑便來到了文化廊前。文化廊位於廣場“文化軸”的南端。時代有興替,文化有傳承。“文化軸”作為市政府辦公樓的對景軸線,安排了一系列有鮮明特色的歷史文化小品,著力表現中華現代文明的發展永遠離不開五千年燦爛的中華古代文化。其中尤以“名言廊”最具特色,它是由花崗岩柱支撐的雙玻璃牆,給人一種輕盈、透明、現代的感覺。最有代表性的是“中華源脈”綜合體。它由牆面浮雕“源”、“脈”,青銅浮雕“中華明鏡”(青龍[東]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及地面篆刻“百家姓”三部分組合而成,既體現傳統文化精神,又極具現代藝術品位。“源”、“脈”為兩幅對稱式浮雕,用青銅、不鏽鋼為材料,以篆書“百家姓”為襯底,玻璃與青銅的結合更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地面浮雕與文字讓人們在這裡可以找到自己的姓氏及屬相。“中華明鏡”青銅浮雕的文飾鮮明地體現了漢代文化的特徵。解讀此景,人們也就不知不覺地融匯到廣場文化中來了。
市府廣場四周道路走向為環行轉盤狀,周邊4條道路均為單向行車道,車輛環繞廣場外圍行使,廣場內人流至周邊商業區、花園街通過地下通道連通,行人、汽車各行其道。廣場下面還建有14500平方米的兩層地下車庫,可停車360輛,有效地緩解了交通壓力。

周邊環境

合肥人民廣場廣場周邊商務樓
合肥人民廣場是合肥市的中心位置,周邊各種設施齊全,寫字樓林立,商鋪、酒店眾多,交通發達,是合肥市最大文化、娛樂、商務、休閒活動中心。廣場東邊有著名的淮河路商業步行街、五星電器城、合肥市百貨大樓、百大樂普生購物廣場等;南邊有百大電器、電信大廈、徽商銀行等;西邊有合肥著名的城隍廟小商品城、郵政大廈、新華大廈等;北面有香港廣場、逍遙津公園等,而廣場正中心的是曾經是市府廣場標誌性建築的交通銀行大廈。

廣場附近的酒店有:合肥優樂時尚酒店,合肥7天連鎖酒店(步行街店),合肥如家快捷酒店(三孝口店),安徽飯店,合肥格林豪泰連鎖酒店(南苑店)等。

交通情況

合肥人民廣場是合肥市最大的公交換乘中心,交通四通八達,交通便捷。有4路、5路、123路、117路、27路、121路、106路、166路、105路、109路、31路等十幾路公交線路。

BRT公交換乘站

合肥人民廣場BRT公交換乘站
合肥人民廣場公交樞紐站將於2008年7月16日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合肥鬧市區第一座現代化公交樞紐站。快速公交一號線、27路、46路、166路共4條線路先期進站,乘客可通過該樞紐站乘車,享受到更為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務。

經市政府批准,該站初步設計8條線路,先期4條線路進站試運營,另4個站台為預留站台,在長江中路、長江東大街及老城區道路改擴建完工後,由相關專家結合老城區線網最佳化並綜合各種因素設計線路方案。先期進站的4條線路分別是:通向南部濱湖新區的快速公交1號線;通向西南政務新區的166路;通向東南義城方向的27路和前往北部雙墩方向的46路。
合肥人民廣場公交樞紐站的建成,意義重大,通過公交樞紐規劃公交線路,將為老城區公交線網科學布設提供先決條件。公共運輸的科學組織和運營,除需具備車輛、道路等條件外,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交樞紐站、首末站的合理布設。

更名始末

合肥人民廣場廣場早期面貌
合肥市府廣場最初的設計單位是安徽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一設計所,市府廣場大約從1998年開始設計,2000年左右建成,當時他們投標時最初的名字設定為人民廣場,後來改為市府廣場。

2008年2月份,合肥市地名辦為“市府廣場”進行了征名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烈回響,共徵集到60多個名稱。有“騰飛廣場”、“中心廣場”、“江淮廣場”、“百花廣場”、“市民廣場”、“桂花廣場”、“奧運廣場”,“人民廣場”、“團結廣場”、“金球廣場”、“廬州廣場”、“徽州廣場”等,這些名稱都取意豐富,和合肥的有關歷史緊緊相連,一時間關於市府廣場的定名問題讓合肥市地名辦頗有為難。最終依照有關程式,綜合各方面因素,合肥市府廣場最終更名為“合肥人民廣場”。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