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

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

合江漢代墓葬有崖墓、磚室墓。漢棺多出自崖墓。縣境內有崖墓上千座,主要分布在長江、赤水河、習水河沿岸的二級台地中。現已發現有10個墓穴以上的崖墓群10餘處,其中福寶高村的崖墓群最為壯觀。其葬具有木棺、陶棺、石函、石棺四種。木棺易朽、陶棺易碎、石函較少、惟石棺質堅耐腐,遺存較多。1984年7月,在城區出土收藏第一具漢棺至今,已發現和出土50多具。與此同時,還從這些漢墓葬中出土了對吻俑、搖錢樹座、銅鏡、畫像磚等一批珍貴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城內。合江縣歷史悠久,是長江上游最早建縣的三個縣之一,建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距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命唐蒙為中郎將,率“將千人,食眾萬餘人”從這裡出發至夜郎,說服首領多同歸順漢王朝,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唐蒙通夜郎”。兩漢時期,由於農業經濟發達,交通便捷,中原思想文化必然影響這一地區,生時孝養,死後厚葬習俗自然形成。地方官吏、封建莊園主、富商大賈,乃至一般中層富庶人家,竟相建設崖墓,竭力裝飾死後葬身的葬具,使石棺雕刻進入全盛時期。因此,合江便成為我國出土漢代畫像石棺的主要地區之一。合江漢代墓葬有崖墓、磚室墓、其葬具有木棺、陶棺、石棺、石函四種。惟石棺質堅耐腐,遺存較多,從墓葬出土了一批國家珍貴文物。近十多年來,漢代畫像石棺已發現和出土近100餘具,發現崖墓1000多處,宋代畫像石刻運回收藏80多方,這在美術考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歷史沿革

石棺石棺
1999年12月9日,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首次披露了合江漢棺的發掘和保護,使全國觀眾眼前一亮。
2000年1月17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再次追蹤報導。兩次榮登中央台,合江漢棺一夜成名。
2001年7月,四川省內的一家知名媒體,載文反映這樣的尷尬《合江漢棺,好想有個家》。
2002年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成立,2004年3月試行開放,2005年12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
從此,漢棺擁有了一個家。這座全國第一個以漢代畫像石棺為主題的博物館內,收藏著33副漢代畫像石棺,有《車馬出行圖》、《龍虎戲壁圖》、《對吻俑》、《碓房裸交圖》等多件文物。
2008年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列入國家博物館名錄。這標誌著有著2000餘年歷史的合江漢棺,走進了中國文化的浩瀚殿堂。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先後多次走進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地理中國》的鏡頭,被《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漢代金棺聚合江》專題介紹。2012年,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福寶岩居探秘》再次聚焦合江漢棺。一瞬間,英國、美國等五大洲學者、旅行家紛至沓來,掀起一個漢棺熱。
2010年,合江縣清代考棚被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館藏文物

該館分為漢代畫像石棺陳列室、宋代石刻陳列室以及精品陳列室,分別展示了精品漢棺、宋代石刻、漢代秘戲陶俑、撫琴俑、搖錢樹座等文物。博物館藏品共有4746件,其中一級文物34件,二級文物29件,三級文物97件。鎮館之寶有漢代畫像石棺、宋代石刻、對吻俑、碓房裸交陶俑、搖錢樹座等等。內設漢代漢畫像石棺陳列室、宋代石刻陳列室、雜項精品文物展室及考棚原室。陳列展出多為國家珍貴文物,並長期對外開放。
漢代畫像石棺陳列室
漢代畫像石棺陳列室展出精品珍貴文物漢棺8具。均為長方匣形,長約2.3米,寬約0.7米,高約0.8米,重約1.5噸。用整石鑿成,由棺蓋和棺體組成。石棺的前後左右及部份棺蓋上,均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雕刻精湛的畫像。一是有神話傳說:《雙闕圖》、西王母及神靈異獸、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二是始祖神話:《伏羲女媧圖》;三是神仙神話:西王母與東王公、羲和與常羲等;四是民間神話:《董永侍父》;五是動物神話蟾蜍、玉兔、九尾狐、仙鹿、三尾魚等;六是植物神話:靈芝等。
宋代石刻陳列室
宋代石刻陳列室展出珍貴文物61件:宋代石刻主要出自漢代石室墓。雕刻圖案大至分為五大類:1、武士金剛力士類:手持兵器,腳踩祥雲等圖案;2、神靈異獸類:青龍、白虎;3、花卉類:荷花、牡丹、荔枝等;4、社會生活類:婦女啟門圖、侍男、侍女等;5、貴族類:有男女,穿袍戴冠等。體現了較高的石刻藝術水平,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宋代石刻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取得成效

石棺石棺
門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開放以來,接待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學生、軍人、群團組織及新聞媒體、中外遊客等十多萬人次,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新聞聯播》、《走遍中國》、《地理中國》》等欄目及省、市、縣電視台、各級報刊均有報導,各類研究成果作品近百件。
另有不定期展覽,展覽源多來至於外界,計有海洋生物展;野外動物科展;科普教育展;文物圖片展;漢畫拓片展;奇石展、蘭草展、書畫展、奇石展、古玩交易、合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文物鑑定活動、博物館志願服務活動等多形式、多內容展出。利用電台、電視台、報紙報導、組織學校學生參觀、接待旅遊團隊、下鄉展覽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始終堅持開展博物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進企業、進農村”五進活動,強化“博物館+”的功能,積極宣傳社會科學知識,提高民眾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努力使博物館成為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社會科學宣傳的重要陣地。

僅存兩院之一

合江試院(俗稱考棚)位於縣城西門,占地1743平方米,建築面積1026平方米,是一座頗具川南特色的古代建築物。試院也稱考棚,它是清代科舉考試縣試(即初試)的專用考場,是科舉考試制度的產物。合江試院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2年)。該院坐東北,向西南,四合院布局。在縱軸線上依次為頭門、過亭、儀門、過廊、孔聖堂,縱軸線兩側為東西文場。該院雖飽經滄桑,至今保存仍較為完整,為四川省僅存的兩個試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築和文物價值。
據史料記載,合江的縣試在二月舉行,由知縣任考官,試場就在試院。縣試共考5場,每場考試時間1天,每場試畢發案(放榜),錄取名額逐次遞減。試卷由知縣評閱,但知縣多委派外籍幕友閱卷。第五場試畢錄取的考生,由縣署造冊送本縣教諭並申報瀘州知州,參加州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