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莫依桑石

合成莫依桑石,是作為碳化矽的具寶石質量的品種生產的,以晶體結構相近的多種變體存在。

總括和合成簡述

合成莫依桑石是作為碳化矽的具寶石質量的品種生產的。碳化矽是常見的磨料,其商業名稱為金剛砂(carborundum)。寶石級單晶的生產是一個極高溫的蒸氣轉換過程。隨溫度的升高,碳化矽在其熔化前就已經分解。碳化矽粉末先是在真空中而後在氬氣中加熱到2300℃。粉末蒸發,蒸氣穿過具可透性的石墨,在2200℃溫度下再沉澱於轉動的籽晶上,形成寶石級合成莫依桑石的棒或梨晶。生產過程的細節尚未公開。

特徵

碳化矽以晶體結構相近的多種變體存在,所有這些都可稱為莫依桑石。寶石級的莫依桑石具六方對稱性結構,有非常明顯的雙折射,這對鑑別非常有用。有一種莫依桑石具立方晶體結構,目前尚未大量生產。這種莫依桑石即使很純時也總是吸收白光譜的一部分並呈現特有的淡黃色。立方晶系的莫依桑石也許會成為理想的鑽石仿製品,因為它和鑽石一樣是光學各向同性的,不具雙折射。
莫依桑石在寶石學文獻中被稱為是“合成的”,這是因為在被隕石撞擊的岩石中有其天然對應物,它也是可發現鑽石的金伯利岩中很罕見的組分。然而,莫依桑石並沒有寶石級的天然對應物。所以,儘管從嚴格的礦物學意義上稱它為“合成的”,但寶石本身從寶石學角度只能說是“人造的”。因而,兩個叫法都是正確的。

鑑別方法

寶石級莫依桑石的光學各向異性是通過其明顯的雙折射揭示的。加工的莫依桑石把台面垂直於光軸,這樣一來當從頂部觀察時,雙折射會變得不明顯。當把寶石稍向一側傾斜並用10×放大鏡觀察時將比較容易看出雙折射;緊貼檯面上方觀察台面映像也是一個辦法,因為這時在寶石亭部環繞底尖可看到重影的八邊形映像。作為鑽石的仿製品之一,是唯一用熱導儀不可區分的品種,需要使用電導儀來鑑別,除少數含雜質硼的鑽石有導電性外,大部分鑽石不具有導電性,而莫依桑石有很強導電性。無論熱導儀或電導儀都只能作為10×放大鏡的輔助鑑定手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