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市

民族間由官方組織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商業交換關係,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在西漢已出現。東漢時期,漢和匈奴之間,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漢商以巨量的鐵器、絲織品和其他手工業品,交換匈奴的數以萬計的牛馬。漢和羌、烏桓、鮮卑以及西南各族之間,也定期合市。合市這一交換形式在促進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簡介

漢族的小商販還載負貨物,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以商品換取民族地區的土特產,進行民族間的物資交流。西域距離中原遙遠,兩地的商業交換關係不是採用合市的形式,小販往來也很困難,漢朝多是由國家或官方以使節的名義,派遣商隊,經過長途跋涉,到各國進行交換。也有商人結伴前往貿易的。運往的商品以絲綢等為主,沿絲綢之路西行,有的銷於西域都護區內各國,有的遠達於中亞、西亞、南亞、東南歐、北非等地。這些地區的皮毛製品和香料等也運來中國。貴族和高級官僚們憑藉權勢,從西域買進奢侈品,以供享受,如外戚竇憲以八十萬錢從西域買得雜罽。《後漢書·梁冀傳》說外戚梁冀“遣客出塞,交通外國,廣求異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