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成都

吃成都

吃成都是由六個愛好美食的成都人共同開立的新浪微博。該微博成立於2010年12月。其是所有分享都由團隊成員親自品嘗並拍照,再將消費感受上傳到微博,至2011年10月,他們的微博已有2000餘條,冬粉數16000餘人。

團隊介紹

吃成都全體成員照吃成都全體成員照

「吃成都」(@吃成都),是由六個愛好美食的成都人共同開立的新浪微博。該微博成立於2010年12月,最開始名為「六人幫吃成都」,後更名為「吃成都」,作為「吃成都美食網站官方微博」而正式成為新浪微博認證用戶。

「吃成都」和其他美食微博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堅持「圖文原創」,所有分享都由團隊成員親自品嘗並拍照,再將消費感受上傳到微博。最開始「吃成都」只介紹大成都範圍內的一些特色美食,後來,「吃成都」也逐漸介紹一些團隊成員在其他城市品嘗到的美食。

「吃成都」堅持每天更新,其美食評價和分享都比較客觀中肯,並且拍攝的美食圖片也非常清晰誘人。並堅持絕不購買冬粉。至2011年10月,他們的微博已有2000餘條,冬粉數16000餘人。

相關微博

龍井蝦仁

foodcd饕餮:以杭州菜出名的四季御庭,招牌菜龍井蝦仁,說實話沒吃出茶味,但鮮蝦的味道我是完全體會了。經過細心處理的蝦仁,沒有蝦線的苦味,飽滿多汁。略蘸香醋,入口即有一股汁水噴涌而出,刺激整個口腔的味蕾。輕輕咀嚼,可以感受到肉的紋路,盡最大的可能保留了蝦的原汁原味,極為可貴。

大風炊

foodcd蔚然:大風炊是吳銘火鍋在成都開墾多年以後的產業升級,無論是裝修還是服務都給人以親切舒適。大風炊將牛油火鍋的香辣很好的表現出來,聞著香,吃著更香。鴛鴦鍋底為四方格,紅白湯底相間,煞是好看。特色菜烏雞羊肉混作的肉片立意新穎,口感獨特。黃辣丁是現場用酒和火點過再下鍋。

涮豆皮牛肚

foodcd晚來:(河南篇5)晚來挑食的程度,曾讓周遭的朋友都很怨憤,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我廣泛的愛好.比如圖裡的這種涮豆皮牛肚,麻醬的鍋底可能是很多在北方的四川同學的噩夢,其實吃起來倒也蠻香的.麻醬的味道和豆皮牛肚油麥菜很搭.到中原地區的同學,與其滿街尋找川味火鍋,不如試試這不一樣的味道。

抹茶

foodcd水煮:喜歡抹茶的同學,千萬不可錯過仁恆置地三樓的KOKO CASA,最愛還是抹茶生朱古力,選用日本宇治縣最正宗的抹茶粉,口味純正,口感上佳;漂亮的抹茶歐蕾外形實在太讓人喜歡,而不忍心破壞她的美,雖然味道可能不太能接受。至於抹茶味的冰淇淋和抹茶餡的朱古力也是各具特色。

孟買小甜豆配薄荷酒

foodcdNumber兔:新希望商鼎國際2-3樓的雲門錦翠是成都第一家推出分子料理的概念餐廳。其中的孟買小甜豆配薄荷酒很有特色。這道分子前菜造型精美,拇指粗的酒杯裡面綠色的薄荷酒色彩輕佻俏麗,讓人忍不住喝一口,白醋檸檬汁製作的泡沫放在杯子中,立體感強,視覺效果別具一格,當然這泡沫也運用到了三文魚中,不由得想起了JAZZ風格極強的HAPPY BUBBLE。旁邊配置的小甜豆和培根用分子勺裝置,平坦的食盤上散落的小甜豆帶來的春天的愉悅感,著實很美,作為開胃前菜,分量自然很少,38大洋也算不得便宜,不過配合創意和環境還是適宜了。

川派水餃

foodcd羊蠍子:對“川派水餃”不要較真,它們非一般定義上的水餃,是變異品種。賀水餃,在焦家巷,5元一兩紅白二味,前者勝過後者。試圖去分析餡料的味道,你不會有好結果,重點都被調料搶走。一碗紅亮,烈烈辣風中,裹著一絲甜,過癮後,你會懷疑有沒有吃下餃子,因為記憶中全是調料味道。

社會評價

作為公民新聞的一個例子,吃成都利用微博的平台與網友分享美食心得,受到了廣大成都市民甚至其他地區市民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