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軍

司馬軍

司馬軍,博士,副教授,現在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任教,2009年聘為副教授。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學習經歷

2011.7~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學習工作。

2003.9~2006.6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1.9~2003.6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9.9~1993.6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本科學習,獲學士學位。

任職經歷

2009.12~至今武漢大學,副教授。

2006.7~2009.11武漢大學,高級工程師。

1993.7~2001.9冶金工業部武漢勘察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主講課程

含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基礎工程》本科課程

《樁基工程》本科課程

《地基處理》本科課程

《工程地質》本科課程

《高等土力學》研究生課程

科學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

深基坑工程、軟土地基處理、特殊性土地基

主要論文著作

[1]司馬軍,呂果,胡建偉.剛性擋牆前土台被動土壓力模型試驗研究.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大會會議論文集

[2]司馬軍,劉祖德,徐書平.加筋水泥土牆複合土釘支護的現場測試研究.岩土力學,2007年第28卷第2期(EI)

[3]司馬軍,劉祖德,付旭東.典型二元地層雙排樁支護結構現場測試研究.第二屆全國岩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2006.

[4]司馬軍,劉祖德,鄧小雄,樊慧敏.老粘性土中某噴錨滑坡事故的分析及處理.岩土力學, 2003年第24卷第5期.

[5]徐書平,劉祖德,司馬軍.考慮擾動的飽和軟粘土球形孔擴張彈塑性解.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z1(EI)

[6]杜斌,鄒勇,司馬軍,劉祖德.武漢盤龍城大橋0#橋台的糾偏分析.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z2(EI)

[7]徐書平,司馬軍,鮑華.遺傳算法在尋找邊坡最小安全係數中套用.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年第3期.

[8]李雋,王元漢,司馬軍.綜合支護在武漢市總工會辦公大樓深基坑工程中的套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1年第20卷第z1期.

參編著作:

[1]《樁基工程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近五年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重大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子項:大型渡槽結構最佳化設計及動力分析-大型渡槽下部結構型式及最佳化設計研究(JGZXJJ2005-30),2006~2008

[2]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子課題:渡槽下部結構型式最佳化設計與抗震研究(2006BAB04A05),2007~2009

[3]浙江玉環電廠沉井施工環境影響數值分析,天津電力建設公司,2006

[4]江西武山銅礦細粒築壩試驗研究,中國瑞林技術有限公司,2006

[5]空軍雷達學院教研大樓永久邊坡支護最佳化設計,空軍雷達學院,2006

[6]廈門集美大橋高崎側接線一、二期工程設計,廈門航空港集團有限公司,2007

[7]雷苑小區基坑支護設計,空軍雷達學院,2007

[8]空軍雷達學院體育館深基坑支護設計,空軍雷達學院,2008

[9]鄂州電廠深基坑支護設計,中工武大設計研究院,2008

[10]越南金甌化肥廠地基處理設計諮詢,五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

[11]正安實業大樓深基坑支護設計諮詢, 正安實業(武漢)有限公司,2009

[12]武昌造船廠船台板和橫移區地基加固設計,武昌造船廠,2010

[13]新華醫院腦科大樓深基坑支護設計,湖北省新華醫院,2010

[14]江銅集團城門山銅礦攔污壩軟基施工監測,江西銅業集團城門山銅礦,2010~2011

[15]江銅集團城門山銅礦劉家溝尾礦壩施工監測,江西銅業集團城門山銅礦,2010~2011.

[16]廈門翔安機場填海造地深層地基處理、圍場海堤及防洪排澇專題研究,廈門機場建設指揮部、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11

[17]雪蓮小區深基坑支護設計,空軍雷達學院,2011

獲獎及榮譽

[1]湖北省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湖北省出版文化城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1998年;(排名第1)

[2]武漢市優秀青年,武漢市新長征突擊手,2001年;

[3]第九屆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2003年度建設部部級城鄉建設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2003年度湖北省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武漢市福星城市花園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排名第2)

主要社會和學術兼職

全國註冊岩土工程師

武漢市深基坑評審專家庫專家

湖北省招投標中心評審專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四)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