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軍

右軍

右軍有四個意思:1、指軍隊;2、指官名;3、指王羲之;4、指鵝。

名詞解釋

(1).軍隊:周制,天子有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亦泛指右翼部隊。《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史記·趙世家》:“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國語·吳語》:“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亦令右軍銜枚踰江五里以須。”《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帝率右軍若干惠,大破神武軍,悉虜其步卒。”

(2)官名:即右將軍右軍將軍。晉制: 右將軍與右軍將軍(簡稱右軍)都是中央直屬武官。但是,右軍主宮城內宿衛,右將軍雖也主禁兵,但也對外征伐。最主要的區別還在於右軍為四品官,而右將軍則是三品官。右軍是銀印青綬,右將軍是金印紫綬。
(3).人名:晉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後人尊王羲之為“右軍”,故不直呼其名。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齊王僧虔《論書》:“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唐高適《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孟浩然:“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軍”。杜甫:“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清姚鼐《題二王帖》詩之三:“地下右軍如可作,詎將知己許文皇。” 因之而有成語、辭彙如:右軍習氣(比喻一味摹擬古人,不能自創一格)、右軍帖(王右軍的帖字)、右軍亭右軍祠等等。
(4).鵝:相傳王羲之愛鵝,後以“右軍”作為鵝的別名。宋沉括《夢溪筆談·譏謔》:“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以其好養鵝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聊備一饌。’”宋高承《事物紀原·蟲魚禽獸·右軍》:“晉右將軍王羲之好鵝。在會稽山陰,道士養群鵝,羲之每就玩之。道士曰:為寫《黃庭經》,當以相贈。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去。今人誤以鵝為‘右軍’,緣此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