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特拉汶斯基

俄國作曲家,20世紀現代音樂的傳奇人物,革新過三個不同的音樂流派:原始主義、新古典主義以及序列主義。被人們譽為是音樂界中的畢卡索。1882年6月17日出生於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父9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中學畢業之後進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法律。1903年,結識了著名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並成為他的得意門生,從此便開始了其作曲生涯。1971年4月6日於美國去世,死後葬於威尼斯。

作品簡介

這是一幅大膽得出奇,又嚴謹得出奇的攝影佳作。
被攝者史特拉汶斯基是作曲家。為了拍好他的肖像,作者絞盡腦汁,精心構思。和這張照片的相同的場面,他拍攝了許多張,包括多種角度、動態、距離、構圖的,最後選定了現在這一張,並進行了大膽的剪裁,最終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畫面。這幅作品好在哪裡呢?我們認為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新穎別致,畫面上人物占極小部分,而且處在左下角;在淺色背景襯托下,人物以外的琴蓋和支柱倒占了畫面的大部分。紐曼採取這種新穎的構思,別致的構圖,並不是挖空心思,憑空杜撰出來的,它有一定的生活根據。

作品特色

誰都知道,作曲家和鋼琴幾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關係。把主人公安排在琴房這個環境,應該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關鍵是人物在畫面上占據的面積大小問題。紐曼的這種處理包含了某種藝術的辯證關係在內。我們知道,有的物象在畫面上占據面積大,可能是畫面主體,也可能不是主體,有的雖然看來顯得小,倒可能是主體,這就看作者如何處理作品題材內涵和動工構成因素了。一般說來,有生命的、起主導作用的、運動著的、富有變化的,總是更重要、更突出些,相反的情況總是顯得重要性不如前者。而在藝術表現上,形體雖大,如果只是屬於陪襯物體,又能起著引導視線、突出主體的作用,那么,大的看似為大,實際在觀賞者心目中顯得小,而小的表面看似小,實際上在觀賞者心目中覺得很大。紐曼正是這樣理解和處理這幅作品的人和物的關係的。作者為什麼只取鋼琴的上部而不取下部,人物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