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鱘苗種培育技術

8-12次,日投餵是為體重的10%-12%。 餌料粒徑0.4-0.6mm,日投餵量為體重的7%-10%。 1mm,第天投餵6次,日投餵量為體重的5%-7%。

1、基礎設施

1.1玻璃鋼盆圓形,直徑1m,深度50cm,笛式表層供水,中央底層排水,垂直彎管控制水位,並能保持常流水。

1.2水泥池形狀可以是圓形也可是方形,方形是避免死角,面積以10m2~15m2為宜,深度為1m。要求進排水方便,有排污口,排水管能水位,並能保持微流水。

1.3充氣泵空氣壓縮機,每個玻璃鋼盆2個氣泡石,羅茨鼓風機,每個水泥池一個代氣管。

2、苗種生活環境

史氏鱘生活水環境要求水質清新,溶解氧高要高於6mg/l,最適生長溫度18℃~24℃,低於4℃或高於27℃時拒食人工配合飼料。溫度變化不能過大,每天不得超過5℃。PH值7~8。

3、 飼料

從仔魚開口至苗種培育結束,全程使用配合飼料,粒徑為0.2~2.5mm。前期為微顆粒飼料,後期為沉性飼料。仔稚魚對蛋白質要求為46%-50%。幼魚對蛋白質的要求為42%-45%。同時注意添加高度不飽和脂肪酸,以滿足營養需求。

4、 培育方法

4.1史氏鱘按生長情況分為三個階段

4.1.1仔魚階段剛破膜仔魚移入玻璃鋼盆中飼養,密度為2000-3000尾/m2,水位保持25cm左右,水流量為15升/分鐘。仔魚黑色素栓排出,標誌著仔魚從體內營養期轉入混合營養期,開口攝食配合飼料,飼料粒徑0.2-0.4mm。這時期的密度為1500-2000尾/m2,每天投餵次數為 8-12次,日投餵是為體重的10%-12%。

4.1.2稚魚階段仔魚長至3cm,初具成魚形狀,便視為進入稚魚階段。稚魚人和3- 5cm,放養密度為1000-1500尾/m2,水位保持在30cm,流是為20升/分鐘。餌料粒徑0.4-0.6mm,日投餵量為體重的7%-10%。魚全長達5-10cm時,便移入水泥池中飼養,放養密度為400-800尾/m2,水位保持在35-40cm,流量為25升/分鐘,餌料粒徑為0.6- 1mm,第天投餵6次,日投餵量為體重的5%-7%。

4.1.3幼魚階段魚苗全長達10cm,視為進入幼魚階段,繼續在水泥池中飼養,規格為10-15cm時放養密度為300-500條/m2,水位保持40-50cm,流量為30升/分鐘。每天投餵次數減為5次,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 5%-7%,飼料粒徑為1-1.5mm。魚全長達15-20cm時,放養密度為250-300尾/m2,每天投餵4次,日投餵量為體和的4%-5%,餌料料徑為1.5-2.0cm。

4.2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 每天認真巡池觀察,定期測定水質理化因子,第5天測量魚體重和體長,以便確定餌實投餵量。每天測3次水溫,水溫最好控制在18℃-24℃。本著人面預防,積極治療的原則。仔魚階段最好不用藥,稚魚階段防止紅嘴商的發和,採用 “外消”和內服的方法。“外消”:全池潑灑食鹽水,使池水濃度為5‰-7‰,連用3天。內服:飼料拌呋喃唑酮,每100kg魚用藥2.5克。幼魚階段預防細菌性出血商。“外藥”:氟酸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藥2g,連用3天。內服:飼料中拌土黴素,每100.kg魚用藥3g,隔次投餵。
(本文已被瀏覽 1260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