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傑

簡介

史學傑,環縣木缽鎮關營村史家溝人,生於1880年,夏曆五月初一。稍識字,自幼家境貧寒,祖輩以農為業。父親史占魁,環縣道情皮影戲藝人,有較高造詣,史家班的創始人,在甘肅環縣很有影響。

藝術道路

學傑兒時受父輩薰陶,迷於道情皮影戲。他13歲隨父學藝,學唱功,練挑扦,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都能刻苦用功,留心記憶。17歲時,初露頭角,領史家班。農忙務農,農閒演出,以其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為提高道情皮影表演藝術,他不辭勞苦,奔波於環縣東西南北,虛心學習各派技藝,博採眾長,彌已之短。時,環縣有徐家、魏家、解家、敬家、許家、段家、苟家等10多個班子。他先後多次搭班求藝,熟悉掌握各派風格,特別是常討教於道情皮影藝術大師解長春的“四大弟子”敬乃梁、杜民華、韓得芳、魏國誠等。20餘歲,他在道情皮影演唱上已有相當造詣,他的唱腔與道白吐字清晰,行腔高昂婉轉,人稱“鐵嗓子”。演技嫻熟,生、醜、淨、旦皆能演唱。不僅在環縣,而且在隴東亦很有名氣。

赴京演出

新中國成立後,他與廣大民間藝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極大提高,愈唱愈有勁頭。1953年,上級指定他為環縣道情皮影戲的領班人,與本縣藝人敬廷璽、曹彥清、趙連芳、趙連基5人組成皮影隊,隨甘肅代表隊赴京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觀摩演出大會,向首都觀眾進行了匯報表演。由他主演的道情戲《反天宮》,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灌制了唱片,發行全國。會演期間,受到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7年,他二次進京參加了全國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演出大會。甘肅代表隊演唱的隴東道情《二姐娃做夢》,不時贏得觀眾陣陣掌聲。此時正在觀看的毛澤東主席讓秘書送來紙條,上寫:“請將《二姐娃做夢》再演一次,以便重溫對隴東的緬情之情”。看到毛主席的條子,演員們無比興奮,立即作了重新演出。從此隴東道情受到各級文化部門的重視。1958年,他受聘到甘肅省隴劇團任教師,同時為有關部門及音樂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不少隴東道情的原始資料。當年,省隴劇團排演了大型隴劇《楓落池》,於1959年赴京匯報演出,受到周總理的接見和高度評價。《楓》劇的演出成功,無不滲透著史學傑等環縣道情皮影藝人的心血。

貢獻

1962年,史學傑從省隴劇團退職回家,繼續為鄉親們演唱道情皮影戲。同時,注重培養年輕藝人,收徒數十人,隨他學藝。他一絲不苟地傳藝作風,受到弟子們的讚賞。“文化大革命”中,道情皮影曾一度被視為“四舊”而破除。史憂心忡忡,千方百計保留箱具,盼望有一天道情皮影藝術能重見天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皮影戲枯木逢春,獲得新生。當時史已年近七旬,雖不能爬山涉水演出,但多次為省電台、縣文化館灌制錄音,熱情接待來訪者,為其哼唱、口述隴東道情多方面的資料,為這朵土生土長的藝術花朵的研究和發展貢獻力量。1984年夏曆四月二十三日,史學傑病故,終年76歲。甘肅省文化廳、慶陽地區行署文聯等單位發來唁電,譽稱:“史學傑為著名隴東道情藝人,為把隴東道情搬上大舞台,為全省隴劇的創立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