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欒樹

台灣欒樹

台灣欒樹(學名:Koelreuteria elegans),又名苦楝舅、苦苓江、金苦楝、拔子雞油、台灣欒華、木欒仔、五色欒華,是一種無患子科的落葉喬木植物,為台灣原生特有種,耐旱性強,大約秋季10月開花。台灣欒樹的花序、果實及葉片色彩均饒富變化,開花和結果期很長,樹性犟軔又耐污染且成長迅速,為世界級的行道樹種。台灣欒樹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質壤士為佳。台灣欒樹生長快速、耐下旱,但較不耐陰,最好定植在日照充足之處。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名稱 台灣欒樹

科別 無患子科

學名 Koelreuteria formosana

別名 苦苓舅、拔仔雞油、台灣欒華、木欒仔、五色欒華、四色樹

原產地 台灣

基本內容

台灣欒樹台灣欒樹

學名: 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

俗名: 苦苓舅

科別: 無患子科

培育繁殖: 用播種、扦插法,春季為適期。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0M。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紙質。秋季開花,圓錐花序,頂生,花冠黃色。

形態特徵

台灣欒樹台灣欒樹

落葉喬木,高15—17m。二回奇數或偶數羽狀複葉,小葉10—13,基部極偏斜,先端長漸尖至尾尖。大型頂生圓錐生序25cm長,萼長和花瓣各5。蒴果瓣玫瑰紅色。

形態:樹高可達25公尺,乾直立,樹冠傘形。

葉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基部歪斜,紙質,淺重鋸齒緣。

花:圓錐花序頂生,花冠黃色,朔果三瓣合成,呈澎大氣囊狀,粉紅色至赤褐色,最後呈土色。秋季開花,約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果實:蒴果的紅色隨著成熟度逐漸變淡,膨大的球囊在末端裂開;而後顏色褪至近淡綠色(下左),再轉褐色(下右);完全成熟的果實展裂開來,成熟的種子呈黑色。

樹皮:樹皮為褐色,樹冠開展。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為4至6對、紙質,呈長卵形,小葉基部歪斜,邊緣有淺鋸齒;為大型頂生圓錐花序、花為黃色,花瓣5瓣,瓣片基部為紅色;蒴果呈膨大球囊狀,有三個稜弧形般像似紙折的小燈籠,為粉紅色,成群結隊簇生鮮艷可愛,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球形成熟時黑色。台灣欒樹的花序、果實及葉片色彩均饒富變化,開花和結果期很長,樹性犟軔又耐污染且成長迅速,為世界級的行道樹種。

春天時,台灣欒樹會從光禿禿的枝條上長出鮮嫩的綠葉;夏天則以濃綠的樹葉為過往的人們提供遮蔭;夏天即將結束時,微小的黃花會以花海戰術構成耀眼的黃金花浪,黃花落盡,登場的是像燈籠又像氣球的鮮紅可愛果實。

小葉披針形至長橢圓披針形,大小變異大,多數長6~10cm,寬2~3cm,漸尖頭,細鋸齒緣。花序無毛,金黃色。花5數;雄蕊約8枚。果紅褐色。特產本島低海拔日照犟的森林中。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闊葉林內。

分布情況

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台灣。

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

台灣欒樹照片集錦台灣欒樹照片集錦

播種或扦插法來繁殖,春季為適期。

栽培土質以肥沃濕潤的土壤為佳,日照需良好。春至夏季每1-2個月追肥一次大樹增加磷、鉀肥,能促進開花結果。性喜高溫高濕,生長適溫23-32度

1、 種子 600元/公斤(約8000粒)出芽率85%,

2 、種苗 高30公分上1。20元/株(袋苗) 3 胸徑3-6公分苗木。

栽培技術

台灣欒樹不僅是台灣原生樹種,而且只特產台灣本島,其他地區不分布。台灣欒樹為優良的綠化樹種,還是台灣宜蘭縣縣樹。台灣欒樹當然。以在自家庭院科,植, ·般可以採用種子播種法,通常在1 1~12月採收成熟的果實(外表已旱乾枯的褐色),取內部圓而黑的種子。於舂、秋季捅種皆可;但以春季較適宵,播科,日i將種了浸水軟化,可提高發芽率。將種子播種於砂質壤士,置於冷涼處,定期澆水即可正常發芽牛長,待其長至2()~3I)cm以卜.再定植。種子播種法,需等8~9年以上才能開花結果,如果恕提甲.丌花,可以採取扦插或嫁接法繁殖。此外,台灣欒樹樹下的路

女|1果不是用水泥鋪面,常可見到它的種了掉落後,做法最為簡便。

台灣欒樹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質壤士為佳。台灣欒樹生長快速、耐下旱,但較不耐陰,最好定植在日照充足之處。性喜溫暖至高溫,生長適溫約1 8~3()℃,每年於春、秋兩歪客施日田1漆險其胛外.幼小可施以含氮素較高的三要素肥料,以促進苗木生長;5~6午以上的苗水可以磷、鉀較高的肥料為主,以促進開花、結果,冬季落葉唇,可進行整枝、修剪,以維持優美樹形。

修剪整形

欒樹在栽植時一般都做截乾處理,乾高根據需求定為2.5米至3.5米。種植當年冬季,在分枝點以上萌發出的枝條中,選留3至5個生長健壯且分布均勻的枝條做主枝,其餘全部疏除。保留下的枝條短截留45厘米左右,第二季夏季在選定的主枝上保留6至9個芽,芽的分布方向要合理,不可交叉,且要分布均勻,由此形成側枝。待初冬修剪時再對側枝進行短截,短截長度50厘米左右。按此法進行修剪,3年後即可形成基本樹形,以後要及時疏除乾枯枝、病蟲枝、內膛枝、交叉枝、徒長枝即可。

套用價值

以觀賞為主,屬於觀賞植物。適合作園景樹或行道樹,花可做黃染料,全株可藥用。為台灣特有樹種且名列世界十大名木之一。因葉形似苦楝故又稱「苦楝舅」;至於為何稱四色樹?因從滿株綠葉到開花時呈黃色,結果時又轉為紅褐色,直至蒴果乾枯成為褐色而掉落,共有四色,觀賞期特長,而稱之。

園林綠化中,台灣欒樹屬於高大的觀賞植物,經過引種培育後,被廣泛用於道路綠化,公園綠化,遮蔭樹等。其綠化效果凸出,移栽成活率極高,這一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病蟲防治

目前有關於台灣欒樹主要的病蟲害有流膠病,蚜蟲,黑點豹蠹蛾,桃紅頸天牛,針對這幾種病蟲害都已經有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流膠病

此病主要發生於樹幹和主枝,枝條上也可發生。發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呈暗褐色,表面濕潤,後病部凹陷裂開,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膠塊,最後變成琥珀狀硬質膠塊,表面光滑發亮。樹木生長衰弱,發生嚴重時可引起部分枝條幹枯。

該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大致可分為生理性流膠,如凍害、日灼,機械損傷造成的傷口,蟲害造成的傷口等;還有侵染性流膠,細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膠,致病病菌尚不清楚。

防治措施:

(1)刮疤塗藥。用刀片刮除枝幹上的膠狀物,然後用梳理劑和藥劑塗抹傷口。

(2)加強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凍,可塗白或塗梳理劑。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時防治枝幹病蟲害,儘量避免機械損傷。

(3)在早春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噴兩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病期噴百菌清或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

二、蚜蟲

蚜蟲為同翅目、蚜科,是台灣欒樹的一種主要害蟲,主要危害台灣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嚴重時嫩枝布滿蟲體,影響枝條生長,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死亡。發生規律:一年數代,以卵在芽縫、樹皮裂縫處過冬。次年4月上旬台灣欒樹剛發芽時,過冬卵孵化為若蚜,此時多棲息在芽縫處,與樹芽顏色相似。4月中旬無翅雌蚜形成,開始胎生小蚜蟲;4月下旬出現大量有翅蚜,進行遷飛擴散,蟲口大增;4月下旬至5月份危害最嚴重,枝條嫩梢,嫩葉布滿蟲體,吸食樹木養分,受害枝梢彎曲,葉片捲縮,樹枝、樹幹、地面都灑下許多蟲尿,既影響樹木生長,又影響環境衛生;6月中旬後,蟲量逐漸減少;至10月中下旬有翅蚜遷回台灣欒樹,並大量胎生小蚜蟲,危害一段時間後,產生有翅胎生雄蚜和無翅胎生雌蚜,交尾後產卵過冬。

防治方法

(1)於若蚜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淨2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土蚜松乳油或吡蟲啉類藥劑。(2)於初發期及時剪掉樹幹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3)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4)幼樹可於4月下旬,在根部埋施15%的涕滅威顆粒劑,樹木乾徑每厘米用藥1~2g,復土後澆水;或澆樂果乳油,乾徑每厘米澆藥水1.5kg左右。

防治措施

1.過冬蟲卵多的樹木,於早春木發芽前,噴30倍的20號石油乳劑。2.於4月份及時剪掉帶蟲嫩枝,消滅初發生的蚜蟲。3.幼樹可於4月下旬,在根部埋施15%的涕滅威顆粒劑,樹木乾徑每厘米用藥1至2克,復土後澆水;或澆樂果乳油,乾徑每厘米澆藥水1.5公斤左右。4.可噴1500至2000倍的40%氧化樂果乳油或土蚜松乳油等。

三、六星黑點豹蠹蛾

一年一代,以幼蟲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5月中旬陸續化蛹,6月上旬成蟲羽化交尾產卵,6月下旬幼蟲孵化。幼蟲可由葉柄基部、葉片主脈後部或直接蛀入枝條內,被蛀枝條先端枯萎。幼蟲可轉移為害,也可在蟲道內掉頭,10月份幼蟲蛀入二年生枝條越冬。該蟲鑽蛀危害時排出大量顆粒狀木屑。受害植株八九月份出現大量枯枝,嚴重破壞景觀。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人工剪除帶蟲枝、枯枝。也可在幼蟲孵化蛀入期噴灑觸殺藥劑,如見蟲殺1000倍液,或用吡蟲啉2000倍液等內吸藥劑防治。

四、桃紅頸天牛

主要危害木質部。卵多產於樹勢衰弱枝幹樹皮縫隙中,幼蟲孵出後向下蛀食韌皮部。次年春天幼蟲恢復活動後,繼續向下由皮層逐漸蛀食至木質部表層,初期形成短淺的橢圓形蛀道,中部凹陷。6月份以後由蛀道中部蛀入木質部,蛀道不規則。隨後幼蟲由上向下蛀食,在樹幹中蛀成彎曲無規則的孔道,有的孔道長達50cm。仔細觀察,在樹幹蛀孔外和地面上常有大量排出的紅褐色糞屑。

用藥劑注乾防治桃紅頸天牛效果較好,可選用內吸性殺蟲劑。

病害防治

流膠病

1.症狀此病主要發生於樹幹和主枝,枝條上也可發生。發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呈暗褐色,表面濕潤,後病部凹陷裂開,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膠塊,最後變成琥珀狀硬質膠塊,表面光滑發亮。樹木生長衰弱,發生嚴重時可引起部分枝條幹枯。

防治方法

(1)刮疤塗藥用刀片刮除枝幹上的膠狀物,然後用10倍梳理劑腑一種用多種中藥復配的藥劑塗抹傷口。

(2)加強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凍,可塗白或塗梳理劑。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時防治枝幹病蟲害,儘量避免機械損傷。

欒樹蚜蟲

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發生嚴重時樹梢、葉上布滿蟲體,嫩葉皺縮成團,嫩梢彎曲不長,並有大量分泌物。欒樹蚜蟲為害防治方法如下:

1.於若蚜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淨2000倍液等吡蟲啉類藥劑。

2.於初發期及時剪掉樹幹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

3.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

桃紅頸天牛

桃紅頸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體黑色,有光亮;前胸背板紅色,背面有4個光滑疣突,具角狀側枝刺;鞘翅翅面光滑,基部比前胸寬,端部漸狹;雄蟲觸角超過體長4~5節,雌蟲超過1~2節。它體長28~37mm。主要分布於北京、東北、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等地。

防治方法:

1、捕捉欒樹數目上的成蟲

六、七月間,成蟲發生盛期,可進行人工捕捉。捕捉的最佳時間有二,一是早晨6點以前,二是大雨過後太陽出來。用綁有鐵鉤的長竹桿,鉤住樹枝,用力搖動,害蟲便紛紛落地,逐一捕捉。人工捕捉速度快,效果好,省工省藥,不污染環境。桃紅頸天牛蛹羽化後,在6~7月成蟲活動期間,可利用從中午到下午3時前成蟲有靜息枝條的習性,組織人員在果園進行捕捉,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2、對欒樹進行塗白樹幹

四、五月間,即在成蟲羽化之前,可在樹幹和主枝上塗刷"白塗劑"。把樹皮裂縫,空隙塗實,防止成蟲產卵。利用桃紅頸天牛懼怕白色的習性,在成蟲發生前對桃樹主幹與主枝進行塗白,使成蟲

桃紅頸天牛

不敢停留在主幹與主枝上產卵。塗白劑可用生石灰、硫磺、水按10∶1∶40的比例進行配製;也可用當年的石硫合劑的沉澱物塗刷枝幹。

3、刺殺幼蟲

月份前孵化出的桃紅頸天牛幼蟲即在樹皮下蛀食,這時可在主幹與主枝上尋找細小的紅褐色蟲糞,一旦發現蟲糞,即用鋒利的小刀劃開樹皮將幼蟲殺死。也可在翌年春季檢查枝幹,一旦發現枝幹有紅褐色鋸末狀蟲糞,即用鋒利的小刀將在木質部中的幼蟲挖出殺死。

4、進行欒樹藥劑防治

根據害蟲的不同生育時期,採取不同的方法。六、七月間成蟲發生盛期和幼蟲剛剛孵化期,在樹體上噴灑殺50%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7-10天1次。連噴幾次。再就是蟲孔施藥,大齡幼蟲蛀入木質部,噴藥對其已無作用,可採取蟲孔施藥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樹幹上的排糞孔,用一次性醫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50%敵敵畏800倍液或10%吡蟲啉2000倍液,然後用泥封嚴蟲孔口。

在幼蟲危害期,可採用以下藥劑對欒樹進行防治:

用1份敵敵畏、20份煤油配製成藥液塗抹在有蟲糞的樹幹部位;

用殺滅天牛幼蟲的專用磷化鋁毒簽插入蟲孔;

用植物百部根切成段塞入蟲孔,並將孔封嚴熏殺幼蟲。此外,及時砍伐受害死亡的樹體,也是減少蟲源的有效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