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文廟

台州府文廟

台州府文廟,又名“孔子廟”,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市區回浦路西端。始建於北宋寶元二年(1039),為台州文廟與州學。建築有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杏壇、露台、大成殿、明倫堂、啟聖祠,建築面積為2230平方米,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占地756平方米。1983年4月15日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台州府文廟台州府文廟大成殿
始建於北宋寶元二年(1039),為台州文廟與州學。到了明清時期,台州文廟府學規模有所擴大,是當時台州最大的文廟府學,呈現出右廟左學的新格局,開創了台州文廟“廟學合一”的新體制。

台州文廟府學,自北宋以來,歷遭火災、火害而多次被毀,幾經重修重建,到民國時期許多建築都已坍塌無存,保留至今的僅存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縱深五間,形制宏偉完好。1983年4月15日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臨海市政府出資,仿康熙舊制以復建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杏壇、露台、大成殿、明倫堂、啟聖祠,占地面積為514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230平方米,於2005年修繕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修復後的台州府文廟顯得莊重、古樸。

2015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6周年紀念日,台州府文廟舉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台州府文廟自建成以來,就有舉辦祭孔大典的傳統,通過多年的整理和挖掘,現在的祭孔大典儀式遵循的是清朝禮制。

建築布局

台州府文廟台州府文廟
文廟布局,正門稱欞星門,東面為名宦祠,供奉晉代以來,為台州人民做了好事的歷代台州太守遺像54人,以示後人學習。西面為鄉賢祠,專供奉為家鄉做過好事、造福鄉里的台州鄉賢名士,共供奉從吳國尚書僕射屈晃至清朝陳函輝等名士85人。

進入欞星門是大成門。大成門內正殿為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也是文廟最大的殿堂,占地756平方米,建築氣勢宏偉,布局合理,透露著古樸、大氣的風格。大成殿內正中供孔子塑像,位於縮微神龕內。孔子像兩旁為“四配”、“十二哲”塑像,各居於龕內,他們身著九章服,頭戴九晃旒,為王侯之制。殿內橫樑上高懸著清朝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8位皇帝御書匾額,體現了歷代皇帝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

大成殿前兩旁建築為東廡、西廡,也稱十二賢房,為供奉歷代賢、儒之處。1920平方米石板鋪地,四周種有2株桂花樹和2株杏樹,兩側各挖八角水井一口。

大成殿前的露台,占地176平方米,三級石台階,四周石欄護之,均雕走獸,雕刻精緻優美。

祭孔時奏大成樂和舞八佾舞的樂舞生以及演習古儀的禮生均在此露台上活動。

大成殿前有杏壇。杏壇前築有二條八級龍頭扶手石台階,台階中間鑲嵌一塊蟠龍石雕圖案,給人一種莊重嚴肅的感覺,杏壇是孔子重視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

台州文廟府學,以“禮門義路”為界,分東、西兩個入口,東入口題額為“騰蛟”,西入口題額為“起鳳”。府學有大門,門檻特別高。門上內題“門當”,外寫“戶對”。

明倫堂位於大成殿後方,是孔子傳播教化用的場所,三千弟子在這裡深入學習,聆聽老師講課,消化老師教導。尊經閣是用來收藏書籍的地方,供弟子閱讀學習之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