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碉樓

台山碉樓

台山碉樓是世界移民史上罕見的社會現象,也是西方建築藝術大規模融入我國農村的奇特的“藝術畫廊”。

概述

台山的碉樓多建於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葉,鼎盛期數量超過2000座,遍布台山各地。由於土地貧瘠、生產手段落後,一年耕種的糧食僅可支撐半年,自18世紀中葉起,台山人就開始飄洋過海,出國謀生,發展至今,祖籍台山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已有130多萬,遍布世界92個國家和地區,比家鄉人口還多。當年,歷經磨難的華僑有了積蓄之後,強烈的“衣錦還鄉”和“落葉歸根”情結促使他們紛紛匯錢回鄉操辦買田、蓋房、娶妻三件事,從而使得碉樓的建築有了資金後盾並融匯了各國的建築風格。

功能

台山碉樓台山碉樓

台山的碉樓,大多建於二、三十年代碉樓的分布,大致是丘陵地區和靠近山區的地方比較多,皆因防備盜賊而起,主要由海外華僑捐資興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國外賺了錢的華僑,帶回金錢和圖紙回故鄉,建起了反映他們居住地建築風格和風情,又溶入故鄉傳統建築藝術的,具防護與居住功能的“中西合璧”式碉樓。這些碉樓至今完好無損,只是大部分已無人居住,無人守護,一片蒼涼。也有的由村中公嘗(公共田產)收入或村人攤派自籌而建。

結構

這些碉樓一般三、四層,高的十層,牆有尺多厚,有黃泥拌石灰舂成的,有青磚或花崗岩石砌的,更多的是鋼筋水泥結構;每層的四邊牆上都開有槍眼。 頂層普通四邊突出,形似陽台,"陽台"底也開有槍眼;四角築成瞭望台,甚至裝有探照燈。門窗不大而都用厚厚的鋼板做門,整座碉樓都異常牢固。

台山碉樓.四九鎮台山碉樓.四九鎮

台山市碉樓建築的全盛時期,有碉樓2000多座,遍布台山的每個角落,現有1000多座,保留完好無損的626座。這些雄偉壯麗、建築風格獨特的碉樓,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今天,仍然默默地沉睡著,有待有識之士前來撩開她神奇的面紗,露出她的美麗容顏。

台山碉樓台山碉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