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一條街

叫魂一條街

沿著華豐市場與農工商超市相鄰的弄堂往裡走大約30米,就可以看到很多“叫魂店”,總共有七八家,皆為普通民房,而這條街也成為口口相傳的“叫魂一條街”。

事件

沿著華豐市場與農工商超市相鄰的弄堂往裡走大約30米,就可以看到丁小姐所說的“叫魂店”,總共有七八家,皆為普通民房。

每家店門口都豎著相似的巨幅廣告,上面包括“叫魂者”的人像,“祖傳X代”的宣傳語、以及服務內容、聯繫方式等。

此外,臨街的幾家店門口還安裝著廣告燈箱,沒有臨街的則做了引路牌,毫無遮掩之意。

叫魂

“叫魂”是當地傳統產業顧客開著賓士上門

華豐市場的一位經營戶告訴記者,“叫魂店”在這一帶紮根已久,頗具特色,他笑稱,“和永康的歷史一樣久,說祖傳也不為過。”

在他的記憶里,“叫魂店”起初只有一兩家,且諱莫如深,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門生意日益興旺,大有遍地開花之勢。

記者在一家“叫魂店”門口遇到了一對夫妻顧客,他們剛帶著孩子“叫魂”出來,走向一輛賓士S級轎車,臉上掛著笑容,“孩子連續哭鬧了幾個晚上,睡不好覺,醫院看看不行,就帶他過來了。”

華豐市場邊一位賣艾草香囊的老人說,需要“叫魂”的大多是孩子,並且集中在兩種病症上——哭夜(晚上哭鬧不停)、發燒(低燒反覆),“按照以前農村的說法,小孩子乾淨,容易看見鬼魂之類的東西,被騙走,所以要叫魂把孩子叫回來。”

曾花錢為自己兩個孫女叫過魂的朱大媽告訴記者,永康、武義、金東區的一些鄉鎮,有很多人都相信“叫魂”,“有很多是大老闆,他們高興起來,一下給很多錢。這些店生意很好,反正也不貴,就算不信,試一下也無所謂。”

場地

“叫魂”場地:一張桌子,一個人

知情人告訴記者,“叫魂店”設施簡單,“商住兩用”,店主一般在客廳擺上一張八仙桌,供上各種“神仙”,插著香燭,就算是“叫魂”場地了,“一張桌子一個人就可以開張了。”

在華豐市場旁一位商戶的介紹下,記者找到了一家據說“比較正宗”的“叫魂店”,在它的外牆廣告上,寫著“祖傳三代蔣XX”。

走進這家店,看到的情景果然和先前聽說的一樣。店主夫妻正在吃飯,記者詢問能否“叫魂”,一名30歲左右的婦女回答說:“可以。20元一次,我們和別家不一樣,是祖傳三代,價格貴一點,但肯定有效果。”

記者表示,孩子沒有帶來,能否通過貼身衣物“叫魂”,女子很“專業”地說:“不看到不能叫,我是祖傳的,隨便叫叫的事情我不做,你們要么換家看看。”

過程

“叫魂”過程:念咒、撒米、做符

隨後,記者找到了另一家“祖傳叫魂店”。店主是名50多歲的婦女,價格是每次10元。

一開始,這名婦女也表示“叫魂”必須要看到人,但在記者的要求下,她終於答套用孩子的貼身衣物“試一次”。

婦女坐在桌子邊,拿起桌上一個小酒盅,從插香的碗中抓了一把米放進去,用手絹包裹起來,同時叮囑記者拿著孩子的衣物坐在她的正前方。

記者隨口報了一個名字,謊稱孩子“哭夜”。

接著,婦女拿起手絹包裹著的小酒盅,在孩子衣服上空邊轉圈邊用永康方言念叨,念完一遍後打開手絹,將部分米撒在衣服上,繼續將小酒盅包裹起來重複剛才的動作。

如此重複了3次後,婦女打開手絹,將剩餘的米倒回碗中,拿起桌邊一張黃紙邊念叨邊疊起來。“我做個符,回去後帶著孩子到門外,把符點起來在小孩子頭上轉幾圈,燒完為止。”

婦女收了錢後說,要是不行就把孩子帶到她店裡重新叫一次,不收費。

專家說法

專家說法“叫魂”其實是種心理暗示,不可迷信

金華市第二醫院醫務科長黃恩醫師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20多年,他說,在古代“叫魂”是一種儀式化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現在民間的叫魂被注入了太多迷信成分,加上人們缺乏心理健康知識,導致很多人放棄去醫院就診而盲目叫魂。”

黃恩說,兒童哭夜、發燒反覆,大多是受驚嚇引起的,屬於心理問題,可以找專門的醫院進行心理治療。如果實在嚴重,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一些藥物治療,千萬不要盲目“叫魂”,以免延誤病情。

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工商:屢禁不止,部分民眾不理解

永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管領導胡躍峰告訴記者,工商部門曾聯合文明辦等部門一起執法,取締過這些“叫魂店”,但它們很快又死灰復燃,讓他感到無奈和棘手。

但胡躍峰同時表示,他們會立即著手拆除“叫魂店”的違法廣告和招牌,並當著記者的面,要求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取證。

永康市文明辦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文明辦一直在參與相關取締工作,但效果不夠理想。

“我有一次去現場取締,遇到正在叫魂的孩子,想勸勸他的父母,結果那對夫妻惡狠狠地叫我少管閒事。”這名工作人員無奈地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