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韓鎮

古韓鎮

古韓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人文景觀,古有八景:寶峰晴雪、獅山晚照、涼樓盛觀、漳江春渡、市橋懷故、韓山獨秀、仙堂舊隱、甘泉嗽玉。歷史人物主要有,西漢傑出的政治家張良;東晉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譯家法顯;明洪武年間監察御史連楹;明嘉靖年間禮部和吏部尚書劉龍等。

基本信息

古韓鎮古韓鎮
古韓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人文景觀,古有八景:寶峰晴雪、獅山晚照、涼樓盛觀、漳江春渡、市橋懷故、韓山獨秀、仙堂舊隱、甘泉嗽玉。歷史人物主要有,西漢傑出的政治家張良;東晉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譯家法顯;明洪武年間監察御史連楹;明嘉靖年間禮部和吏部尚書劉龍等。

介紹

古韓鎮古韓鎮
據考古證實,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人類棲息繁衍,東北陽、安寧上王、五陽、陶家莊、南邯、西營等村及村落附近都有灰坑、石斧、骨器、繩紋陶片、器形鬲是等文物出土。經鑑定,為龍山(新石器晚期)文化遺址,距今4000多年。襄垣夏屬冀州,商初屬上黨國,後併入黎國。西周復屬上黨國。春秋時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前699)地屬魯大夫黨氏食邑,後被赤狄所奪,地歸潞子嬰兒國。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晉景公滅赤狄,地歸晉公族食邑。周敬王十二年(前508)行政區調整後,地屬乾陽。戰國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歸晉侯趙襄子領地。襄子築城於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毅垣。周安王姬驕二十六年(前376),韓、趙、魏三家分晉,韓首置上黨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秦伐韓,割斷上黨與韓都聯繫,上黨守馮亭以郡歸趙,地又屬趙。趙王遷十四年(前222),趙被秦滅,地歸秦轄。

秦置襄垣縣屬上黨郡。二世胡亥二年(前208)為戰國七雄之餘魏王豹所據。西漢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改襄垣為上黨亭。東漢光武建武元年(25),易亭為縣,復稱襄垣,屬并州上黨郡。東漢建武四年(28),屬匈奴族郝散領地。西晉永嘉二年(308),劉琨遷都尉張倚領上黨據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帶)築安民城。東晉鹹和三年(328),為後趙石勒轄地。昇平二年(358),上黨郡治安民城,地屬前燕。太和五年(370)苻堅滅燕,地屬後秦。太元十一年(386),地歸後燕。太元十九年(394),北魏割上黨置襄垣郡,領屯留、長子、壺關、寄氏、樂陽五縣。北魏泰常五年(420),廢郡復縣,屬鄉郡。北魏建義元年(528),復治襄垣郡,領五原、建義、刈陵、襄垣四縣,屬并州。北齊廢郡為縣。北周宣政元年(578)改襄垣為潞州,開皇三年(583)罷州。十六年(596)於襄垣置韓州,隋大業初罷州為縣,屆上黨郡。唐武德初,復置韓州於襄垣,因漳水浸城,築新城於甘水之南(今址)。領襄垣、銅輥、黎城、涉縣、武鄉等五縣。貞觀十七年(643)廢韓州,以縣屬潞州。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地屬梁。龍德三年(923)屬五代唐。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屬五代晉。五代漢天福十二年(947)屬五代漢。五代漢乾祜三年(950)屬五代周。

發展

古韓鎮古韓鎮
古韓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銅、錫、硫磺、石膏、雲母、石英砂、石灰石、鋁土礦、白雲石、大理石、磁土等三十餘種,其中煤、鐵礦極為豐富。全縣煤田南起閻村、北至南岩長達45公里,寬10公里,總計450平方公里,煤田屬沁水煤田,地質總儲量75.8億噸,煤質以中灰、低硫、高發熱量、高熔灰份的貧煤為主,西部和南部儲存有煤和配焦煤等優質煤,易開採煤一般在6米左右,覆蓋層為40-120米。鐵礦分布在王橋、北底、下良、善福、西營等鄉鎮,總儲量為3300萬噸。氧化鈣品位55%以上,是水泥、電石及其他建築材料的優質原料。石膏石總儲量為150萬噸,分布在我縣東南部,是全省優質石膏石礦點之一。鋁土礦、大理石、白雲石、石英砂的礦產資源儲量在100萬噸以上。豐富的地礦資源為該縣工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圍繞豐富的煤鐵資源進行的採掘和加工業日益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產品享譽上黨。新開發的具有濃郁本縣特色的“黃土蛋”、紅土米糯玉米、襄王牌陳醋等產品價廉味美,經重新包裝和大力宣傳,十分暢銷,前景可觀,特色養殖也走出了新路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