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調不彈

古調不彈

唐朝時期,詩人劉長卿寫《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感慨世事與人心的變化,人心不古。他以此來諷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難覓的感覺。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成語】古調不彈

【注音】gǔ diào bù tán

【解釋】古調:古代的曲調。陳調不再彈。比喻過時的東西不受歡迎。

【用法】作賓語;指過時的東西不受歡迎

【反義詞】老調重談

【同韻詞】義正詞嚴、唇輔相連、神清氣全、生殺之權、善人能受盡言、枯竹空言、蠖屈蝸潛、快馬一鞭,快人一言、行不及言、事款則圓

【成語出處】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唐·劉長卿《聽彈琴》詩

成語典故

唐代詩人劉長卿有一首題為《彈琴》的五言詩,原文有這樣的兩句“: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他在另一首五言中,還有這樣的兩句“: 清琴有古調,更向何人操。”

前兩句是說:“古調雖然是我所喜愛的, 可是如今人們多不彈了。”———這叫做“古調不彈”。舊時有些失意文人往往借它來比喻“人心不古”, 感嘆今人不如古人高尚。

劉長卿詩的後兩句是說:“我這清雅的琴雖然能彈古調, 可是向誰去彈呢?”

這叫做“ 古調獨彈”或“ 古調自賞”。舊時有些文人也借它來感嘆“ 知音難得”

成語示例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老風俗、老傳統漸漸推出歷史舞台,對於年輕人已經是古調不彈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