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

古董商

燕京大學教授喬東風是一個古董收藏家,他的孫子喬遷繼承了他的愛好。本書講述的就是喬達成為一個神奇古董收藏家的故事,其中有火眼精睛的鑒寶,還有古董商販間的爾虞我詐,讀來勝親手把玩著件件千年的寶貝,而收藏界的妙趣笑事同樣也能讓人撓心般的等待真相大白。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琉璃廠的靜默,潘家園的吆喝,談笑中流傳的陳瓷舊物。說說古董收藏界的爾虞我詐,手指間閒把玩的乾坤秘密。

……真正的八刀分浪雕刻的魚鱗,是若隱若現,十分逼真的,而八刀分浪這樣的雕刻刀法也只有秦代的玉器上出現過。再看這個玉佩,它雖然是極力模仿八刀分浪,但是,很顯然它還是兩刀雕刻而成的……八刀分浪雕刻法,在秦朝滅亡以後就失傳了。能夠模仿的這樣逼真的,那也就是漢朝的工匠們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喬遷的話,更是語出驚人:“我說它的假的,當然有讓人信服的證據。因為對於八刀分浪雕刻刀法。我曾經練習過。”說完,他就從懷裡掏出了一個雕刻用的刻刀,手起刀落……茶几上已經留下了六片魚鱗狀的痕跡。果然是象喬遷講的那樣若隱若現,卻又十分逼真。好象是茶几上天生的就有這樣的痕跡一般。即使是一個外行,都可以分的清楚,玉佩上的刀法和茶几上的確實不在一個檔次。顯然,玉佩確實是漢朝仿製的……

內容簡介

燕京大學教授喬東風是一個古董收藏家,他的孫子喬遷繼承了他的愛好。本書講述的就是喬達成為一個神奇古董收藏家的故事,其中有火眼精睛的鑒寶,還有古董商販間的爾虞我詐,讀來勝親手把玩著件件千年的寶貝,而收藏界的妙趣笑事同樣也能讓人撓心般的等待真相大白。

書摘

第一章 鼻煙壺的故事

喬遷的爺爺喬東風是燕京大學的才子,在學校的表現可以說是三好學生的代表,所以後來就留校任教了。喬東風此人有個業餘愛好,就是酷愛收藏,其痴迷程度已經達到寧願不吃肉也要買古董的地步。

所以他的藏品自然就頗為豐富,不對,應該是頗為雜。用喬遷奶奶的話來說就是“你個老東西就是屬蝗蟲的,逮什麼咬什麼。西廂房三間,全是從外面淘換的破爛。有什麼用,不當吃不當喝。”

憑藉這股痴迷,喬東風還真就淘換了幾件好玩意。整日的拿著當做寶貝,輕易不肯示人。建國後,憑藉深厚的鑑定本領,喬東風被聘為故宮博物院文物委員會的副會長,成就了國學五老裡面龍頭老大的地位,~時間很是風光。

可惜,在文革的時候,喬家收藏被沒收。喬遷的爺爺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一代大師就駕鶴西去了。不到兩個月,喬遷的奶奶也去世了。此時,喬遷的父母還在西北農村當知青,壓根就不知道這訊息。

城裡的人到農村,新鮮勁兒一過,剩下的就是苦打苦熬了。尤其是女知青,乾體力活就更費勁了。喬遷的爸爸趁機大獻殷勤,終於把喬母娶回了那個遠在北京千里之外的農村的家。

就在這個時候,喬遷的爸爸才知道父母雙亡的訊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留下的只是悲傷。

後來文革結束,喬遷的父母回了北京,政府依舊將喬遷爺爺的一處房產——位於潘家園附近多寶胡同的一處清末的四合院發還。

要說那個時代人的精神就是高尚,尤其是知識分子。絕對是有一說一,喬遷爺爺的藏品,居然幾乎被一件不少的發還了回來,至少95%的古董都回來了,大件一個都沒少,當然,保不齊的被那位仁兄給順走兩件小玩意也有可能,喬家的古董可沒有建立檔案。

而喬遷就是出生在他的父母剛剛搬進北京的老家的時候,為了紀念那段特殊的日子。喬父便將兒子取名喬遷。喬遷之喜,大吉大利。

但是喬遷一直認為父親是懶得給自己取名字,才用那么一個俗氣的名字給自己湊合著用。不過大家“喬遷喬遷”的,已經叫習慣了,現在想改,也不容易了。

喬遷一歲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古董是寶貝了。一次,喬母將一本明代版的《夢溪筆談》墊在桌子下面。好傢夥,在一旁的喬遷扯開堪比少林寺獅子吼的男高音,來了個哇哇大哭,喬母怎么都哄不下來。

後來,喬母終於明白了其中原由,到底還是把《夢溪筆談》拿上來。小喬遷才停止了鬧騰,晃晃悠悠的滿屋子溜達。

就因為這好嗓子,後來喬母一直耿耿於懷,喬遷應該去唱男高音的,世界四大男高音之一喬遷的母親,多光榮啊。

這個時候,喬父無奈的道:“這小子,可真像他爺爺。”

喬母把眼光放的更遠一點:“老喬,你說,你是學化學的,我是學電子的,以後我們兒子學什麼好呢。我先聲明,學考古我可不乾。整日的日曬雨淋的,搞的和貝利一樣今後怎么找媳婦啊。”

聽喬母這么一說,喬父作為兒子,立刻為父親正名:“考古有什麼不好,我可是在皇宮玩大的,沒有老爺子的手藝,皇宮我能進去嗎?再說,咱們兒子這習慣,是誰養成的。用康熙年的青花給他作夜壺,用《四庫綱要》給他作枕頭。你可在四九城的再給我找一個這樣的人看看。”

說來喬遷也奇怪,生來就喜歡古董,每次哭鬧的時候,給件古董,一準的樂呵去了。

贗品?那可不成,喬家五件高仿的瓷器,不到一年就給喬遷摔了個噼里啪啦全讓喬母掃垃圾箱裡去了。小孩也不能忽悠啊。喬母說是兒子自小就有鑑定古董的天分,就像鴨子生來會游水一般。

古董捐獻給國家?那是喬父的意思。不過喬父在家是二把手,喬母才是一把手,她可不管那么許多,堅決不捐,反正我兒子高興就成那玩意能值多少還兩說呢。

她抱起喬遷說:“有什麼啊,反正都是國家還回來的東西。這一屋子東西,有我兒子寶貝嗎?”說到這裡,喬父那也只有啞口無言的份兒了,是啊,有什麼古董比兒子重要呢。

在那個年代,古董,可是離老百姓很遙遠的一個詞。

潘家園附近的育英國小就是喬遷上學的地方,別看喬遷才九歲多,但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而且,學習成績在班裡是拔尖的,無論試卷難易,他從來沒有讓老師失望過,是老師眼裡的寶貝疙瘩,讓他的同桌好友石陽很是羨慕。

其實每次拿第一,對喬遷來講是一點挑戰也沒有的。很早他就知道自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母親教他認識的字,小喬遷很快的就能學會。

但是,自從他看了古文《傷仲永》以後,他就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賣弄過。讓喬母很是鬱悶了一段時候,兒子怎么突然變的平常起來。

在以後的日子裡,喬遷在爺爺的日記里翻看,發現裡面記載了一種鑑定古董的捷徑,一種氣功——心靜如水。翻譯過來就是全神貫注的將精神投入到鑑定古董的工作中去。注意力集中了,得到的鑑定結論自然就準確許多。

根據歷史上記載,王羲之是第一個進入心靜如水境界的人,結果就有了書法歷史上曠古絕今的名篇《蘭亭序》的出現。

千百年來,一代代不斷的摸索,還真有點門道被弄了出來,心靜如水是可以鍛鍊出來的。喬東風就把這樣的一種精神鍛鍊法留了下來,此法可為世所絕傳,銘心絕品的那一種。

從小就知道古董越是稀少越重要的喬遷,自然知道心靜如水的重要。記牢了氣功口訣以後,當時他就將那一頁日記燒了。辦事之果決,連大人都為之汗顏。

喬遷在學校里就是用平常的水平,按照道理說應該是不顯山露水的,但是天才就是天才,他每次都能在班裡拿第一,不服氣不行啊。也幸好喬遷對自己的才能有所收斂,所以喬母才沒有讓他去哈佛學習,否則,就是綁,喬母也會把喬遷綁上飛機。

在古董里泡了九年,喬遷不但對家裡的藏品爛熟於胸,就是故宮的大小寶貝,喬遷見的也不在少數。

由於喬遷爺爺的關係,加上他年紀小,所以,故宮文物委員會的人在整理鑑定古董的時候,是不避諱小喬遷的。加上他小嘴就像抹了蜂蜜一般,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一喊,更是討人喜歡了。每周末溜潘家園、分鐘寺,還有去故宮泡著,成了喬遷的習慣。

父母由於工作原因經常出差,每到這個時候,喬遷更是如魚得水。在潘家園等市場,碰上喜歡的玩意就拿下。日積月累,口才練的和西瓜皮一般滑溜。

說起喬遷的爺爺喬東風,行里的人都是直挑大拇哥,尊稱一聲喬老。自喬遷七歲買了一件清朝的筆洗以後,這兩年來,他在古董行里也是混了不小的名聲。

一天中午放學以後,喬遷又到潘家園市場溜達。

春天的陽光照懶洋洋的照在人們的臉上,積古軒的掌柜王學民王老爺子手裡攥著一個雍正官窯的富貴吉祥茶壺,迷著眼睛看著來往的行人。喬遷上前問了聲好。

王老爺子瞅了他一眼說:“你小子,又來淘換什麼玩意。對了,是不是惦記我那隻藍采和鼻煙壺,我告訴你,滿北京城,八仙鼻煙壺,就咱爺倆有。那可是當年乾隆爺六十大壽的禮物。當年你爺爺下手快,收了七個,剩下的一個被我淘換過來了。你小子要么就勻給我得了,否則,你永遠見不到成套的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傳說是鼻煙壺裡的極品之作,滿清滅亡後流落到民間,那主人死後,這東西就留給了倆兒子。這小兒子是個抽大煙的,把自己的那份家產抽完以後,就惦記上了哥哥的那份,尤其是這八仙過海的鼻煙壺。

可是哥哥知道這個弟兄是個菸鬼,所以,時刻防著他,就是每月給兄弟的周濟,都是給兄弟媳婦糧食,不給現錢,生怕這弟兄又去抽大煙。饒是這樣,這個大煙兄弟,也是經常拿糧食去換錢,然後去煙館消受。

有一次哥哥出門,這弟兄竟將八仙過海的鼻煙壺給偷了出來。

後來八仙過海其中的七個到了喬遷爺爺手裡,另外的那藍采和鼻煙壺,就被王老爺子淘了去。

當然,這其中原由,喬遷都是聽王老爺子講的。

幾乎每次見面,王老爺子都要提這事情。就在他以為喬遷會像往常一樣拒絕的時候。喬遷拿出來一個蘇綢的盒子說:“老爺子,明天是您七十大壽。這七個鼻煙壺正好給您作壽禮。祝您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王老爺子先是一愣,然後激動的接過禮物,戴上花鏡把裡面的七個鼻煙壺看了又看,然後把懷裡的那隻藍采和鼻煙壺拿出來,放進盒子唯一的一個空缺處,激動地說:“好,好小子,你真有種。比那老傢伙強,但王爺爺我不能要你那么貴重的禮物,我能看到八仙在我手裡齊聚,就已經滿足了,這八仙過海,已然團圓,還是你拿去吧。”

喬遷再三推辭,王老爺子最後說:“小子,你知道這八仙過海的另外的一個故事嗎?當年,這八仙過海在我們兩人手裡,那個時候,我們兩人一同喜歡上一個姑娘,那就是你奶奶。呵呵,那個時候青青還不是你奶奶,我和你爺爺一起追求青青,兩人打賭,賭注就是這八仙過海。後來,青青成了你奶奶,我就參加了紅軍。再後來,想把東西還給你爺爺,但是我磨不開臉面,幾十年來,這八仙過海一直是我心裡的一個結怎么都打不開。現在看到它,就象想起了當初的日子,我看一眼就夠了,東西還是你拿去,這應該是你喬家的東西。”

喬遷微微一笑說:“王爺爺,這事情我知道,爺爺在日記里寫過。不過,那是上一代的事情了,玩意已經送了出去,我怎么能收回來,您老還是自己留著玩吧,我去溜達溜達。”

逝世者已矣,為什麼要生者繼續這份痛苦,看多了書上悲歡離合的故事,喬遷有著與他的外表不一樣的成熟心靈。

王老爺子喊住他說:“等等,我要告訴你一些關於鼻煙壺的來歷,免得到時候有異常的事情在你身邊發生,而你一無所知,白白讓人笑話反道是我害的了。”喬遷搬了一個馬扎,坐在一旁洗耳恭聽。

原來在解放之前,王老爺子和喬遷的爺爺都是年輕的學生,後來革命了,學校就不上課了,至少是那種老師找不到學生,學生找不到老師的情況。況且當時兩個人年紀不大,正是淘氣的時候,於是兩人就開始注意市面上的動向。

這個時候,袁大頭想當皇帝,學生開始聲討,遊行示威,向政府施加壓力。王老爺子和喬東風也不閒著,兩個人就可著四九城的轉,聯繫同道的大學生。後來轉著轉著就遇到了一個寫大宇的老人,這老人用的那個裝備雖然看起來破舊,但是在古董界人的眼裡卻是極豪華,簡直讓人吃驚。

喬東風他們兩人怎么說都是潘家園出來的人,對古董的鑑別本來就是有一定能力的,那老人用的是金星波浪硯台。此硯台是當年老佛爺五十大壽的時候,外國人進貢的一種上等硯台,據說是用蘇門答蠟島的火山岩做出來的全世界一共十方而已。

火山岩究竟能不能做硯台那不好說,至少喬東風沒有證據證明傳說是真的,但是,用金星波浪硯台磨的墨汁寫的字,隱隱帶有一種閃閃的金光,老太后十分的喜歡。

這十方金星波浪硯台在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之後就失散了。

據說溥儀帶走了兩方,王公大臣弄走了幾方,失落民間的有沒有不知道,反正在這之前喬東風是沒有見過。

沒有人可以真正認識金星波浪硯台的好,只有在晚上朦朧的月光下才能看清楚它的閃閃金光,沒有月光,什麼都看不到,那墨汁也只有反射月光的時候才能看的清楚。白天光線太強,金光不明顯,晚上只有星光的話,那就太暗了,也不可能看到墨汁裡面的金光。

後來,根據喬東風的考察,金星波浪硯台之所以有這樣的性質,那是因為裡面有火山岩的成分,那閃閃發光的就是火山裡面的一種可以發光的金屬,和夜明珠有相同的性質,不過這樣的金屬是發金光而已。

由於老人正在為學生寫標語口號,王老爺子和喬東風又都是學生,所以,雙方很快的就找到了話題。

青年人和什麼人都熟悉得快,甚至還知道老人叫什麼,三個人已經像老朋友了,因為有共同的理想嘛。

熟悉了以後,喬東風就問:“老先生,你怎么用金星波浪硯台啊。這東西現在可比黃金還貴重。”

那老人哈哈一笑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區區一塊玩物,能為國家出一份力,那是它的光榮,藏在家裡算什麼,難道我還要帶到棺材裡面去嗎?”

喬東風這個時候才注意到老先生用的湘筆之上有“昌泰”二字。一問之下,才知道老人就是古董鑑定專家文遠文昌泰老先生。

文昌泰是清朝第一批私人留學生之一,他在西方學習的就是考古,文家在江南是古董世家,所以文昌泰可以說是學貫中西,在西方也是有很大名氣的,本來按照他的本事,在西方混是很容易的,但是,當時國難當頭,文昌泰不顧導師的勸阻,毅然回到了祖國。

沒想到吏治混亂,文昌泰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亂世之中古董確實是不怎么值錢。後來文昌泰隱居鬧市,多次拒絕為外國人鑑定文物,一時間傳為佳話。

現在學生示威遊行的時候,文老先生又拿出來自己的寶貝硯台來支援學生。

正如文老先生說的一件玩物,在家不過是等著帶棺材裡,不如為國出點力,才能顯得古董的真正價值。

喬東風兩人當下拜了文昌泰為老師,不僅從文昌泰那裡學習鑑定古董,更是從那裡學習了古董的風骨。

所以,王老爺子告訴喬遷的意思是,一個人收集古董,不要過分著魔。只有為國為民,才是成就一代大師的基本條件。

第二章 生財有道

被王老爺子教育了一番,一個嶄新的金光大道正慢慢的在喬遷面前展開,不過,現在的他回家燭睡了一會,起來看了看錶,已經2點50了,上學要遲到了。

喬遷抓起兩個包子就向學校跑去。

電視劇紅樓夢拍攝之初,劇組需要一些古董擺設,還有扇子、玉墜、金麒麟等小玩意,道具本來想用高仿的代替。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