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耳環

古羅馬耳環

古羅馬耳環,是身份的表示。羅馬人的首飾重而且花哨。替自己打開通往東方之門後,羅馬迷戀上了珍珠和印度寶石。皇帝的夫人們佩戴鑲有祖母綠和珍珠的精美的耳環。平民也力求用珍珠來裝飾自己。經典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產生了精美的耳飾,後來它們被歐洲人當作製造首飾的範例。戴耳環的習俗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地傳了下來。

來歷

(圖)古羅馬耳環剛出土的古羅馬金耳環

耳環的來歷

相傳古代有一位姑娘得了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

一天,有位名醫路遇,見到她受著失明之苦,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名醫診斷後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蹟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

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

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蹟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維納斯戴單只耳環的來歷

據古羅馬學者作家普林尼記載,古羅馬城的萬神廟里,最主要的神櫥上安置著凱撒家族的保護神戰神馬爾斯,還有另一位是愛神維納斯。讓人想入非非的愛神像上,世俗地帶著一對耳環,這對耳環由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耳環上的一顆大珍珠剖成,一分為二,做了愛神的耳環。這頗有諷刺意味,至高無上的女神,一副耳環不過是凡人的一隻耳環而已。就算現在,埃及豔后的聲名絕不在愛神之下,這是個無比幸運地與愛情、美麗、珠寶聯繫在一起的女人,仿佛維納斯小姐也只配享有她一半的榮譽。

背景

古羅馬通常指從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象徵

(圖)古羅馬遺址古羅馬遺址

戴耳環在各個時期和在地球上的各個地方都被認為是有象徵意義的。在古羅馬,人們用耳朵上的耳環來標出一些奴隸,也就是通常擔任拉車工作的努米底亞人宮廷丑角在左耳朵里戴一隻耳環。海盜在耳朵上戴長長的大耳環,希望以此來博取上蒼的庇護,使他們能擺脫在海上守候著他們的災難。幾乎來自於世界各個角落的迷信的航海者自古以來就習慣於在橫渡赤道時每次都要在耳朵上掛一隻新耳環。吉卜賽人把耳環“獎給”繼上一個孩子夭折後誕生的兒子。哥薩克人也把氏族密碼放進了佩戴耳環的方法中:左耳戴耳環的是家裡最後的一個孩子,右耳戴耳環的則是家族裡最後的一個孩子。按照哥薩克人把家庭看得高於一切的傳統,首領或頭目都應當保護這種人,即使在最艱難的戰爭年代也無權派他到激戰處去冒生命危險。威武的戰士也常用耳環來裝飾自己。俄羅斯婦女為了使士兵免中流彈也會用耳環給他們作標誌。這樣就產生了諺語:“為了好朋友,連戴著的耳環也可以摘下來給他。”隨著時間的流逝,戴耳環的許多象徵意義變得模糊和混亂不清了,或者就完全消失了,現在無論是耳環,還是手鐲、珠串和項鍊,往往都是順應美或乖謬行為的貢品

種類

羅馬的飾品紛繁厚重、色彩斑斕。東方大門的找開使羅馬貴族迷戀上珍珠和印度寶石。皇帝皇后佩戴的綠寶石和珍珠耳環璀璨華貴。金耳環在羅馬風靡一時,人們經常風對耳環一起佩戴。

作用

古羅馬帝國耳環確實是奴隸戴的,但不是刑具,而是標明奴隸身份的標誌,分工不同的奴隸戴的耳環也各不相同。

耳環,還曾經是為了辟邪。

相傳,古代西藏人的耳環都戴在左耳上,為金屬所制,並帶到肩膀,相傳這樣能在械鬥中保護自己的頸部,避免被右手持刀的對方砍中左頸。

出土

(圖)古羅馬耳環古羅馬耳環

古羅馬金耳環

以色列文物部門2008年11月10日說,在耶路撒冷舊城牆附近一座拜占庭式建築內,考古人員發現一隻兩千年前的精美金耳環。據估測,耳環製造於距今兩千餘年的古羅馬時代。

俄羅斯婦女為了保佑丈夫在戰爭中不受傷,也用耳環給他們做護身符。因此產生了這樣的諺語:“為了好朋友,連戴著的耳環也可以摘下來給他。”

名稱:古羅馬金耳環

生產時間:公元一世紀

質地:金質

形狀:長3.5厘米

出土地點:維蘇威地區出土

古羅馬耳環古羅馬耳環

現存: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編號24840-24841

古羅馬珍珠耳環

名稱:古羅馬珍珠耳環

生產時間:公元一世紀

質地:黃金和珍珠;

形狀:長3.4厘米

出土地點:出土於維蘇威地區

現存: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編號132790-132791

故事

(圖)古羅馬金耳環古羅馬金耳環

傳說克婁巴特拉的情人,也就是羅馬執政官安東尼頗有商紂王酒池肉林的風度,喜歡吃喝玩樂,經常在宮廷里舉行盛大的宴會,“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讓豔后非常不快,她邀請安東尼和諸多顯貴參加自己的晚宴,出場的豔后珠光寶氣、光彩照人,但令人驚異的是,宴會上沒有菜也沒有酒,而打死安東尼他也不相信一次宴會要花掉幾百萬羅馬幣,在他視金錢如糞土的生活中,錢是什麼概念他有點暈,花花虎,虎花花,他不認識錢,錢認識他。

於是,豔后示意僕人端來一個盛滿的金杯,在眾人迷惑不解的目光下,風情萬種地從耳環上取下一顆大珍珠,這顆珍珠價值五百萬金幣。讓人心跳加速的豔后並不是在卸妝,而是把這顆珍珠投入盛有醋的金杯中,待醋把珍珠溶化之後,旁若無人地舉杯,一飲而盡。當她再去取耳上的另一顆,也就是後來掛在愛神維納斯耳朵上的那一顆珍珠時,瞪目結舌的安東尼連忙拉住她的手,認輸道:“寶貝兒,哥哥認輸了……”

豔后雖然天天喝珍珠,也沒能打動另一個巨頭屋大維,最後徐娘死於軟禁中,倒是那個不喝珍珠的維納斯小姐萬歲萬歲萬萬歲,沒鬧什麼緋聞,也沒搞什麼政變,安安穩穩地活到現在,繼續還在神話里連任著愛神之職,雖然她耳朵掛的一副耳環只當豔后的一隻。

反映歷史

(圖)古羅馬耳環古羅馬珍珠耳環

在耶路撒冷發現一隻兩千年前的金耳環。這隻金耳環工藝十分精美。耳環上端是一顆鑲嵌在金絲環繞中的大珍珠,下方垂下兩組由綠寶石和小顆珍珠連成的小墜。

考古發掘負責人多龍·本-埃米說,這隻金耳環發現於耶路撒冷舊城牆附近一座拜占庭式建築內。據估測,金耳環製造於距今兩千餘年的古羅馬時代,經代代相傳,方才流入這座拜占庭式建築內。

這隻金耳環工藝十分精美。金耳環上端是一顆鑲嵌在金絲環繞中的大珍珠,下方垂下兩組由綠寶石和小顆珍珠連成的小墜。“它一定屬於耶路撒冷某位精英。這樣貴重的物件不可能是普通人所有,”本-埃米說。

文物部門發表聲明說,這隻金耳環“保存完好的令人吃驚”。美國考古學家希蒙·吉布森說,這使得這隻金耳環更加珍貴,因為耶路撒冷歷史上政權更迭頻仍,貴重金屬經常被變賣或熔化,致使“古代珠寶在耶路撒冷很難完整保存下來”,發現這隻金耳環“豐富了耶路撒冷歷史的可見部分”。

本-埃米說,隨著發掘繼續,考古工作者還有望發現更多小件珍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