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浮村

1958年屬祥芝公社古浮大隊。 1985年改稱祥芝鄉古浮村委會。 1988年屬石獅市祥芝鄉。

石獅市祥芝鎮古浮村位於泉州灣南岸入海口,石獅市祥芝鎮北側沿海突出部。現有695戶,人口近3000人,外來務工700多人。劃分為16個村民小組。漢族、通閩南言。聚落依小山坡臨海呈塊狀布列。古浮村北依山,南面海,東鄰祥芝國家中心漁港,西與石湖港一水之隔,10多平方公里港灣寬闊天礁,是一個優良的天然避風港口。全村主要以蔡姓氏為主,附有少數李、謝、吳、丁、邱、周姓。古浮村以駐地村取名。宋屬安仁鄉永寧里。明、清屬二十一都。民國屬復興鄉古蓮保。1949年屬晉江縣第九區古蓮鄉。1955年屬雙湖區。1956年並為蓮塘區祥芝鄉。1958年屬祥芝公社古浮大隊。1985年改稱祥芝鄉古浮村委會。1988年屬石獅市祥芝鄉。村北有大山嶼、凍郭、頂嶼、下嶼等島嶼,村西是古浮港,有東南二十四垵第一垵之稱。是個較好的避風港,可停泊100-1000噸位船舶300艘,有漁船47艘,435噸,1343馬力。經濟以農業為主,兼漁業、運輸、紫菜養殖等副業收入。 全村社會總產值2億元,企業總產值近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000元。 特色產業主要以紫菜、花蛤、紅膏蟹為主。耕地880畝,主要甘薯、花生、大豆等,並養殖紫菜。 村中有二級漁港一個,村外接疏港路,內接沿海大道,交通便捷。完善村規民約、村務民主聽證、村民代表議事、村務決策、村務入戶、村務公開等制度。推進村民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民主法制進程。圍繞達到有豐富的文體活動,有穩定的科普陣地,有良好的鄉風村貌,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有民主的管理制度目標。著力加強人的素質和環境建設,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靈海廟碑銘記載: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海邊漂浮一根巨木,漁民拾回一看,巨木鑲一暗盒,藏有一張書寫“楊府大使”字樣的黃紙。村民遂以該木雕神像、建“靈海廟”以奉祀。自此以後,人丁大旺,故稱“古浮”,即取“古之神木飄浮而至,庇佑一方”之意也。 其實,靈海廟奉祀的“楊府大使”即是北宋楊家將。有廟聯為證:“青史流芳功高扶宋室;代王赴會英烈樹奇功。”因此,村民對所奉祀的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情有獨鍾,酬神演戲絕對不點與楊家將有關的劇目。 古浮紫菜養殖歷史悠久,育苗技術全國首創。1963年,水產部在古浮投資創建紫菜試驗場,“古浮”一鳴驚人,聞名全國。 村居聚落依東山坡,面西臨海呈塊狀布列,北面海中有大山嶼頂嶼、下嶼等島礁,西面是呈半環狀的古浮港。這是一個天燃避風良港有“澳貫東南廿四安”之稱。每當颱風來臨之前,石獅沿海船隻都要來此避風,港內可停泊千噸以下船舶三百餘艘。 大山嶼,位於古浮北面不足1公里的海域中。它是泉州灣內兩個島嶼(即大墜島、大山嶼)之一,因島之形狀如山峰聳立海中而出名。該島為東西走向,長約500餘米,南北寬70餘米,海拔高15米、面積達50餘畝。花崗石沙土結構,滿潮時水深18米。由於山體形成天然屏障,島南側也是船舶避風的良港。該島的東北方向600米處有春龜,毒石兩島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