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毒蛾

古毒蛾

古毒蛾 又名纓尾毛蟲、落葉松毒蛾。分布於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遼寧等地。幼蟲食性甚雜,危害板栗等多種樹木的葉。

基本信息

簡介

古毒蛾 又名纓尾毛蟲、落葉松毒蛾。

分布於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遼寧等地。

危害特點

古毒蛾古毒蛾

幼蟲食性甚雜,危害板栗等多種樹木的葉。在河南省信陽等板栗產區發生中等程度的危害。

幼蟲危害芽、葉和果實。初孵幼蟲群集葉片背面取食葉肉,殘留上表皮;2齡開始分散活動,從芽基部蛀食成孔洞,使芽枯死;嫩葉常被食光,僅留葉柄;葉片被取食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只留粗脈;果實常被吃成不規則的凹斑和孔洞,幼果被害常脫落。

形態特徵

①成蟲。具有明顯的兩性型。雌蟲粗壯多毛,灰褐色,翅退化,僅具淺色翅芽,體長10—20毫米;雄蛾翅展25—30毫米,觸角羽毛狀,前翅棕色或銹褐色,有兩條暗色橫線,在內緣靠臀角處有一腎形白斑,後翅紅褐色。

②卵。球形,直徑約0.9毫米,淡褐色,上面略平,中央有一圓形棕色凹陷。

③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9—36毫米,黑灰色,具明顯的淡青色和淡紅色毛瘤,第一體節上的2個側纓和11節上的尾纓特別發達,第四節至第七節各有一束排列整齊的毛纓,形似毛刷。

④蛹。雄蛹長10—12毫米,錐形;雌蛹長15—21毫米,紡錘形,黑褐色,具灰白色茸毛。

⑤繭。薄,灰黃色,卵圓形。

生活習性

在大興安嶺林區,1年1代,以卵越冬,6月中旬,越冬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共5—6齡。幼齡幼蟲群集食害葉片的上表皮和葉肉,並能吐絲懸垂借風力擴散。中、老齡幼蟲分散危害,多在夜間取食,可將葉片吃光,8月上旬老熟幼蟲在枝條上、粗枝分叉處或樹皮縫隙中結繭化蛹,8月中下旬成蟲羽化並交尾產卵。雌蛾翅退化、腹部肥大,羽化後即伏在空繭上交尾產卵,1頭雌蟲平均可產卵340餘粒。 從9月中旬前後開始陸續進入越冬狀態。有寄生性天敵22種,主要有姬蜂小繭蜂細蜂寄生蠅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蟲 板栗幼林,冬、春季節應及時收集、消滅帶有越冬卵的蟲繭。

2)利用天敵 已知寄生天敵有50餘種,應注意保護和利用,也可人工釋放黑卵蜂進行生物防治。

3)噴藥防治 在幼蟲幼齡階段噴灑25%滅幼脲膠懸劑1 000倍液,或50%可濕性西維因粉劑200—6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