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經學派

西漢末,劉歌校秘書,見古文《春秋左氏傳》,非常喜歡,奮力研習。 哀帝時,劉歆建議立《春秋左氏傳》、《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等古文經為官學。 章帝時,將《春秋左氏傳》、《春秋穀梁傳》、《古文尚書》、《毛詩》立為官學。

概述

〖古文經學派〗在西漢廣立今文經博士以後,大量出現以戰國以前的文學—一大篆寫定的儒經,而且後來傳授這種儒經的儒師們對同一種書。同一經文所持見解與今文經學派有所不同,甚至很不相同,對應令文經學派稱此派內古文經學派。漢武帝時,魯恭王劉余為擴大宮室而拆毀孔子舊室,於壞壁中得古文經《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多種;孔安國將《古文尚書》譯譯成今,並發現《逸書》十多篇,從此儒經有今文與古文的區別,並且《尚書》篇目的增多也從此開始。大體與魯恭王於孔壁獲古文經的同時,河間獻王劉德徵購到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詩》、《春秋左氏傳》等多種。古文經的出現,便為好古求異的人所熱衷,研習的人們趨之若鶩,他們即為古文經學派。西漢末,劉歌校秘書,見古文《春秋左氏傳》,非常喜歡,奮力研習。哀帝時,劉歆建議立《春秋左氏傳》、《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等古文經為官學。東漢初,一度決定《春秋左氏傳》為官學,不久復廢。章帝時,將《春秋左氏傳》、《春秋穀梁傳》、《古文尚書》、《毛詩》立為官學。從此四經便流傳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