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

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

《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是200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洪颺。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 洪颺

叢 書 名:

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

出 版 社:福建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1056910 出版時間:2008-09-01 版 次:1 頁 數:19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語言文字> 漢語辭彙(訓詁學)

內容簡介

古文字資料的大量出土和古文字考釋的日益科學化,為古音學研究提供了更大的資料庫,也為在舊的研究基礎上重新構建上古音系統提供了便利。而古音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也使得古文字考釋的方法和手段變得更為嚴密和準確。古文字考釋和古音學研究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猶如車之雙輪和門之兩扇,缺一不可,互補互利。

古文字的考釋實踐表明,字音在字的構造和演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文字的構成和演變,許多情況下都是以聲音為樞紐來進行的。有許多不被我們認識的文字變化,其實都是與音的變化相關的。因此重視音的關係,重視音在文字構造和演變中的重要作用,重視通假手段的運用和使其進一步科學化,是古文字考釋成敗的關鍵。而以往在古文字考釋中那種缺乏對字音的深入考察,就字形論字形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是亟需改變的。因為古文字是記錄古代漢語的,而語音在語言中具有最為重要的地位,所以有關古文字的研究,包括對後世文字的研究,始終要把對普的關注放在重要的位置。

作者簡介

洪颺,女,1971年9月生,遼寧蓋州人。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於吉林大學,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廈門大學歷史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博士及博士後期間師從李無未教授、劉釗教授。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洪颺副教授[1]曾執教於渤海大學中文系,2007年調入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現為文學院副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和套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史及古文字研究。系中國文字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員。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相關術語的解釋和界定

(一)通假

(二)古文字考釋、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關係

二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的準則

(一)音理上的標準

(二)文獻上的例證

三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的相關學術背景及歷史回顧

(一)相關學術背景

(二)清末古文字學者封乾嘉學派考證文獻方法的借鑑

(三)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理論的提出及其套用

四 本書材料來源和寫作意義

(一)材料來源

(二)寫作意義

第二章 古文字考釋中通假關係的論證

一 古文字考釋中通假關係的論證——對應於古書中的字

(一)對應於古書中的字

(二)古文字與古書中相當的字並非都是一對一的對應關係

二 古文字考釋中通假關係的論證——對應於古書中的詞語

(一)對應於古書中的成語

(二)對應於古書中的專有名詞

第三章出土典籍與傳世典籍對讓中通假關係的論證

一 出土典籍與傳世典籍對讀中的通假關係

(一)文字對比

(二)思想內容對比

二 利用出土典籍與傳世典籍對讀中的通假關係考證古文獻

(一)糾正古文字考釋中的錯誤

(二)利用出土典籍與傳世典籍對讀中的通假關係校讀古書

第四章 古文字考釋中通假關係的語音認識

一 對語音系統認識的差異影響通假關係的論證

(一)語音系統的不同與古文字考釋中通假關係的論證

(二)以實例來看古文字考釋申論證通假關係依據的語音系統

(三)通假關係的論證與古音構擬

(四)結語

二 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現象與上古音研究

(一)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現象反映方言音變

(二)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現象與古韻分部

(三)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現象為古音研究提供左證和補充

(四)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現象為古音研究提出新的問題

第五章 當前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存在的問題

一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的字形偽證

(一)封字形還沒有作出合理地解釋,硬用通假來溝通

(二)誤釋字形導致誤用通假

(三)古文字中的形近混同現象影響通假關係的論證

(四)據錯別字談通假

(五)誤以“轉注字”定通假

(六)與古文字對應的古書中某字是訛字

(七)古文字與後世字書某字是音義不同的同形字

二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的語音偽證

(一)音理上的偽證

(二)文獻用例偽證

(三)異文不可一律用通假來解釋

三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的上下文義偽證

四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的其它方面偽證

第六章 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關係應該避免的幾種傾向

一 照字面意思已經能解釋得通,就應該避免再用通假迂迴解釋

二 要綜合考慮其它方面的因素,避免只是根據音韻來確定問題

三 要有闕疑精神,避免牽強附會,似是而非

引用書籍簡歷表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古音學研究在清代達到極盛,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清代的古音學研究主要集中於古聲韻,尤其是古韻的分部上,對於秦漢以前的古音系統的整體面貌,以及時代差別、方音的影響、聲韻的歷時演變等遺缺乏成系統的成果。特別是其基本材料主要依據的是《詩經》韻文、《說文》諧聲和典籍中的通假,而缺乏藉助於古文字資料,更是一個很大的缺欠。

從上世紀初開始,隨著古文字資料的不斷出土,古文字研究日益成為一門被學術界重視的學問,在古文字考釋中充分運用通假來考釋和通讀文字,更逐漸成為一種被普遍套用的手段。尤其是近三四十年來,古文字考釋越來越科學化,運用通假關係考釋和通讀古文字的手段也曰臻精密,這使得充分總結古文字考釋中通假的運用原則和規律變為可能,而同時學術界也急需這方面的理論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地掌握經驗,吸取教訓,提高考釋和通讀古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就是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洪揚為學術界貢獻出了其博士學位論文《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

洪揚博士在本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古文字考釋實例,充分分析論證了古文字考釋中如何運用通假來考釋古文字的問題。其中包括古文字考釋中運用通假的原則和規律、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與古籍的對應、對古文字考釋中通假的語音認識、古文字考釋中的通假與上古音、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時存在的問題、古文字考釋中論證通假時應該避免的幾個傾向等。可以說這些分析和論證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舉的實例也大都是恰當的,尤其指出的在古文字考釋中運用通假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和避免的傾向更是非常重要,具有相當的啟示意義和指導作用。本書的其它優點和精彩之處,相信讀者會在閱讀中得到發現和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