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節制思想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大的社會轉型,這種轉型不僅是政治的、經濟的,更主要的是人的轉型。這項艱巨的工程需要廣泛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尤其是要獲取更多的與塑造人格直接相關的倫理資源。古希臘是古代世界文化極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它所創造的文化不僅孕育了近代資本主義文化,同時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財富,值得我們借鑑、吸收。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古希臘節制思想

書 名: 古希臘節制思想

作 者:祝宏俊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

ISBN: 9787509705636

開本: 16

定價: 38.00 元

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古希臘的正義概念對後來西方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實,在正義成為主要的學術範疇之前,影響更大的是節制範疇。節制的基本內容就是自我克制,克制情慾,克制快樂,這是任何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少的品德。古希臘文化具有明顯的人本主義特徵,人在社會生活和思想文化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希臘的節制美德因此也包含了社會承認個人價值的思想內涵。自我克制以個人權益的存在為前提,沒有人的合法地位,就沒有自我,也就沒有自我克制。自我克制強調行為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主動性。在此基礎上,節制逐步獲得了防止極端、主動守法等思想內容。自我克制的直接結果和目的是防止極端行為,最初的極端行為是對神的冒犯,神代表了一種秩序,當神的光環消失之後,秩序以人們共同約定的形式、法的形式成為人的行為準則,因此主動守法也成了節制美德的必然要求。自我克制、自覺守法、防止極端、中庸適度成為節制美德的基本內容。

不僅如此,古希臘的節制美德很早就與社會制度融合在一起,使得社會的制度設定,尤其是政治制度具有明顯的節制特性。在正義範疇上升為主要的哲學、倫理學範疇之後,節制思想的內容被吸收到正義範疇之中,而節制範疇本身在經過了理論重建之後作為個人美德一直延續下來。如果說,正義更多地體現了一個社會共同的價值目標,那么節制則拋開了所有的價值預設,直接關注人和人的行為本身,與正義相比它具有更為濃厚的人文價值,也更易為人們所認同。

古希臘的節制美德和節制思想經過了一個發展過程。大約在古風時代,節制開始成為社會有意識提倡的行為準則,這時“神”是論證節制的主要依據,風俗習慣是節制的主要行為標準(後來又加入了客觀規律和社會法律),對神的信仰和敬畏是主要的心理動力,虔誠信神、誠實守信、熱情友善、孝敬父母、勤勞勇敢、防止極端成為具體化的節制準則。這時的節制思想帶有明顯的感性主義色彩,節制本身成為一種特殊的情感化的行為,這種“以毒攻毒”式的節制本身具有內在的缺陷。古典時期經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論建構,節制美德的思想體系逐步完善,一方面節製作為美德的性質得以明確,另一方面節制與正義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城邦是論證節制的主要依據,城邦法律是主要的行為標準,熱愛祖國成為節制的心理動力,遵守法律成為主要的節制準則。受理性主義的影響,節制思想帶有明顯的理性主義色彩,節制在理性主義的平台上使得外在的標準(理性、規律、法律)成為人的內在要求。理性主義使得節制克服了感性主義的內在缺陷,從理論上完善了節制思想。在希臘化時期,隨著社會生活、價值觀念、文化思想的演變,這種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型。個人成為節制的物質基礎,普遍存在的理性成為節制的行為標準,精神意志成為節制的心理動力。在個體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推動下,節製成為真正的、第一位的道德品質,成為道德責任。同樣是在這兩種思想的推動下,節制失去了對外在世界的干預功能,專注於個人的精神調控,最終成為一種精神的麻醉劑,走進了思想的死胡同。

節制思想形成之後長期延續下來。在中世紀,節制是基督教七大美德之一;在近代資本主義的倫理思想體系中,節制仍然是重要的美德。德國倫理學家包爾生說“它是全部道德德性的基本條件,是全部人類價值的基本前提,甚至是人類本性的基本特徵”。

儘管節制美德產生於古代希臘,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遠離我們,然而節制美德對我們同樣具有價值,也許還是我們這個社會迫切需要的美德。目前,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已經成為我們工作的指導方針,我們的人權建設已經取得並將繼續取得巨大的成就。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發展時期,培育並增進公民和社會的節制美德理應引起社會的重視。

作者簡介

祝宏俊,1966年生,江蘇海安人。1988、1991年先後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現揚州大學師範學院)、吉林大學歷史系,分別獲史學學士、碩士學位。1991年至今在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系工作。2001年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2004、2006年先後入南開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兼職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西方史學史的教學,開設的課程有:《世界古代史》《西方史學史》《古代希臘史》《古代羅馬史》《古典文化》 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古代史、古希臘史、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士要論義有《斯巴達的“監察官”》、《斯巴達元老院研究》、《古希臘人性觀念的三重假設》。

目錄

導言

第一章節制和節制美德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節制美德的詞義辨析

第二節節制的歷史回顧

第二章古風時期的節制思想

第一節節制思想興起的背景

第二節神話語境中的節制

第三節世俗語境中的節制

第四節節制與城邦政治

第三章古典時期的節制思想(Ⅰ)

第一節古典時期社會生活和文化的發展

第二節城邦語境中的節制

第三節理性主義語境中的節制

第四章古典時期的節制思想(Ⅱ)

第一節柏拉圖的節制思想

第二節亞里士多德的節制思想

第五章希臘化時期的節制思想

第一節希臘化時期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第二節希臘化時期的節制思想

第六章城邦美德體系中的節制

第一節節制與勇敢

第二節節制與智慧

第三節道德規範體系中的節制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