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建築的柱式規制

古典建築的柱式規制

《古典建築的柱式規制》,作者是 克洛德.佩羅,由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於2010年01月01 日i出版,描述的是建築理論並不是某個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簡單公式,也不是一個可以包治百病的萬能劑,建築創作並不直接地依賴某位建築理論家的任何理論界說等內容。

基本信息

簡介

古典建築的柱式規制

而況,這裡所譯介的理論著述,都是西方建築發史中既有的歷史文本,其中也鮮有任何直接針對我們現實創作問題的理論闡釋。因此,對於這些理論經典的閱讀,就如同對於哲學史、藝術史上經典著作的閱讀一樣,是一個歷史思想的重溫過程,是一個理論營養的汲取過程,也是一個在閱讀中對現實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深入思考的過程。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孔老夫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

中國人習慣說的一句話是“開券有益”。也有一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在的資訊發達了,人們每日面對的文本資訊與電子資訊,已呈爆炸的趨勢。因而,閱讀就要有所選擇。作為一位建工作者,無論是從事建築理論、建築教育,或是從事建築歷史、建築創作的人士,大約都在“建築學”這樣一個學科範疇之下,對於自己專業發展歷史上的這些經典文本,在雜亂紛繁的現實生活與工作之餘,擠出一點時間加以細細地研讀,在閱讀的愉悅中,回味一下自己走過的建築之路,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克洛德·佩羅(Claude Perrault) 譯者:包志禹 解說詞:王貴祥

克洛德·佩羅(Claude Perrault),集醫生、物理學家、笛卡兒主義者於一身,在著名的“古今之辯”中,他站在“現代”一邊,他所設計(某種程度上也是挑戰)和參與建設的法國羅浮宮東翼,長期以來被公認為法國古典主義的範例之一,贏得了建築上的盛名。但他更大的成就或許是翻譯古典羅馬理論家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並於1673年出版。這位拉丁語作者不僅使得“說法語”成了最雄辯的方式,而且還做了註解。佩羅縝密的注釋,幾乎要將這本從漫長的古代倖存下來的建築著作淹沒,這種學問和智慧上的毅力至今無人超越。以這種學問上的衍生話題為基礎,佩羅開始著手寫作第一篇後文藝復興(post-Reimissance)的建築學論文,是關於建築設計規則的,其中提出建築設計不是由無可置疑的先例來決定的,是由理性以及——首要的是——由變化著的民族鑑賞力決定的。1688年,“科學家”佩羅因解剖駱駝時傷口受到感染而不幸離世。

目錄

中文版總序吳良鏞

致謝

導言阿爾貝托佩雷戈梅

前言

上篇 柱式通論

第一章 規制與建築柱式

第二章 控制柱式比例的尺寸

第三章 柱式三段式的通用比例

第四章 檐部的高度

第五章 柱子的長度

第六章 整個基座的高度

第七章 柱子基座各部分之間的比例

第八章 柱子的收分與起鼓

第九章 柱礎的出挑

第十章 柱礎及柱礎上沿的凸出線腳

第十一章 檐部檐口的出挑

第十二章 柱頭的比例

第十三章 柱身唇飾與半圓凸線腳的比例

下篇 柱式分論

第一章 塔斯乾柱式

第二章 多立克柱式

第三章 愛奧尼柱式

第四章 科林斯柱式

第五章混合柱式

第六章 壁柱

第七章 比例的變體

第八章 現代建築設計中的其他變體

注釋

參考文獻

術語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