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表

古今人表

古今人表,是《漢書》中最後的一篇。本表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它以古代人物為經,以品第人物為緯,按九品分了九欄。根據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論及表所分的具體情況來看,品第標準,是以人的品行為主,參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學術的高低。

簡介

漢書・古今人表》,是《漢書》中最後的一篇。
本表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它以古代人物為經,以品第人物為緯,按九品分了九欄。根據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論及表所分的具體情況來看,品第標準,是以人的品行為主,參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學術的高低。

表名“古今人物”,實際上列古人而無今人(漢代人),其原因也許是:或是為了避嫌,不敢觸犯當今帝王權貴;或記古人以今人,作今人之鑑;或因今人已入紀、傳,多有評論,不必再煩筆墨。以表品第人物,乃是漢魏品評人物之風伊始的一個反映。後世正史都不列人表,可能是由於不敢品評帝王權貴之故。人的性格複雜,一生行事多異,設表框之,不大合適,品評尤不適宜。

序文

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所稱,唐虞以上,帝王有號,輔佐不可得而稱矣,而諸子頗言之,雖不考乎孔氏,然猶著在篇籍,歸乎顯善昭惡,勸誡後人,故博採焉。孔子日:“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又日:“何事於二,必也聖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又日:“中人之上,可以語上。”“唯上智與下愚不。”傳日:如堯舜,禹、稷、契與之為善則行,鯀、?兜欲與為惡則誅。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討,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於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惡為,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以列九等之序,究極經傳,繼世相次,總備古今之略要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