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茶

口瘡茶主治,心脾積熱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瘡。製法,上藥搗碎,置保暖杯中,沸水沖泡悶15分鐘左右,不拘次數,頻頻飲用。每日1劑。

藥品介紹

口瘡茶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組成】川黃連3克,石斛15克,藿香5克。
【功用】清心泄熱,養胃散火。
【主治】心脾積熱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瘡。症狀如口舌出現單個或多個黃白色的潰爛點,黃豆或豌豆大小,飲食時疼痛明顯,瘡周鮮紅微腫,伴有心煩口渴、苔黃舌紅等。現代醫學之復發性口瘡,許多感染性疾病或內科疾患伴發的口腔潰瘍屬實證者,可參照使用。
【製法】上藥搗碎,置保暖杯中,沸水沖泡悶15分鐘左右,不拘次數,頻頻飲用。每日1劑。
【宜忌】陰虛火旺,或陽虛浮火而致的虛證口瘡不宜飲用。

藥品按語

【按語】口瘡雖只生在口舌,但與臟腑有密切關係。蓋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肝經“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腎脈“循喉嚨,挾舌本。”任脈、督脈、沖脈等奇經亦絡口腔唇舌,是以治療口瘡當有整體觀念。辨證常以虛實為綱,心火上炎、脾胃伏火、外感邪熱等實也;陰虛火旺、陽虛浮火等虛也。《景岳全書》云:“口舌生瘡,固多由上焦之熱,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勞倦過度,脈虛而中氣不足者,又非寒涼可治,故雖久用清涼,終不見效,此當察其所由,或補心脾,或滋腎水,或以理中湯,或以蜜附子之類,反而治之,方可痊癒,此寒熱之當辨也。”實屬精闢之論。本方黃連苦寒,入心、胃、肝、大腸經,功能清心泄胃、燥濕解毒,是治療心火胃熱上炎而致口舌生瘡之要藥。陳士鐸《石室秘錄》說:“口舌生瘡,……乃心火鬱熱,……用黃連3錢、菖蒲1錢,水煎服,一劑而愈,神方也。”葉天士《溫熱論》亦說:“舌絳而有碎點白黃者,當生疳也,大紅點者,熱毒乘心也,用黃連、金汁。”可見黃連之功。藿香辛、微溫而芳香。本方用之一是化濁辟穢,療口瘡口臭,二是發散脾胃郁熱,和黃連相配,辛開苦降,“火郁發之”也,“瀉黃散”石膏、山梔配防風、藿香亦屬此意。火邪易傷津耗液,黃連苦寒又易化燥傷陰,故佐石斛甘寒生津養胃以制之。藥雖三味,組合精當,實為治療心脾積熱,或脾胃伏火之實證口瘡之良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