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上匜

叔上匜

叔上匜(shū shàng yí),西周時期盥洗、澆水的青銅用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叔上匜,高16.8cm,寬28.6cm,重1.86kg。  

形態特徵

叔上匜 叔上匜

此匜寬流,曲口,鋬作夔龍形,口銜匜沿作探水狀。器腹飾獸帶紋。匜的前兩足上部飾獸首,後兩足上部作獸尾形。
 

銘文內容

叔上匜銘文拓片 叔上匜銘文拓片

匜內底有銘文5行33字:

唯十又二月初吉乙巳,鄭大內史叔上作叔妘媵匜。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

銘文大意

記在十二月第一個吉日乙巳這天,鄭國的大內史叔上為其女叔妘做了這件陪嫁用的匜。祈望她萬壽無疆,子孫後代永寶用之。

關鍵字


匜(音儀),古時的盥洗用具,《左傳》有“奉匜沃盥”之語。青銅器和瓷器中均有此器。青銅匜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傳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見於漢代,唐、宋時都有燒制,元代瓷匜以景德鎮產品最為多見,有青花、釉里紅、卵白釉、藍釉白花和藍釉描金等品種。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爬行動物,只有一足。青銅器上經常以夔作主題紋飾。

獸帶紋

青銅器紋飾之一。獸身蟠曲如帶狀,獸頭特徵顯明。通常組成二方連續紋樣,主要裝飾於器物口、足部。盛行於西周后期和春秋戰國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