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絮凝

絮凝程度減少的電解質稱為反絮凝劑。作用是能使動電位增高。

凡能使動電位增高,絮凝程度減少的電解質稱為反絮凝劑。在混懸劑中由於混懸微粒表面游離基團的存在或吸附溶液中的離子而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同時反離子分布在它的周圍。反離子在微粒表面或周圍形成吸附層或擴散層,吸附層與擴散層外面正負離子分布均勻外的電位差稱動(zeta)電位。調節動(zeta)電位的電解質用量大時,可作為反絮凝劑。常用的有枸櫞酸鹽、酒石酸鹽、酸性酒石酸鹽、磷酸鹽、氯化鋁等。其反絮凝作用與鹽的離子價成正比。反絮凝與絮凝比較有如下性質:粒子以單個狀態存在;沉降速度較為緩慢;沉降物形成緩慢;沉積物緊密;外觀美觀。

基本簡介

絮凝程度減少的電解質稱為反絮凝劑。在混懸劑中由於混懸微粒表面游離基團的存在或吸附溶液中的離子而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同時反離子分布在它的周圍。反離子在微粒表面或周圍形成吸附層或擴散層,吸附層與擴散層外面正負離子分布均勻外的電位差稱動(zeta)電位。調節動(zeta)電位的電解質用量大時,可作為反絮凝劑。常用的有枸櫞酸鹽、酒石酸鹽、酸性酒石酸鹽、磷酸鹽、氯化鋁等。其反絮凝作用與鹽的離子價成正比。反絮凝與絮凝比較有如下性質:粒子以單個狀態存在;沉降速度較為緩慢;沉降物形成緩慢;沉積物緊密;外觀美觀。

 中藥製藥學學科是由中藥方劑學、中藥資源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分析學、中藥炮製學、製藥工程學和中藥製劑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而組成的學科群。
“九五”期間,我院“中藥學”被列為江西省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001年,在中藥學學科基礎上我院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申報“中藥製藥學”局級重點建設學科獲得批准。學科帶頭人羅永明教授。幾年的建設,目前該學科凝鍊並形成了4個明確而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1.中藥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研究;2.中藥有效物質及其作用機理研究;3.中藥製劑及中藥製造工程技術研究;4.中藥質量評價與控制研究);形成了鮮明的產學研結合特色,與省內外一大批中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係,研製開發了一批市場名牌產品;構建了中藥固體製劑製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高層次的科研工作平台;引進和培養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形成了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的學科團隊。建設期內,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54項,其中國家級課題35項;獲縱向科研經費4003萬元,橫向科研經費2241萬元;發表論文316篇,其中SCI收錄30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24項,開發並轉讓中藥新藥或臨床批件7個,獲得發明專利13項。
中藥製藥重點學科帶頭人:羅永明教授羅永明,男,1959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江西中醫學院藥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南昌大學兼職教授,全國高等中藥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化學分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微量元素分會理事、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常委理事、江西省藥學會理事、江西省中藥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林產化工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製藥學”的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中國中藥雜誌》和《江西中醫學院學報》編委,江西省新藥評審委員、江西省科技項目評估諮詢專家,江西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西中醫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主持或參加了30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國家級課題12項、省部級課題9項、廳級課題3項;致力於中藥和天然藥物的化學成分和開發研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從草珊瑚、茶芎、四塊瓦、栝樓、油茶、茶色素、彭澤貝母等二十多種具江西地方特色中草藥中分離鑑定了近三百種化合物,其中發現新化合物五十餘種。其中參加的栝樓屬(TrichosanthesL.)植物的系統演化及其藥材的分子鑑定研究課題,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主持的中藥茶芎化學成分及拮抗谷氨酸神經毒性的研究課題,1998年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中藥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研究與實踐課題,2005年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另有多項科技成果通過鑑定並技術轉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出版專著6部,其中主編1部、副主編3部和參編2部。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先後指導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26名。

相關詞條

霉變煅炭粒密度
露潤離子透入劑臨界相對濕度
雷公炮炙十七法蜈蚣片露烏賊骨口腔用膜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